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体发展概况
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面积1 420 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全区现有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42所,小学9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5万人。6年来,萧山教育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按照“发展兴萧山,创新强教育”的战略思路,以区教育局“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萧山教育品质”为中心工作,得到了全面、快速、协调的发展,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萧山教育信息网运行正常,计算机数量大幅度增加,多媒体教育设备进入课堂,各类常规教学仪器的配备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设备设施日趋规范、标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差距逐渐缩小。截至2012年年底,已实现了校校有校园网、计算机教室,班班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人有计算机的目标,特别是义务段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育装备已实现均衡化的目标。
二、认识与思考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萧山与大多数地区一样曾经也存在过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失衡状况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师资生源不均衡、校舍建设不均衡、装备条件不均衡(见表1),导致 “农村包围城市”的择校现象禁而不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对于这些不均衡,笔者认为实施装备均衡,具有投资少、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的特点,能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三、实践与操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面对现实,调整思路,把教育装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定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保障、均衡发展,并制订了发展规划,提出每年的工作重点。2007年,重点是城区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装备,达到校校有计算机教室,班班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均一台计算机;增加藏书量,使城区小学生均达30册,初中达40册。2008年,重点是装备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实现班班有多媒体设备的目标,同时增加计算机数量。2009年,重点是配好农村教师的计算机,使全区教师人手一机,同时配合省书香校园工程,抓好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工作。2010~2012年的重点为新建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馆(室)和更新相应的设施设备。根据目标,每年制定设备专项经费和设备补助经费的使用办法,确保目标达成。具体做法是: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均衡
加大装备经费扶持力度,使学校各种教育设备均衡化。为了使农村学校、相对偏远学校、薄弱学校逐步达到教育装备与城区学校均衡,我们对这些学校在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加大装备经费补助力度,补助标准从30%提高到70%,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近9 000万元,全区中小学现有计算机30 670台,多媒体设备4 901套。具体情况见表2。
从2011年起,我区加大微格教室建设力度,现在建成的45个微格教室运行正常;另外投入1 200万元建设高考标准化试场、高考技术科目上机考试软硬件配套设备。
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萧山教育信息网已经连通到每一所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班班通”,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萧山教育信息网建成8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各类管理系统运行正常,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教育管理的高度统一。2008年,投入200万元经费为全区145所学校安装了安全网关和日志服务器,解决了病毒感染、日志记录、上网限制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城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012年,与萧山电信公司合作,投入200多万元为区内已接入教育城域网的每所学校添置了100 M带宽的公网光纤,使教育城域网和因特网均有专用光纤,彻底解决教育网的拥堵问题,使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普教仪器装备均衡
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均衡配备好每所学校的教学仪器。我区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为了使新课改保质保量顺利进行,根据省级配备目录,6年来订购了价值700多万元的普教仪器,为每一所学校补充配备了实验仪器,保证新课程改革开展实验教学的器材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从2008年起,凡是学校更新实验桌、仪器橱等设备和补充普教仪器则补助50%的经费。6年中累计补助资金达2 500万元,为实验室设备更新升级奠定了基础。现在全区中小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等均达到省级标准。同时利用专项经费为学校统一配发成套身体素质测试仪、通用技术实验室设备、五线谱音乐电教板、理科数字传感器等。
3.图书装备均衡
抓好农村书香校园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在积极配合省政府农村书香校园工程的基础上,安排本级装备经费,增加农村学校的图书配备。6年来,共投入930万元用于配备图书,总计90万册左右的图书全部配发到22个镇的所属学校,为农村学校增加了质量有保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赠书,增加了学校的藏书量。目前全区总藏书量504万册,生均达35.3册,城区义务段学生生均34.5册,农村义务段学生生均34.2册,基本达到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高中生均50册的目标。我们还与萧山图书馆合作,将该馆数字图书库接入萧山教育信息网,供全区学校教师学生浏览、阅读。另外,我们对“书香校园工程”的图书进行管理和应用情况的检查,统一配发图书管理软件,并每年对部分学校图书馆(室)进行等级评估,促进学校图书馆(室)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
四、体会与经验
1.领导重视、财政保障是实现装备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均衡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志,装备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装备均衡,促进教育发展,需要领导支持。几年来,各级政府领导、区教育局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倾注了大量心血,6年中区财政安排教育设备经费共近1.4亿元,城乡学校的装备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设备达到了城区学校的标准,使农村孩子能与城区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装备。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是加快装备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每年有目标、定重点,个个“击破”,逐一完成,改变装备年年搞、经费年年补、年年“老面孔”的现状,全区装备面貌焕然一新。
3.主动服务是新形势下装备部门的中心工作
主动服务既要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政府采购服务、为部门集中采购服务等,更要当好各级领导的参谋,创新装备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口”上。如政府采购的“一站式”专人服务模式,实验教师、网管教师、图书管理员三支队伍的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现场指导等措施,提高了装备的管理水平,确保管理科学、规范、有序,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效率。
虽然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装备工作上就如何达到平衡、均衡,如何让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教育教学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载体,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体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继续加大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打造萧山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前实现萧山教育现代化。
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面积1 420 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全区现有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4所,初中42所,小学9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5万人。6年来,萧山教育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按照“发展兴萧山,创新强教育”的战略思路,以区教育局“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萧山教育品质”为中心工作,得到了全面、快速、协调的发展,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萧山教育信息网运行正常,计算机数量大幅度增加,多媒体教育设备进入课堂,各类常规教学仪器的配备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设备设施日趋规范、标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教育的办学条件差距逐渐缩小。截至2012年年底,已实现了校校有校园网、计算机教室,班班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人有计算机的目标,特别是义务段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教育装备已实现均衡化的目标。
二、认识与思考
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萧山与大多数地区一样曾经也存在过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失衡状况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师资生源不均衡、校舍建设不均衡、装备条件不均衡(见表1),导致 “农村包围城市”的择校现象禁而不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对于这些不均衡,笔者认为实施装备均衡,具有投资少、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的特点,能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三、实践与操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面对现实,调整思路,把教育装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定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策保障、均衡发展,并制订了发展规划,提出每年的工作重点。2007年,重点是城区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装备,达到校校有计算机教室,班班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均一台计算机;增加藏书量,使城区小学生均达30册,初中达40册。2008年,重点是装备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实现班班有多媒体设备的目标,同时增加计算机数量。2009年,重点是配好农村教师的计算机,使全区教师人手一机,同时配合省书香校园工程,抓好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工作。2010~2012年的重点为新建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馆(室)和更新相应的设施设备。根据目标,每年制定设备专项经费和设备补助经费的使用办法,确保目标达成。具体做法是: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均衡
加大装备经费扶持力度,使学校各种教育设备均衡化。为了使农村学校、相对偏远学校、薄弱学校逐步达到教育装备与城区学校均衡,我们对这些学校在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加大装备经费补助力度,补助标准从30%提高到70%,累计投入补助资金近9 000万元,全区中小学现有计算机30 670台,多媒体设备4 901套。具体情况见表2。
从2011年起,我区加大微格教室建设力度,现在建成的45个微格教室运行正常;另外投入1 200万元建设高考标准化试场、高考技术科目上机考试软硬件配套设备。
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萧山教育信息网已经连通到每一所学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班班通”,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萧山教育信息网建成8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各类管理系统运行正常,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教育管理的高度统一。2008年,投入200万元经费为全区145所学校安装了安全网关和日志服务器,解决了病毒感染、日志记录、上网限制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城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012年,与萧山电信公司合作,投入200多万元为区内已接入教育城域网的每所学校添置了100 M带宽的公网光纤,使教育城域网和因特网均有专用光纤,彻底解决教育网的拥堵问题,使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普教仪器装备均衡
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均衡配备好每所学校的教学仪器。我区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后,为了使新课改保质保量顺利进行,根据省级配备目录,6年来订购了价值700多万元的普教仪器,为每一所学校补充配备了实验仪器,保证新课程改革开展实验教学的器材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从2008年起,凡是学校更新实验桌、仪器橱等设备和补充普教仪器则补助50%的经费。6年中累计补助资金达2 500万元,为实验室设备更新升级奠定了基础。现在全区中小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等均达到省级标准。同时利用专项经费为学校统一配发成套身体素质测试仪、通用技术实验室设备、五线谱音乐电教板、理科数字传感器等。
3.图书装备均衡
抓好农村书香校园工程建设,促进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在积极配合省政府农村书香校园工程的基础上,安排本级装备经费,增加农村学校的图书配备。6年来,共投入930万元用于配备图书,总计90万册左右的图书全部配发到22个镇的所属学校,为农村学校增加了质量有保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农村学校赠书,增加了学校的藏书量。目前全区总藏书量504万册,生均达35.3册,城区义务段学生生均34.5册,农村义务段学生生均34.2册,基本达到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高中生均50册的目标。我们还与萧山图书馆合作,将该馆数字图书库接入萧山教育信息网,供全区学校教师学生浏览、阅读。另外,我们对“书香校园工程”的图书进行管理和应用情况的检查,统一配发图书管理软件,并每年对部分学校图书馆(室)进行等级评估,促进学校图书馆(室)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
四、体会与经验
1.领导重视、财政保障是实现装备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均衡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志,装备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装备均衡,促进教育发展,需要领导支持。几年来,各级政府领导、区教育局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倾注了大量心血,6年中区财政安排教育设备经费共近1.4亿元,城乡学校的装备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设备达到了城区学校的标准,使农村孩子能与城区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装备。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是加快装备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每年有目标、定重点,个个“击破”,逐一完成,改变装备年年搞、经费年年补、年年“老面孔”的现状,全区装备面貌焕然一新。
3.主动服务是新形势下装备部门的中心工作
主动服务既要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政府采购服务、为部门集中采购服务等,更要当好各级领导的参谋,创新装备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口”上。如政府采购的“一站式”专人服务模式,实验教师、网管教师、图书管理员三支队伍的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现场指导等措施,提高了装备的管理水平,确保管理科学、规范、有序,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效率。
虽然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装备工作上就如何达到平衡、均衡,如何让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教育教学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载体,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体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继续加大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打造萧山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提前实现萧山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