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层次管理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动的频繁与加快,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流失问题已经对全省竞技体育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尝试从理论、政策建设与实践层面理清思路,对不同层次的后备人才施以不同的流动管理策略,尤其针对准备层人才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比赛机会和公平竞争机制,这也是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的重点,完善分层次管理与现有体制的衔接,最终使辽宁竞技体育厚积薄发、再创辉煌,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才;分层次;管理;流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04-0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高端竞技体育竞争的源泉与始动力量历来受到国家与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虽然辽宁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却不可回避的遇到了下滑,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全面转轨中出现的制度性摩擦同样也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出现,并集中体现在后备人才的大量流失,竞技体育管理在目前的体制困局中运行成本不断增加,为此我们尝试以社会分层理论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流动特点施以相应的管理策略。
  
  1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流动失衡
  
  1.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特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同于在高端竞技赛场上经常看到的参赛主力选手,他们处于竞技能力储备阶段,没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顶级赛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运动员,他们的自我期望、个人追求、对周围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以及自身发展认识较之以往的运动员更为清晰。通过流动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价值与层次,是为这代运动员接受与认可的。辽宁在经济转轨中的体制摩擦阵痛无不体现在竞技体育中。诸多矛盾非常尖锐,如竞技体育的高投入与投入渠道的单一问题,投入的不足固然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但是体制困局所造成的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成本增加是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管理水平的发展迟滞影响到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传统的梯队建设操作思路并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出更明显的优势。辽宁省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设置与奥运战略和国家优势项目的结合是有差距的。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认识,从竞技体育结构来看,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本身的同时优化结构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通过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与组合来实现,这是竞技体育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对人才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1.2辽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与流动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辽宁省的二、三线运动员合计超过2万人(表1、表2),辽宁作为传统竞技体育大省,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训练网点较多。但是长期以来丰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决定了较为粗放的竞技体育发展式,把进入本省一线队无望而又有发展潜力的运动交流到其他兄弟省是当前解决运动员出路的一种普遍做法。
  


  借鉴其他领域管理的思路,可以将竞技体育人才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准备层、精英层。这几个层次的划分并不全然对应于三线划分,当然它们之间也不是割裂的。一般而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指基础层与准备层。就不同的层次的运动员而言,他们的职业内在需求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希望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与人际关系,希望得到认可与肯定。但这些需求对于不同层级的竞技体育人才中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2辽宁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的分层次管理
  2.1分层次管理的现状需求与操作空间有研究表明,全国平均每年从业余训练队伍中吸纳运动员1 922名,仅占青少年在训人数的1.3%,以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为成才的标准,4年中奥运人才队伍大约为7688人,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数计算,成材率仅为3.6%,这组数据在呈现问题的同时也说明巨大的管理提升空间,辽宁省多年成功的梯队建设成果在受到现实的巨大冲击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优化,以分层次管理的思想统领竞技体育管理是有现实可行性与需求的。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分层管理体系辅之以训练监控体系和效益评估体系。对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实际情况细化、量化到各训练基地、专项组和教练员,同时给予相应的保证条件,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基地和教练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应避免各种短视行为,保证其健康和谐发展。
  2.2基础层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性管理与操作可行性不同层级的体育人才拥有资源不同、所处环境也不同。竞技体育的人才体系是高度分层的社会体系,依据马太效应,那些处于高端的竞技体育人才会获取更多的资源。
  对社会分层金字塔底部的基础层的竞技体育人员来说,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期间他们受家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他们对将来的竞技潜力认识并不充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他们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这种流动性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在某些技能类或技能表现类项目中,良好的成长环境中会使他们迅速成长从而到达精英层。其关键在于这一层级的管理组织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和成长计划。对辽宁这样一个编制指标相对一些经济发达省市有差距,期待“花小钱,办大事”的省份而言,基层管理需要更加细节化,提高效率,以期达到“鞭长可及”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各市州和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着力抓好基础层次。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传统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指导,强化“体教结合”,在重点级别、小项上扩大招生规模,科学选才,精心培养。
  2.3准备层人才的流动性管理与操作运动员成长到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相当能力,他们已经可以在适当时机跻身第一线了,部分成员与精英层的差异已经很小。这个群体还包括那些准退役人员,在全运会赛场上一些已经退役的运动员到了其他省份以后重现辉煌,令人深思。辽宁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失主要是在这一群体。
  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贡献最大的3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与山东,辽宁只排在第4位。从排名前3位的北京、广东与山东三省市选手的夺金情况来看,多为年轻选手夺金,也折射出辽宁在后备人才补给上的后劲不足。
  辽宁素称中国的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从八运会、九运会到十运会,每一届全运会各省代表团中,都有辽宁选手的影子,尤以东道主代表团为多。十运会东道主江苏代表团拥有近700名运动员和196名教练,但是算起来每10人中就有一个是辽宁人,而且以辽宁最强势的田径项目居多。辽宁体育的一些优势项目人才是以市场手段转移到别的省市代表团中的。
  


  从表3、表4 可以看出,与相邻省份比辽宁流出量的是最多的,流出的 “质”也是很高的。我们要关注的是影响他们流动的因素有哪些。从前期调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长机会。处于这个阶段的后备人才更加重视自我积累,迫切希望能力的增加,如果现有成长环境无法满足其要求或者有更加适合的发展机会时,这个群体更易流动。二是竞争环境,科学社会分层的波敦克效应在竞技体育组织文化中是同样适用的,论资排辈是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很具有潜质的运动员没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是要改变一些思路的。物质激励在这个阶段已经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了,适当的物质激励是对人才能力的肯定,如果由此带来满意感降低,那么流动的发生将不可避免。良好的成长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及适当的物质激励应该协同作用于这一人群。这个群体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训练比赛资源,给他们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他们有机会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从而不断增强信心。事实上辽宁许多流动出去的这一阶层人员在省内基本上已经崭露头角。辽宁省已经关注到了几个重点。
  


  2.4精英层运动员的流动性管理影响精英层运动员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比赛资源、组织认可和物质激励。针对这一阶层的管理应当关注这些运动员的训练氛围,靠环境、待遇、感情留人,不能完全依靠制度限制人。要树立起尊重意识、树立与运动员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注意保持与这些运动员的充分沟通是很必要的,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辽宁在今后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建设上也应该重视引进工作。一个完备的、有针对性的引进计划是很必要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作为体育管理部门要改变固有观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但对人才流动持正确态度,还要努力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使其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终服务于国家。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竞技体育人才特点施以不同的流动管理策略。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稳得住、留得下”,为提高辽宁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贡献力量。
  3.2建议
  1) 处理好三个层次的管理与现阶段管理模式的衔接。2) 完善交流与训练奖励机制。3) 完善分层次管理的各项支持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和交流制度,促进体育后备人才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 古继宝,李国维.基础研究人员流动的分层次管理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109-113.
  [2] 黄维德.论人才市场机制及其运作条件[J].中国人才,1999,(3):26-28.
  [3] 赵玉亭,罗普磷等.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4-6.
  [4] 张贵敏.我国运动员流动的法规建设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1-3.
  [5] 邹师.雅典奥运会后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5(41):16-19.
  [6] 张弘,赵曙明.人才流动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8):4.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与逻辑归纳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田径在参加近20年来世锦赛、奥运会国际赛事所表现出的特点,描述了中国田径实力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揭示了中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北京奥运会世界和中国田径成绩进行预测,为中国田径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国田径;成绩预测,备战目标对策;2008年奥运会  中图分类号:G82
期刊
摘要:《太极拳论》为王宗岳所作。研究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本文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力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  关键词:太极;
期刊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研究方法,以品牌理论和营销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成功运作的经验,以期为中国的体育组织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表明,国际奥委会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品牌化思维的组织,对于管理方法的变革能够做出迅速地反应,所以它能抓住机会,造就了以奥林匹克品牌为核心的,更加开放和更加现代化的国际化体育组织。  关键词:奥林匹克;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从管理角度出发,讨论与论述了FIFA(国际足联)的管理体系与LOC(中国组委会)应采取的对策,我们认为,要办一届出色的女足世界杯,必须认真研究FIFA的管理体系与运营模式,遵循总局领导指示精神,制定出精品战略与“零差错”实施方案,从专业化战略、创新战略和经济效益几个方面系统运营,最终实现女足世界杯的成功举办。  关键词:女足世界杯;FIFA; LOC;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G843.732
期刊
摘要:目的:以ApoE基因缺陷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有氧运动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运动对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浆L-精氨酸(L-arginine, L-Arg)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larginine,ADMA)比值的影响,以探讨NO及其底物L-Arg在运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俗体育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得知: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俗体育的起源,演化和发展都受到宗教习俗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由于较好地完成了由悦神到娱人的嬗变,使之蓬勃发展,中华民俗体育由于始终难以摆脱宗教习俗的羁绊而发展迟缓;中华民俗体育只有尽快摆脱宗教习俗的束缚,才可望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中华民俗体育;演进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运用运动训练学的周期训练和竞技状态调控原理,结合我国奥运选手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总体要求,为我国奥运选手备战2008年奥运会最后两年的赛前训练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周期训练调控模式的构想。其中包括2007-2008年短多年周期的“五周期制”调控模式、2008奥运年度大周期的“三周期制”调控模式和08奥运年度周期第二大周期的比赛期及赛前中短期训练阶段调控模式。  关键词:2008奥运会;赛前训练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点压肾俞穴、照海穴对网球运动员定量负荷后心率(HR)、血乳酸(L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点穴组。分别于试验前和8周后采用功率自行车,于20 min内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测定负荷时HR与运动后恢复期第3 min、5 min、7 minHR,并取静脉血测定La含量、LDH活性。结果:试验前两组各观察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运用马斯洛的“z理论”探讨了当今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超越型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并提出该需求为竞技体育运动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持。同时文章运用马斯洛“z理论”对某些竞技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生存需求时所遭遇之困境进行了初步的原因分析,认为目前大批竞技运动员在满足超越型自我实现需求之前并没有历经健康型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而健康型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马斯洛所提出的超越型自我实现之前必要完成的前提步骤,从
期刊
摘要:首都经贸大学长城旅游学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率先提出了“以体育课程改革为龙头,推动学校全面改革”的办学新思路,以长城旅游学院为案例,分析该校体育课程改革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全面改革,树立学校风范,开拓旅游市场四个方面的功能拓展,进一步论证体育对促进学校整体改革及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拓展功能;案例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