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篇·土部》云:“垡墢房越切,耕起土也,或从发,亦书作墢;又北末切,发土也。《国语》:‘王耕一墢。’”
此处《国语》引文出自《国语·周语上》。述古堂影宋钞本《集韵》引同。黄丕烈《国语札记》云:“别本下有解云‘一墢,一耜之墢也。王无耦,以一耜耕’十三字,无下节解‘王耕’至‘深尺’二十五字。《补音》出‘一耜’,是宋公序本如此。惠云:‘《玉海》所引与宋同。’丕烈案,此‘一墢’者,对下‘三之’而言也,非言耜数。《月令》:‘天子三推。’高诱注《吕览》云:‘谓一发也,引此王耕一发,是以王耕为广尺深尺耳。’《补音》载贾注亦然,正韦所本‘无耦一耜’之说,于‘公三发,卿九发,大夫二十七发’不可通矣。《玉海》所载,《夏小正》王会解等,均非善本,难以为据者也。发墢字同。”汪远孙《国语考异》云:“《诗·载芟》疏、《吕览·孟春纪·上农篇》高诱注引《国语》作‘发’。案‘发’是也,‘墢’俗字。”宋庠《国语补音》、董增龄《国语正义》字作“拨”,《国语》其他版本与贾逵注都作“墢”,《说文解字》作“坺”,朱骏声云:“墢,即坺也。”按“犮”,《说文》谓“走犬皃”,马叙伦谓:“当从锴本作从犬而ノ之,曳其足则剌犮也。”杨树达亦谓“ノ指犬之见曳,为所事”,明指“犮”为动作。严一萍径云:“犮犹拔也。”张以仁《国语斠证》又引雷浚《说文外编》谓“墢”似“拨”之形变。《说文》“茇,春艹根枯,引之而发土为拨,故谓之茇”段注云:“此申明艹根为茇之义也。《氾胜之书》曰:‘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考工记》注曰:‘ㄑ土曰伐,伐之言发也。’《诗·噫嘻》‘骏发尔私’笺云:‘发,伐也。’《周语》‘王耕一墢’注:‘一墢,一耦之发也。’引之而发土者,谓枱藉陈根,土易解散,其耕泽泽也。为拨之拨即《考工记》之伐。《国语》之墢、《说文》土部之坺、今韵书之垡,实一字也。”实际上“发”、“墢”、“拨”、“坺”、“垡”强调的都是一个完整动作,韦注所谓“一耜之墢”即是讲用耜耕作,从把耜插入泥土到把耜从土地里拔出来这样一个整个的动作,当然它的客观结果会形成一个广尺深尺的耕作片。段注证草根之义同此。另如《左传·哀十六年》“必使先射,射三发,皆远许为”中的“发”,即从箭在手中发出去一直到落下来这一个动作的完成。“发硎一试”则也是指完整的一个动作。从字的形体上看,用“墢”、“坺”(段注所云之“茇”亦然)强调的是耕作动作之后的结果,指用犁翻起或锹挖出的一块土,名词。据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今闽语、吴语犹存此义,吴语犹有“一坺土”之语。《说文》:“坺,坺土也,一臿土谓之坺。”与吴语正合。段注:“以锹取田间土块,令方整不散,今里俗云‘坺头’是也。”靖江萧旭先生谓段氏“坺头”之语,靖江方言同(靖江与金坛隔一长江,相距50来公里),或以其为长方体,称作“方坺”,乡里用于砌土墙、垫猪圈。用“发”、“犮”,则强调动作本身。“拨”、“拔”是从字形上对该词动词性和动作意蕴的进一步强调。实际上在《国语》文本中更为强调动作,当以“发”为是。韦注最为得义。
(通讯地址:063000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此处《国语》引文出自《国语·周语上》。述古堂影宋钞本《集韵》引同。黄丕烈《国语札记》云:“别本下有解云‘一墢,一耜之墢也。王无耦,以一耜耕’十三字,无下节解‘王耕’至‘深尺’二十五字。《补音》出‘一耜’,是宋公序本如此。惠云:‘《玉海》所引与宋同。’丕烈案,此‘一墢’者,对下‘三之’而言也,非言耜数。《月令》:‘天子三推。’高诱注《吕览》云:‘谓一发也,引此王耕一发,是以王耕为广尺深尺耳。’《补音》载贾注亦然,正韦所本‘无耦一耜’之说,于‘公三发,卿九发,大夫二十七发’不可通矣。《玉海》所载,《夏小正》王会解等,均非善本,难以为据者也。发墢字同。”汪远孙《国语考异》云:“《诗·载芟》疏、《吕览·孟春纪·上农篇》高诱注引《国语》作‘发’。案‘发’是也,‘墢’俗字。”宋庠《国语补音》、董增龄《国语正义》字作“拨”,《国语》其他版本与贾逵注都作“墢”,《说文解字》作“坺”,朱骏声云:“墢,即坺也。”按“犮”,《说文》谓“走犬皃”,马叙伦谓:“当从锴本作从犬而ノ之,曳其足则剌犮也。”杨树达亦谓“ノ指犬之见曳,为所事”,明指“犮”为动作。严一萍径云:“犮犹拔也。”张以仁《国语斠证》又引雷浚《说文外编》谓“墢”似“拨”之形变。《说文》“茇,春艹根枯,引之而发土为拨,故谓之茇”段注云:“此申明艹根为茇之义也。《氾胜之书》曰:‘春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考工记》注曰:‘ㄑ土曰伐,伐之言发也。’《诗·噫嘻》‘骏发尔私’笺云:‘发,伐也。’《周语》‘王耕一墢’注:‘一墢,一耦之发也。’引之而发土者,谓枱藉陈根,土易解散,其耕泽泽也。为拨之拨即《考工记》之伐。《国语》之墢、《说文》土部之坺、今韵书之垡,实一字也。”实际上“发”、“墢”、“拨”、“坺”、“垡”强调的都是一个完整动作,韦注所谓“一耜之墢”即是讲用耜耕作,从把耜插入泥土到把耜从土地里拔出来这样一个整个的动作,当然它的客观结果会形成一个广尺深尺的耕作片。段注证草根之义同此。另如《左传·哀十六年》“必使先射,射三发,皆远许为”中的“发”,即从箭在手中发出去一直到落下来这一个动作的完成。“发硎一试”则也是指完整的一个动作。从字的形体上看,用“墢”、“坺”(段注所云之“茇”亦然)强调的是耕作动作之后的结果,指用犁翻起或锹挖出的一块土,名词。据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今闽语、吴语犹存此义,吴语犹有“一坺土”之语。《说文》:“坺,坺土也,一臿土谓之坺。”与吴语正合。段注:“以锹取田间土块,令方整不散,今里俗云‘坺头’是也。”靖江萧旭先生谓段氏“坺头”之语,靖江方言同(靖江与金坛隔一长江,相距50来公里),或以其为长方体,称作“方坺”,乡里用于砌土墙、垫猪圈。用“发”、“犮”,则强调动作本身。“拨”、“拔”是从字形上对该词动词性和动作意蕴的进一步强调。实际上在《国语》文本中更为强调动作,当以“发”为是。韦注最为得义。
(通讯地址:063000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