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提高稳定能力”。同时,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政策,符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符合未来改革的趋势。法治思维能力已经是当下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篇文章就当下领导法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情况,未来如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法治能力对领导的意义着手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方式;依法治国
法治思维的提出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提出法治思维是为了消除和改变过去人治思维、人治方式的影响。事实说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一旦缺位,“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就会占主导,从而出现徇私枉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领导干部身为治国理政的执政主要,在工作中必须要具备法治能力,在思想上具备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处理事情中要以依法治国,以法执法,遵守法律,执法程序合法等,要尊重人民权利和保障人民权利。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方式的意义
目前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然而,社会浮现出多种思潮,国家领导干部也出现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治国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方式对未来改革具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提升领导法治思维能力是时代需要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推进,其中重点指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未来公务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近年来在党的领导队伍建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现阶段的领导队伍大多德才兼备、学识较高、年轻力强,为完成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人民的一致好评。但是,也需要部分领导转变工作方式和态度,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完善和推进,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推广,更加深入人心,随着社会改革发展中矛盾的加深,社会和人民迫切需要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法治能力强的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管理理念,运用好法治对治国的重要作用。当下的中国社会已经告别得了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社会管理更重要的是公共管理,而公共管理就应当坚持法治和民主。法治需要领导在治理社会时以法律为准则,做到用权合法,实行民主的重要要求是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所以,提高领导的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公共管理的需要。党的十八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把依法治国定为未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一新的政策要求明确了党的执政方针,同时也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提升法治能力的新要求。
2.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国理政中,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最初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到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到加快建设社会主要法治国家,再到现在的“法治思维”,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完善,已基本确立了未来治国的方向。确立未来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实施“依法治国”,法治是未来党和政府运行权利的共同要求。从法治写入党的报告可以看出,法治在治理国家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说明了党在总结过去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法治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说明政府对治国理政敢于担当、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视。法治思维的重要作用在于转变执政思想,凸显了党对法治在治国中的作用和态度,是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世界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党也只有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确定依法治国的长远治国政策,是党走向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的伟大里程碑,是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对领导提出的新任务。
3.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依据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到更多人的利益,各种矛盾凸显,能否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领导工作的关键。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需要畅通人民群众意见的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权益得到保障,诉求得到表达,最终通过法治渠道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让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用,解决矛盾出现了非法制化趋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矛盾冲突。在解决社会矛盾中,法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解决问题中法治思维是领导行事的原则指南,是公共管理的基本保障。
二、目前领导法治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法治观念淡薄,存在官本位思想
少数领导法治意识薄弱,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倡导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这部分领导思维颠倒,指想着依法治“民”,却没有意识依法治“权”,常借助法的权威性对人民群众发号施令,出现办事不依法,以情轻法的现象。有的领导没有认清当下的新环境、新形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在处理矛盾时还是以原有的标准认为,只要事情解决就算数的人治思维,而不会采用法律制度解决社会矛盾,忽视法律的作用。部分领导还以经济数据为唯一指标,牺牲“法治”换取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淡薄的法治观影响着依法治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效进行。
2.法治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领导干部忽视法律原则,在运用法律精神解决问题时,不能把握法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最终造成作出决策有背于法律的目的。有的领导还存在着以法谋私现象,在处理事情中只办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事。领导法治能力低还表现在对突发事情的处理上,当突发事情发生时,没有把握突发事情的原则和精神,不能做到兼顾各方,运用法律灵活解决,最终酿成恶性事件。
3.决策时违背法律程序
最近几年时有恶性事件发生,比如:违法拆迁,违法征地等现象,违法侵犯群众权利的事情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眼前利益,过度追求政绩,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等。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了领导在做决策时,违背法律程序、法律原则,没有征集群众意见,没有做到信息公开,致使决策缺乏科学性、乏法律基础、缺乏群众基础。
三、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个领导法治思维的能力水平将决定领导的执政水平,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在此基础上,需要广大领导积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设立法治观念,在治国理政中尊重法律和运用法律。提高领导法治思维能力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
1.建立和完善制度运行机制,改善法治环境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政治是处于社会的上层,引领着法治建设。人民群众期盼着法治可以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一美好的愿景在当下的腐败环境中,在大量的司法不公情况下使人民为自己的期盼感到忧郁。党的十八大中重点强调了,惩治腐败,实现司法公正,建立健全法律运行机制,逐步改善法治环境。增强对制度的考核、对法律的监督,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法律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领导运用法治解决社会问题,以改变过去的腐败和司法不公现状。在立法环节中,要逐步让人民群众参与,增加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通过举行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等多种渠道,最终实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执法环节中,要求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有效运行。司法机关要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公检法独立办案,正确行使权力。要让法律在运行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健康良性的发你环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做到提升法治观念,运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治理国家,解决社会矛盾。
2.增强领导法律知识储备,提升领导法治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领导的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提高领导的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理论基础,树立领导的法治观念,增强领导的法律意识。在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工作,比如: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基础,邀请高校法学教授讲解,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组织学习等多举措提高领导法治知识。学习的渠道很多,只要最终有利于提升领导的法治观念、法治水平就是正确的。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重点在于转变领导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的方式逐步从过去的领导思维、行政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让领导逐步成为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把法治刻在领导心中,让领导在处理事务时时刻以法为原则。只有切实建立起领导的法治思维,让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治手段治理国家,法治环境才会健康良性循环。
3.建立健全法治建设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考核机制,把领导的法治能力引入政绩考核之中,把领导的法治水平直接与晋升挂钩,制度出一套可以量化的考核机制,比如:考察领导干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是否依法进行,程序是否合法,在做行政决策时是否进行了合法审查,是否体现民主参与等。在考核机制建立中,可以通过对领导进行法律理论知识考核,测评领导的法治水平;也可以通过在单位和民众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领导在工作中法治观念,法治的运用情况。国务院在2010年在加强法治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和部门,要重视法治意识强,法治能力水平高,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的优秀干部。这部分领导是法治建设的保障之一。法治工作做的好的,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要给予晋升提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领导干部提升法治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批主动学法,工作善于用法、守法的干部,逐步形成一个有良好的干部法治思维学习机制。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
在领导工作中要求领导依法处理社会问题,需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保障法治有效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做到自律,但是也要他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充分发挥好法律的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杜绝非法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惩治腐败问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运行。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法律的正常运行,杜绝徇私枉法,从而体现制约机制的威慑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升自己的法律水平,树立法律意识,做到一个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管理者。只有逐步改变领导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才能真正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缪蒂生.全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中国司法,2013,01:16-17
[2]左眉,王世敏.探索法治思维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J].大连干部学刊,2013,03:52-54
[3]徐光超.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3-16
[4]龙爱华.对培养与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3,03:84-86
[5]姚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初探[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3,06:132
[6]李芳尚.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5:67-69
[7]张波.法治思维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现代转型[J].理论探讨,2013,05:33-36
关键词: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方式;依法治国
法治思维的提出是相对于人治思维而言的,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提出法治思维是为了消除和改变过去人治思维、人治方式的影响。事实说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一旦缺位,“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就会占主导,从而出现徇私枉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情况。领导干部身为治国理政的执政主要,在工作中必须要具备法治能力,在思想上具备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处理事情中要以依法治国,以法执法,遵守法律,执法程序合法等,要尊重人民权利和保障人民权利。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方式的意义
目前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然而,社会浮现出多种思潮,国家领导干部也出现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治国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法治方式对未来改革具有针对性,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提升领导法治思维能力是时代需要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推进,其中重点指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未来公务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近年来在党的领导队伍建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现阶段的领导队伍大多德才兼备、学识较高、年轻力强,为完成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人民的一致好评。但是,也需要部分领导转变工作方式和态度,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完善和推进,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推广,更加深入人心,随着社会改革发展中矛盾的加深,社会和人民迫切需要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法治能力强的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需要领导干部提升管理理念,运用好法治对治国的重要作用。当下的中国社会已经告别得了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逐步走向了市场经济,社会管理更重要的是公共管理,而公共管理就应当坚持法治和民主。法治需要领导在治理社会时以法律为准则,做到用权合法,实行民主的重要要求是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所以,提高领导的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公共管理的需要。党的十八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把依法治国定为未来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这一新的政策要求明确了党的执政方针,同时也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提升法治能力的新要求。
2.创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治国理政中,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最初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到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到加快建设社会主要法治国家,再到现在的“法治思维”,通过长时期的实践完善,已基本确立了未来治国的方向。确立未来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实施“依法治国”,法治是未来党和政府运行权利的共同要求。从法治写入党的报告可以看出,法治在治理国家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说明了党在总结过去治国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法治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说明政府对治国理政敢于担当、对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视。法治思维的重要作用在于转变执政思想,凸显了党对法治在治国中的作用和态度,是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世界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党也只有与时俱进,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确定依法治国的长远治国政策,是党走向现代化、法治化、民主化的伟大里程碑,是对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对领导提出的新任务。
3.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依据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到更多人的利益,各种矛盾凸显,能否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领导工作的关键。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需要畅通人民群众意见的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权益得到保障,诉求得到表达,最终通过法治渠道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让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用,解决矛盾出现了非法制化趋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矛盾冲突。在解决社会矛盾中,法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解决问题中法治思维是领导行事的原则指南,是公共管理的基本保障。
二、目前领导法治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法治观念淡薄,存在官本位思想
少数领导法治意识薄弱,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倡导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这部分领导思维颠倒,指想着依法治“民”,却没有意识依法治“权”,常借助法的权威性对人民群众发号施令,出现办事不依法,以情轻法的现象。有的领导没有认清当下的新环境、新形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在处理矛盾时还是以原有的标准认为,只要事情解决就算数的人治思维,而不会采用法律制度解决社会矛盾,忽视法律的作用。部分领导还以经济数据为唯一指标,牺牲“法治”换取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淡薄的法治观影响着依法治决策、科学决策的有效进行。
2.法治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领导干部忽视法律原则,在运用法律精神解决问题时,不能把握法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最终造成作出决策有背于法律的目的。有的领导还存在着以法谋私现象,在处理事情中只办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事。领导法治能力低还表现在对突发事情的处理上,当突发事情发生时,没有把握突发事情的原则和精神,不能做到兼顾各方,运用法律灵活解决,最终酿成恶性事件。
3.决策时违背法律程序
最近几年时有恶性事件发生,比如:违法拆迁,违法征地等现象,违法侵犯群众权利的事情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眼前利益,过度追求政绩,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等。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了领导在做决策时,违背法律程序、法律原则,没有征集群众意见,没有做到信息公开,致使决策缺乏科学性、乏法律基础、缺乏群众基础。
三、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个领导法治思维的能力水平将决定领导的执政水平,也影响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在此基础上,需要广大领导积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设立法治观念,在治国理政中尊重法律和运用法律。提高领导法治思维能力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
1.建立和完善制度运行机制,改善法治环境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政治是处于社会的上层,引领着法治建设。人民群众期盼着法治可以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一美好的愿景在当下的腐败环境中,在大量的司法不公情况下使人民为自己的期盼感到忧郁。党的十八大中重点强调了,惩治腐败,实现司法公正,建立健全法律运行机制,逐步改善法治环境。增强对制度的考核、对法律的监督,最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法律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领导运用法治解决社会问题,以改变过去的腐败和司法不公现状。在立法环节中,要逐步让人民群众参与,增加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通过举行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公布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等多种渠道,最终实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在执法环节中,要求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有效运行。司法机关要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公检法独立办案,正确行使权力。要让法律在运行中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健康良性的发你环境。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做到提升法治观念,运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治理国家,解决社会矛盾。
2.增强领导法律知识储备,提升领导法治思维能力
要想提高领导的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需要提高领导的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理论基础,树立领导的法治观念,增强领导的法律意识。在此,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工作,比如: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基础,邀请高校法学教授讲解,通过党校、行政学院组织学习等多举措提高领导法治知识。学习的渠道很多,只要最终有利于提升领导的法治观念、法治水平就是正确的。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重点在于转变领导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的方式逐步从过去的领导思维、行政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让领导逐步成为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把法治刻在领导心中,让领导在处理事务时时刻以法为原则。只有切实建立起领导的法治思维,让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治手段治理国家,法治环境才会健康良性循环。
3.建立健全法治建设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领导考核机制,把领导的法治能力引入政绩考核之中,把领导的法治水平直接与晋升挂钩,制度出一套可以量化的考核机制,比如:考察领导干部在处理日常事务中是否依法进行,程序是否合法,在做行政决策时是否进行了合法审查,是否体现民主参与等。在考核机制建立中,可以通过对领导进行法律理论知识考核,测评领导的法治水平;也可以通过在单位和民众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领导在工作中法治观念,法治的运用情况。国务院在2010年在加强法治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区和部门,要重视法治意识强,法治能力水平高,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的优秀干部。这部分领导是法治建设的保障之一。法治工作做的好的,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要给予晋升提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领导干部提升法治的积极性,进而建立一批主动学法,工作善于用法、守法的干部,逐步形成一个有良好的干部法治思维学习机制。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
在领导工作中要求领导依法处理社会问题,需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保障法治有效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做到自律,但是也要他律,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决策权、执行权的监督,充分发挥好法律的监督、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杜绝非法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惩治腐败问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中运行。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的保证法律的正常运行,杜绝徇私枉法,从而体现制约机制的威慑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升自己的法律水平,树立法律意识,做到一个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管理者。只有逐步改变领导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才能真正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缪蒂生.全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中国司法,2013,01:16-17
[2]左眉,王世敏.探索法治思维 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J].大连干部学刊,2013,03:52-54
[3]徐光超.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02:13-16
[4]龙爱华.对培养与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3,03:84-86
[5]姚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初探[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3,06:132
[6]李芳尚.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5:67-69
[7]张波.法治思维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现代转型[J].理论探讨,2013,0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