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是检查、评价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揭示资产配置、管理、使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及绩效考核三个方面提出对策,督促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产运行质量和绩效。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载体,是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经济基础,其运行效率和质量既是判断政府行政成本的主要指标,又是检查、评价政府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
一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现实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规范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有助于敦促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资产配置,减少资产闲置,最大限度提高资产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管理使用资产,将有限的资产效益最大化,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是建设廉洁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从制度上对资产采购、使用及处置各环节加强监督制约,有效防范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能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预防腐败滋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资产配置环节
1、重复、盲目购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当前的政府采购制度只是对资产的购置行为进行了规范,而对为什么购置资产、购置什么资产、购置多少资产等仍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以致预算单位在计划购置及配置资产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重复和盲目采购,导致资产闲置过剩,既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又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2、部分资产缺乏统一调配,配置不公平
除了公务车等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外,对于其他大多数资产种类,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统筹分配,导致各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尽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存在不公平。
(二)资产管理环节
1、管理制度缺失、人员缺位、手段落后
一是管理制度缺失,部分单位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或是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直接照搬,大大削弱了资产管理力度,带来资产配置、处置的随意性,容易产生资产流失和财务风险。二是管理人员缺位,资产管理涉及到多部门、多环节,记账在财务部门,采购在管理部门,使用在直接责任人,多部门职能交叉,责任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人人都管,却人人都不承担责任的缺位性。三是管理手段落后,有的单位资产台账仍采用手工模式,不能动态反映资产的配置、结构、运行等情况。
2、固定资产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
许多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或只记账不理账,或无定期盘点制度,清理核算工作不及时,入库、领用无记录或记录完整,导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产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等家底不清的问题。
(三)资产使用环节
1、部分资产账外流转,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自建项目建成后,部分单位在移交、入账等工作上管理和监督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甚至未及时办理产权手续,造成权属不清、账外流转。
二是单位撤、并、分等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资产移交后,在原所有权人注销的情况下,资产接收单位未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造成实际在用资产形成账外资产。
2、资产出租、出借不规范,收入不纳入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是应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而未履行,擅自出租、出借;二是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三是出租出借期限过长,造成权属不清或无法收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促进资产配置优化
一是预算采购项目的确定要具备“需求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把资产入口关,针对有配备标准的资产从严控制,避免超标和重复配置。坚持资产存量与增量相互调控,对新增采购申请项目,能调剂解决的可不予批准,而对确实需要重新购置的,也必须从严控制其采购的规模、标准、档次等。
二是预算金额的确定要具有“竞争性”。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不能偏离其市场参考价太多,预算编制应该参考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考核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脱离实际,避免财政资金损失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采购预算上的支出指标要具有“目标性”。若预算编制不够明确具体或光有预算没有具体明细的采购项目,那么在执行中可能随意变更、调剂其他未经批准的采购项目,也容易造成采购行为不公开透明等弊端。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预算单位应在预算编制时本着从严节约的原则,在财力许可条件下,作出明细具体、不可更改的采购预算,以约束和规范将来的采购行为。
(二)加强审计监督促进资产管理“问责”
审计机关应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资产管理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依法合理界定領导干部的责任范围,敦促领导干部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此外,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针对审计发现的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或普遍性问题,应当以审计专报的形式上报区府,从微观到宏观、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里层进行深层次分析原因,站在更高的层面揭露问题,为区层面政策修订提供决策依据,从全区范围推动健全制度、改进机制,防止共性问题屡审屡犯。
(三)加强绩效考核促进资产使用“问效”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注重考核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资产运行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关注资金利用的经济性。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支出的合理性,是否按法定预算用途合理使用,是否遵循了节约、必须、合法的原则;是否在完成配置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资金耗费最小化;有无随意提高配置标准或超量超容配置;关注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水平是否与固定资产规模相一致,有无损失浪费;考核固定资产的毁损率、丢失率、更新率和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情况,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效果最大化。
二是关注资产使用的效率性。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利用资产;考核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率、固定资产闲置率;是否存在因资产不够不能满足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需求的情况;尤其对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可以量化考核其资产使用效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医院病床使用率、主要医疗设备使用率,学校多媒体教室利用率等。
三是关注资产使用的效果性。重点关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如市民中心自助服务终端的功能设置是否达到最优,是否满足了民众的咨询需求;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及种类是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读者的意愿;公立医院的检查设备是否能进行有效检测等。
参考文献:
[1]武卫平.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0(18):187-188.
[2]毛海静.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7):97-98.
[3]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06):22-25.
[4]郭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06):4-6.
作者简介:
郑之楚(1994—),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郑之楚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载体,是政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经济基础,其运行效率和质量既是判断政府行政成本的主要指标,又是检查、评价政府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
一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现实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规范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有助于敦促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优化资产配置,减少资产闲置,最大限度提高资产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管理使用资产,将有限的资产效益最大化,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向社会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是建设廉洁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从制度上对资产采购、使用及处置各环节加强监督制约,有效防范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能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预防腐败滋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资产配置环节
1、重复、盲目购置,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当前的政府采购制度只是对资产的购置行为进行了规范,而对为什么购置资产、购置什么资产、购置多少资产等仍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以致预算单位在计划购置及配置资产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重复和盲目采购,导致资产闲置过剩,既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又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2、部分资产缺乏统一调配,配置不公平
除了公务车等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外,对于其他大多数资产种类,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统筹分配,导致各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尽合理,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存在不公平。
(二)资产管理环节
1、管理制度缺失、人员缺位、手段落后
一是管理制度缺失,部分单位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或是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直接照搬,大大削弱了资产管理力度,带来资产配置、处置的随意性,容易产生资产流失和财务风险。二是管理人员缺位,资产管理涉及到多部门、多环节,记账在财务部门,采购在管理部门,使用在直接责任人,多部门职能交叉,责任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人人都管,却人人都不承担责任的缺位性。三是管理手段落后,有的单位资产台账仍采用手工模式,不能动态反映资产的配置、结构、运行等情况。
2、固定资产账账不符或账实不符
许多单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备查簿,或只记账不理账,或无定期盘点制度,清理核算工作不及时,入库、领用无记录或记录完整,导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产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等家底不清的问题。
(三)资产使用环节
1、部分资产账外流转,缺乏有效监管
一是自建项目建成后,部分单位在移交、入账等工作上管理和监督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甚至未及时办理产权手续,造成权属不清、账外流转。
二是单位撤、并、分等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资产移交后,在原所有权人注销的情况下,资产接收单位未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造成实际在用资产形成账外资产。
2、资产出租、出借不规范,收入不纳入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是应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而未履行,擅自出租、出借;二是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三是出租出借期限过长,造成权属不清或无法收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促进资产配置优化
一是预算采购项目的确定要具备“需求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把资产入口关,针对有配备标准的资产从严控制,避免超标和重复配置。坚持资产存量与增量相互调控,对新增采购申请项目,能调剂解决的可不予批准,而对确实需要重新购置的,也必须从严控制其采购的规模、标准、档次等。
二是预算金额的确定要具有“竞争性”。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不能偏离其市场参考价太多,预算编制应该参考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考核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否脱离实际,避免财政资金损失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采购预算上的支出指标要具有“目标性”。若预算编制不够明确具体或光有预算没有具体明细的采购项目,那么在执行中可能随意变更、调剂其他未经批准的采购项目,也容易造成采购行为不公开透明等弊端。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预算单位应在预算编制时本着从严节约的原则,在财力许可条件下,作出明细具体、不可更改的采购预算,以约束和规范将来的采购行为。
(二)加强审计监督促进资产管理“问责”
审计机关应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资产管理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依法合理界定領导干部的责任范围,敦促领导干部增强资产管理的意识。此外,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针对审计发现的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或普遍性问题,应当以审计专报的形式上报区府,从微观到宏观、从苗头到趋势、从表象到里层进行深层次分析原因,站在更高的层面揭露问题,为区层面政策修订提供决策依据,从全区范围推动健全制度、改进机制,防止共性问题屡审屡犯。
(三)加强绩效考核促进资产使用“问效”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注重考核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资产运行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一是关注资金利用的经济性。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支出的合理性,是否按法定预算用途合理使用,是否遵循了节约、必须、合法的原则;是否在完成配置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资金耗费最小化;有无随意提高配置标准或超量超容配置;关注固定资产维护费用水平是否与固定资产规模相一致,有无损失浪费;考核固定资产的毁损率、丢失率、更新率和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情况,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效果最大化。
二是关注资产使用的效率性。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利用资产;考核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率、固定资产闲置率;是否存在因资产不够不能满足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需求的情况;尤其对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可以量化考核其资产使用效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医院病床使用率、主要医疗设备使用率,学校多媒体教室利用率等。
三是关注资产使用的效果性。重点关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资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如市民中心自助服务终端的功能设置是否达到最优,是否满足了民众的咨询需求;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及种类是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读者的意愿;公立医院的检查设备是否能进行有效检测等。
参考文献:
[1]武卫平.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0(18):187-188.
[2]毛海静.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7):97-98.
[3]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06):22-25.
[4]郭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4(06):4-6.
作者简介:
郑之楚(1994—),女,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郑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