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中国经典诗文,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字——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中学古诗文的教学,对于中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全面领悟经典诗文的美,接受经典诗文美的熏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开展美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美读,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叶圣陶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趣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能让学生真正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的味道与情趣,享受语文的韵致与奇妙,享受语文带来的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超越。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自己进入角色,酝酿好感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如学习杜甫的《望岳》时,我一改常态的“读诗”,先教给学生古诗词的“平仄规律”,然后配上《阳光三叠》指导学生反复吟唱。在浅吟低唱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到了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如在教蘇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同时播放了王菲所唱的《水调歌头》,学生们和着音律、手势等动作,与作者感情强烈共鸣。美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感情的潮汐,此时,一字、一顿、一挥手、一顿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印入学生心里。学生们全部神思在美读中飞翔,情感之花随美读绽放。
二、启迪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中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元曲名家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该小令以十种景物组合构成凄凉晚秋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事物以最简洁、最生动的描绘,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添枝加叶,把诗中的意象具体化。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天净沙·秋思》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稚嫩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通过为诗作画,调节了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斟字酌句,品味诗文的语言美
古诗文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进而让学生自发的寻找并探究诗文的精妙之笔,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形式,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文中的精彩词句,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遣词造句水平,领悟了古诗文的语言美。
四、促进鉴赏,品悟诗文的情思美
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爱莲说》《行路难》《岳阳楼记》《陋室铭》等。学习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李白的坚定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操……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语有着让人刻骨铭心、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了营养,得到了战胜困难与自我的力量。
古诗文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教师在要求学生积累优秀古诗文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全面领悟古诗文的魅力。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它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古诗文就如一缕阳光与细雨!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经典诗文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耕耘心中的那一方土地,我相信未来的花园里它一定会开出最芬芳馥郁的花朵!
一、开展美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美读,是诵读的最高境界。叶圣陶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趣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能让学生真正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的味道与情趣,享受语文的韵致与奇妙,享受语文带来的灵魂的洗礼与思想的超越。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自己进入角色,酝酿好感情,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如学习杜甫的《望岳》时,我一改常态的“读诗”,先教给学生古诗词的“平仄规律”,然后配上《阳光三叠》指导学生反复吟唱。在浅吟低唱中,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到了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如在教蘇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同时播放了王菲所唱的《水调歌头》,学生们和着音律、手势等动作,与作者感情强烈共鸣。美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感情的潮汐,此时,一字、一顿、一挥手、一顿足,都是一种传递感情的符号,深深印入学生心里。学生们全部神思在美读中飞翔,情感之花随美读绽放。
二、启迪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苏轼在评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中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元曲名家马致远的名篇《天净沙·秋思》,该小令以十种景物组合构成凄凉晚秋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事物以最简洁、最生动的描绘,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与氛围。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添枝加叶,把诗中的意象具体化。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天净沙·秋思》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稚嫩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通过为诗作画,调节了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斟字酌句,品味诗文的语言美
古诗文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进而让学生自发的寻找并探究诗文的精妙之笔,同时借助多媒体等形式,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文中的精彩词句,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遣词造句水平,领悟了古诗文的语言美。
四、促进鉴赏,品悟诗文的情思美
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爱莲说》《行路难》《岳阳楼记》《陋室铭》等。学习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李白的坚定信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操……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语有着让人刻骨铭心、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了营养,得到了战胜困难与自我的力量。
古诗文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教师在要求学生积累优秀古诗文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全面领悟古诗文的魅力。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它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古诗文就如一缕阳光与细雨!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经典诗文来净化学生的心灵,耕耘心中的那一方土地,我相信未来的花园里它一定会开出最芬芳馥郁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