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如何在依法执教中渗透人文关怀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是理性的,是要用条条框框限制人的行为,所以“依法执教”的形象就像包公,大刀阔斧,手起刀落,铁面无私;“人文关怀”则趋向感性和温情,更像薛宝钗,体贴入微,善解人意。从这方面来说,两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德育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习惯和修养以及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法律规范的灌输。所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两者实则是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德育的主体和对象是活生生有感情有温度的“人”,而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法律只是是冷冰冰的机器,难以引起人的共鸣。现阶段,在德育教学当中既要强调依法执教,又须渗透人文关怀,这不仅是由新时期德育的新任务决定的,同时也是德育课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实现规则与道德修养的内化的必然要求。所谓“行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放在这里虽然不是完全确切,却也有一定道理。

其他文献
通过对真丝织物悬垂系数的测试和悬垂曲线的分析,提出评价悬垂美观性物几个指标,并用灰色关联度进行聚类,为全面评价真丝织物的悬垂美观性作出尝试。
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历史沧桑、民族情怀、现实奋斗、理想诉求的自我叙事方式,它是一种最深沉的民族“集体记忆”,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源头和基本表达方式。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变化,对新时代高职院校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站在上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局策略高度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