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是时时刻刻地想,像是遇見过一个绝世美女,就是擦肩而过的一面之缘,却如何也忘却不了。睡前想,梦中想,上楼想,工作想,坐车想。我感觉已经有些病入膏肓的状态,若是再不救治,那就得一命呜呼。救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出来。
我是一名青年写作者,1993年生于陕北的一个村庄。自然,我与陕北之间是亲密无间的。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乃至梁峁川塬随处可见,我的身体上也就有着和它相似的自然风貌。我热爱写作,正式的写作是从大学开始。初上手时,真是胆大妄为,利用自己的优势,就是生长于陕北,又看了路遥的作品,觉得自己也能写出一部很了不起的长篇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界的开阔,学识的提升,去年开始,我逐步改变了自己的战略。集中转向中短篇写作,到现在也在刊物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但这远远不够,仅是个开头。陕西是文学大省的事实我们得承认,一说起就是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可后面呢?再继续往下说?我们有些犯难,在这些前辈之后,在全国能叫得起名字的陕西的作家,相比起前面的密度,可以说是寥若星辰。一颗星的亮度,永远是单个的,是比不过人家三五成群的光芒。一单就薄,单薄单薄么,薄了就极容易破裂。这也就是陕西文学目前众所周知的另一个现实,可以说是青黄不接,或后继乏力。我们陕西新一代的作家正在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此繁茂起来。只是我们得做些改变与创新。我一直想说的这句话,是我们陕北人常说的,软刀子也能扎死人。有些人说话糙,我想说的是,一点都不糙,应有尽有,且是那样的恰当好处。我一直在想象它的样子,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不自禁地我想到了陕西的文学,也不知为何就会把他们两者联系起来,大概是一种刹那间的感觉。刀按理来说,是没有软的,刀讲究的是沉厚与坚硬,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等。可以看出,这些行动,都是符合它坚硬的性格。我们陕西的文学,从柳青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都很突出了刀的性子。乡土被刻上了厚重、史诗、宏大的烙印。也影响了我前两年的创作,觉得不仅要写乡土,还要和他们写的一样。写乡土是好事,但没有必要和他们一样,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也不能和他们那时一样。农村是农村,可农村的内里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年轻的一代要想把乡土再次写出去,那就得换思路,改变原先血液里的分子原子。刀作为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且为九短之首。我们不能否认前辈们把刀耍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全国要来个舞刀大赛,我想大概没几个人能舞得过陕西这些作家。
面临的问题来了,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到了剑。软刀子的样子是不是像如软剑的模样与质地,经常有武打电视剧,有些侠士们的兵器就是剑,不过好像大部分是女性。与对方打斗时,剑被钳制住了,侠士灵机一动,功力往剑柄上一传,尖头那半截立马就会做出弯曲状,像条蛇一样,缠绕在对手的身上。自如轻松地摆脱强制的束缚,有了转机。顿时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段时间,我把软刀子想象成甚至认定为剑,若是细致地讲究,那就是软剑。我迷恋上了剑。它的多面性,武经里说,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我觉得自己找到了至上的宝剑,也是一个突破口。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和刀最直白的区别,一个是双刃,一个是单刃。长剑便于战斗,短剑利于护身,还可以找准时机去刺杀。它的大小长短是视人而定的,也就是量身定做。我欣喜不已,这下好了,终于可以有所增进了。我得在大刀的基础上量身定做一把剑,两者齐舞,就像小龙女一个人就可以使出两个人才能完成的玉女心经一样。不同的是,她两手舞剑,我一手舞刀,一手舞剑。想想就来劲,期待到底会舞出什么惊艳之作。剑大多出自南方,是那时的吴越楚巴蜀等地。说明现在齐全了,南北并用。不厉害都不行。舞得是刚柔并济、吞吐自如、飘洒清快、短健优美。真可谓是剑如飞凤。
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刀会耍,且前辈们耍得异常好,我学习;剑会舞,学得也是流畅自如。可就是觉得哪里差点什么,却又说不出。苦闷得脑仁子疼。到底缺失了什么?我忽然想到了问题的所在,太急躁太忙乱。舞弄刀剑是有了一定的功力,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剑谱刀谱。想在令狐冲在华山思过崖思过时,田伯光上山来和令狐冲喝酒,两个人做了好几场的打斗。令狐冲的剑倒是一般,但是风清扬给他教授了独孤九剑,把田伯光的快刀打落几次,他的剑法一次比一次快。但剑谱不容易找。我小说的写作多少有了些门道后的东西。陕西的作家,因为前辈们的长篇在全国影响甚大,所以很多人一上手就是长篇,我也是。但就是连刀剑外在的基本功及还没有好刀谱剑谱的基础上,开始砍劈切割一头牛,能做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吗?显然不可以,而且相差甚远。不在意中短篇的写作,导致现在中青年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在每年的全国中短篇小说年度选本入选的人数,几乎是空白。但就是如此,好多写作者还不愿意改变,承认眼下的现实与本真状况。我也是做了好一番斗争加之外力的推动下,做出了转向,投向中短篇的写作。长篇写作进步慢,工程大了就老是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别人也许看不到,谁会看得这么细致。首先,这样想这样藏污纳垢的起步就输了。中短篇精致,想要藏住一个缺点或漏洞是何其的难,不得不逼迫着你去改正。写好中短篇不容易。我终于到了找剑谱刀谱的地步了,也看到了令狐冲田伯光的打斗。令狐冲是以快制快,唯快不破的方式打败了田伯光。我也就在小说里尝试。结果这个比前面刀剑两者运用的任何一个都生硬。快是需要条件的,令狐冲的悟性应该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前提条件就是,筋骨奇异,是武学奇才。我们有这么幸运吗?那我们怎么办?
我再次观察思索,认真生活,翻些哲学、美学以及古典文学等书籍看。无意间看到杨过,杨过也是使剑的,但仔细的读者会发现,到最后他不再用剑。全凭那条断臂的空荡荡的长袖,挥舞自如,杀伤力巨大。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我仿佛领略到了些什么。坐在宿舍坐在操场及图书馆前的台阶上对着天空发呆,微风吹过。我瞬间明白了,苦思冥想的软刀子原来是这样的。软刀子也能扎死人。这就是一种太极,虚实的交替。再往外扩,我们得有一种似有似无的东西,糅合在小说中。跳舞嘛,软胳膊软腿不算,还得有一颗软和的心,对音乐对外界产生无限反应的魂灵。这下就有些突破了。从而我认识了一些找寻许久的宝贝疙瘩。小说写作,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失败也罢成功也好,都是乐趣无穷的。故事重要与否,我认为,故事是不太重要的。有人也能把一个故事写得很好,这也是可以的。小说终究是要表达一种抽象的东西,用小说这种题材与小说中的故事具体地表现出来。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探求的应该是故事下面的那些东西,情感、欲望、善恶等一系列的发源地。再者,我们得有一个全球的视野,不要就陕西写陕西,甚至是就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写陕西的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活计,而不是千斤拨四两。以小见大,不是以大见小。就像前面令狐冲与田伯光的打斗,你快,我比你更快。这样的话就有些强迫,当然也可以。但为何不换种思维呢,张三丰就是聪明者,你快,好,我慢,你再快,我只要看清你的一招,我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柔克刚,也能轻松地把你打败。乡土不是笨重,更不是黄尘飞扬。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得探讨最本真最深处的东西。人就是人,不要刻意地分中国人外国人,思维方式有不同,但那些个最本质的是相同的,比如,孤独、同情、怜悯、爱、恨等。我们如果在陕西还分出你写的是陕南的我写的是陕北的,那就可悲了。我们不仅走不出陕西,甚至连陕西的某个地域都走不出。所以我们要向往一种刀剑相溶柔软却又硬实的兵器,并且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不单是我一个人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在创新。而是很多人,陕西有一大批的青年作家憋着劲,写着思索着改变着,我只是其中比较平庸的一个。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在全国崭露头角,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也有评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坚决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陕西会再次刮起一股强盛的风,吹向全国乃至世界。
我是一名青年写作者,1993年生于陕北的一个村庄。自然,我与陕北之间是亲密无间的。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乃至梁峁川塬随处可见,我的身体上也就有着和它相似的自然风貌。我热爱写作,正式的写作是从大学开始。初上手时,真是胆大妄为,利用自己的优势,就是生长于陕北,又看了路遥的作品,觉得自己也能写出一部很了不起的长篇小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界的开阔,学识的提升,去年开始,我逐步改变了自己的战略。集中转向中短篇写作,到现在也在刊物上发表了一些作品。但这远远不够,仅是个开头。陕西是文学大省的事实我们得承认,一说起就是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可后面呢?再继续往下说?我们有些犯难,在这些前辈之后,在全国能叫得起名字的陕西的作家,相比起前面的密度,可以说是寥若星辰。一颗星的亮度,永远是单个的,是比不过人家三五成群的光芒。一单就薄,单薄单薄么,薄了就极容易破裂。这也就是陕西文学目前众所周知的另一个现实,可以说是青黄不接,或后继乏力。我们陕西新一代的作家正在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此繁茂起来。只是我们得做些改变与创新。我一直想说的这句话,是我们陕北人常说的,软刀子也能扎死人。有些人说话糙,我想说的是,一点都不糙,应有尽有,且是那样的恰当好处。我一直在想象它的样子,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不自禁地我想到了陕西的文学,也不知为何就会把他们两者联系起来,大概是一种刹那间的感觉。刀按理来说,是没有软的,刀讲究的是沉厚与坚硬,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等。可以看出,这些行动,都是符合它坚硬的性格。我们陕西的文学,从柳青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都很突出了刀的性子。乡土被刻上了厚重、史诗、宏大的烙印。也影响了我前两年的创作,觉得不仅要写乡土,还要和他们写的一样。写乡土是好事,但没有必要和他们一样,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也不能和他们那时一样。农村是农村,可农村的内里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年轻的一代要想把乡土再次写出去,那就得换思路,改变原先血液里的分子原子。刀作为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且为九短之首。我们不能否认前辈们把刀耍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全国要来个舞刀大赛,我想大概没几个人能舞得过陕西这些作家。
面临的问题来了,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到了剑。软刀子的样子是不是像如软剑的模样与质地,经常有武打电视剧,有些侠士们的兵器就是剑,不过好像大部分是女性。与对方打斗时,剑被钳制住了,侠士灵机一动,功力往剑柄上一传,尖头那半截立马就会做出弯曲状,像条蛇一样,缠绕在对手的身上。自如轻松地摆脱强制的束缚,有了转机。顿时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段时间,我把软刀子想象成甚至认定为剑,若是细致地讲究,那就是软剑。我迷恋上了剑。它的多面性,武经里说,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我觉得自己找到了至上的宝剑,也是一个突破口。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和刀最直白的区别,一个是双刃,一个是单刃。长剑便于战斗,短剑利于护身,还可以找准时机去刺杀。它的大小长短是视人而定的,也就是量身定做。我欣喜不已,这下好了,终于可以有所增进了。我得在大刀的基础上量身定做一把剑,两者齐舞,就像小龙女一个人就可以使出两个人才能完成的玉女心经一样。不同的是,她两手舞剑,我一手舞刀,一手舞剑。想想就来劲,期待到底会舞出什么惊艳之作。剑大多出自南方,是那时的吴越楚巴蜀等地。说明现在齐全了,南北并用。不厉害都不行。舞得是刚柔并济、吞吐自如、飘洒清快、短健优美。真可谓是剑如飞凤。
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刀会耍,且前辈们耍得异常好,我学习;剑会舞,学得也是流畅自如。可就是觉得哪里差点什么,却又说不出。苦闷得脑仁子疼。到底缺失了什么?我忽然想到了问题的所在,太急躁太忙乱。舞弄刀剑是有了一定的功力,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剑谱刀谱。想在令狐冲在华山思过崖思过时,田伯光上山来和令狐冲喝酒,两个人做了好几场的打斗。令狐冲的剑倒是一般,但是风清扬给他教授了独孤九剑,把田伯光的快刀打落几次,他的剑法一次比一次快。但剑谱不容易找。我小说的写作多少有了些门道后的东西。陕西的作家,因为前辈们的长篇在全国影响甚大,所以很多人一上手就是长篇,我也是。但就是连刀剑外在的基本功及还没有好刀谱剑谱的基础上,开始砍劈切割一头牛,能做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吗?显然不可以,而且相差甚远。不在意中短篇的写作,导致现在中青年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在每年的全国中短篇小说年度选本入选的人数,几乎是空白。但就是如此,好多写作者还不愿意改变,承认眼下的现实与本真状况。我也是做了好一番斗争加之外力的推动下,做出了转向,投向中短篇的写作。长篇写作进步慢,工程大了就老是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别人也许看不到,谁会看得这么细致。首先,这样想这样藏污纳垢的起步就输了。中短篇精致,想要藏住一个缺点或漏洞是何其的难,不得不逼迫着你去改正。写好中短篇不容易。我终于到了找剑谱刀谱的地步了,也看到了令狐冲田伯光的打斗。令狐冲是以快制快,唯快不破的方式打败了田伯光。我也就在小说里尝试。结果这个比前面刀剑两者运用的任何一个都生硬。快是需要条件的,令狐冲的悟性应该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前提条件就是,筋骨奇异,是武学奇才。我们有这么幸运吗?那我们怎么办?
我再次观察思索,认真生活,翻些哲学、美学以及古典文学等书籍看。无意间看到杨过,杨过也是使剑的,但仔细的读者会发现,到最后他不再用剑。全凭那条断臂的空荡荡的长袖,挥舞自如,杀伤力巨大。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什么境界。我仿佛领略到了些什么。坐在宿舍坐在操场及图书馆前的台阶上对着天空发呆,微风吹过。我瞬间明白了,苦思冥想的软刀子原来是这样的。软刀子也能扎死人。这就是一种太极,虚实的交替。再往外扩,我们得有一种似有似无的东西,糅合在小说中。跳舞嘛,软胳膊软腿不算,还得有一颗软和的心,对音乐对外界产生无限反应的魂灵。这下就有些突破了。从而我认识了一些找寻许久的宝贝疙瘩。小说写作,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失败也罢成功也好,都是乐趣无穷的。故事重要与否,我认为,故事是不太重要的。有人也能把一个故事写得很好,这也是可以的。小说终究是要表达一种抽象的东西,用小说这种题材与小说中的故事具体地表现出来。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探求的应该是故事下面的那些东西,情感、欲望、善恶等一系列的发源地。再者,我们得有一个全球的视野,不要就陕西写陕西,甚至是就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写陕西的一个小县城。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活计,而不是千斤拨四两。以小见大,不是以大见小。就像前面令狐冲与田伯光的打斗,你快,我比你更快。这样的话就有些强迫,当然也可以。但为何不换种思维呢,张三丰就是聪明者,你快,好,我慢,你再快,我只要看清你的一招,我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柔克刚,也能轻松地把你打败。乡土不是笨重,更不是黄尘飞扬。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得探讨最本真最深处的东西。人就是人,不要刻意地分中国人外国人,思维方式有不同,但那些个最本质的是相同的,比如,孤独、同情、怜悯、爱、恨等。我们如果在陕西还分出你写的是陕南的我写的是陕北的,那就可悲了。我们不仅走不出陕西,甚至连陕西的某个地域都走不出。所以我们要向往一种刀剑相溶柔软却又硬实的兵器,并且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不单是我一个人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在创新。而是很多人,陕西有一大批的青年作家憋着劲,写着思索着改变着,我只是其中比较平庸的一个。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在全国崭露头角,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也有评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坚决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陕西会再次刮起一股强盛的风,吹向全国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