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温州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的非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存在专业认知不足、专业热情缺乏、专业学习行动力不足等问题,且不同年级学生有一定差异。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非医专业;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88-01
大学生专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心理上的接受与认可,表现为是否以积极的态度与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索本专业,并期望自己成为该专业的杰出人士。大学生专业认同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的非医专业学生发放《大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的调查问卷》528份,实际收回502份,有效率为96.7%。问卷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三个心理维度。其中,认知性专业认同6个项目;情感性专业认同6个项目;行为性专业认同7个项目,共19个项目。
调查显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感上存在专业认知不足、专业热情缺乏、专业学习行动力不足等问题,且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维度呈现出不同特点。文章引入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从三个维度分为三个阶段、调动三方资源构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提升的路径,促进医学院校非医学生的专业成长。
一、三个维度
专业认同是对专业持有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可以分为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和行为性专业认同三个维度。调查发现,非医学生在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和行为性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均偏低。加强非医学生专业认同感需要兼顾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从专业认知入手,通过理论授课、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和实践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进而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再转化为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有效的学习行动。
二、三个阶段
在美国的教育范畴中,生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领域,无论学业还是职业都是一个社会人担当社会责任的某一阶段,无法进行割裂和分离。[1]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学业、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是相互联系、互相生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准度的专业思想教育。据统计,在大一新生中,5%的学生知道当前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大学新生入学初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专业思想教育要做到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还有精准度,这就需要辅导员、专业教师、知名人士,甚至包括优秀校友和高年级学生通力合作,多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职业前景、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学习要求以及专业学习的方法等知识。
第二,加强中段年级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在前一阶段进行了充分的专业认知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着重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和实践应用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据调查,有64.4%的学生如果有可能会选择转专业,80%的大一学生有此意向,但是也有70.4%的学生表示学习越深入对专业的认同感也越强,83.3%的大四学生认同这一看法。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提升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和专业归属感。同时,也可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对接行业文化,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衔接。
第三,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大三学生仅有34.7%的学生考虑过职业发展问题,大四的学生也只有68%的学生考虑过。大三、大四的学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医学院校要大力发挥专业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师资力量的作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和环境等,并结合自身专业、个性、兴趣和特长等实际情况,找出差距,对学业和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
三、三方资源
三方资源指的是以学校为主的师资力量和以优秀学生为代表的同辈榜样力量以及以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提升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校是主体,但是学生力量和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6.41%的学生将本专业优秀的学长和学姐作为学习标榜,可见朋辈的影响力量不可小觑,朋辈教育对于提升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大有可为。大学生朋辈教育属于自我教育的一种,是指大学生因文化的接近性和心理的亲密性,而产生的非组织化、系统化的价值教育与价值感染。[2]当前高校对朋辈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朋辈教育的干预也越来越多。在非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方面,高校要合理利用和引导朋辈精英,如在专业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长或者在职业发展中表现优秀的校友,通过典型宣传、朋辈指导以及加强朋辈群体文化建设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燕明.美国生涯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借鉴[J].成人教育,2011(7):125-126.
[2]李若衡.朋輩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13(4):81-83.
[关 键 词] 医学院校;非医专业;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88-01
大学生专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在心理上的接受与认可,表现为是否以积极的态度与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索本专业,并期望自己成为该专业的杰出人士。大学生专业认同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温州医科大学大一到大四的非医专业学生发放《大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的调查问卷》528份,实际收回502份,有效率为96.7%。问卷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三个心理维度。其中,认知性专业认同6个项目;情感性专业认同6个项目;行为性专业认同7个项目,共19个项目。
调查显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感上存在专业认知不足、专业热情缺乏、专业学习行动力不足等问题,且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维度呈现出不同特点。文章引入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从三个维度分为三个阶段、调动三方资源构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提升的路径,促进医学院校非医学生的专业成长。
一、三个维度
专业认同是对专业持有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可以分为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和行为性专业认同三个维度。调查发现,非医学生在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和行为性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均偏低。加强非医学生专业认同感需要兼顾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从专业认知入手,通过理论授课、专家讲座、实地参观和实践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进而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再转化为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有效的学习行动。
二、三个阶段
在美国的教育范畴中,生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领域,无论学业还是职业都是一个社会人担当社会责任的某一阶段,无法进行割裂和分离。[1]生涯规划视角下,大学生学业、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是相互联系、互相生成的统一整体。首先,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准度的专业思想教育。据统计,在大一新生中,5%的学生知道当前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大学新生入学初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专业思想教育要做到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还有精准度,这就需要辅导员、专业教师、知名人士,甚至包括优秀校友和高年级学生通力合作,多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职业前景、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学习要求以及专业学习的方法等知识。
第二,加强中段年级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在前一阶段进行了充分的专业认知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着重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和实践应用加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据调查,有64.4%的学生如果有可能会选择转专业,80%的大一学生有此意向,但是也有70.4%的学生表示学习越深入对专业的认同感也越强,83.3%的大四学生认同这一看法。医学院校应当加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提升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和专业归属感。同时,也可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对接行业文化,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衔接。
第三,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大三学生仅有34.7%的学生考虑过职业发展问题,大四的学生也只有68%的学生考虑过。大三、大四的学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医学院校要大力发挥专业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等师资力量的作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和环境等,并结合自身专业、个性、兴趣和特长等实际情况,找出差距,对学业和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
三、三方资源
三方资源指的是以学校为主的师资力量和以优秀学生为代表的同辈榜样力量以及以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提升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校是主体,但是学生力量和社会力量也不容忽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6.41%的学生将本专业优秀的学长和学姐作为学习标榜,可见朋辈的影响力量不可小觑,朋辈教育对于提升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大有可为。大学生朋辈教育属于自我教育的一种,是指大学生因文化的接近性和心理的亲密性,而产生的非组织化、系统化的价值教育与价值感染。[2]当前高校对朋辈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朋辈教育的干预也越来越多。在非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方面,高校要合理利用和引导朋辈精英,如在专业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长或者在职业发展中表现优秀的校友,通过典型宣传、朋辈指导以及加强朋辈群体文化建设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在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燕明.美国生涯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借鉴[J].成人教育,2011(7):125-126.
[2]李若衡.朋輩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13(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