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15年EORA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测算RCEP成员国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并以中国作为子系统,测算中国与RCEP成员
【机 构】
: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5年EORA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测算RCEP成员国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并以中国作为子系统,测算中国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间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中国26个产业部门进出口贸易的隐含能源流动及隐含碳排放和自身各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最后对2015年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第一,RCEP成员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均大于直接能耗及直接碳排放,其中生产侧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均大于消费侧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第二,中国中间品贸易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大于最终消费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制造业等大部分高耗能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都是出口大于进口流量,采掘业等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是进口大于出口.第三,中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大都集中在制造业、水、气、电、运输业、服务业等高耗能部门,各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会影响其他产业部门的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第四,强度效应对中国隐含能耗及隐含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但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发展地区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呈现明显的“大而不强”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较低、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商业存在模式下服务贸易水平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偏低等。随着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服务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重点。应采取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深化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数字经济建设领域的外资引导、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等对策,切实改变中国服务贸易“大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腾飞的两翼.陆海联运走廊作为联结中俄两国贸易的纽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陆海联
中国与东盟地区旅游交流面临复杂的风险挑战。文章以2013—2019年6798起东盟旅游安全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旅游安全事故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危险性(H)—暴露性(E)—脆弱性(V)—保障性(P)分析框架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法(fsQCA)对各风险因子的组态影响进行探测。研究表明:①东盟出境旅游安全事故类型和结果具有差异性和复杂性特征。旅游安全事故规模呈现出异质化空间分布格局,泰国曼谷、印尼巴厘岛等部分地区出现了事故规模集聚极化现象。②东盟旅游事故发生是多源风险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旅游安
欧洲新能源汽车“补贴”和“罚款”政策频出,加之主流车企入驻助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中国转移到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新窗口期。良好的国内外生产要素支撑、激增国际市场需求、相关国内外产业配套与整合能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战略契机,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严格技术标准与供应链中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需要以研发三电技术为突破口,带动产业链整合创新与智能化转型,优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来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COVID-19疫情对各领域造成了系统性的重大冲击,EUETS在疫情前后的碳配额现货拍卖价格可以视为未来经济低碳化、高质量复苏的一个方向标。基于2013—2020年4月欧洲能源交易所的欧盟碳配额拍卖数据分析,发现欧盟碳配额现货拍卖价格在疫情以前走高并于2019年回调;疫情期间,单日碳配额现货拍卖交易量基本稳定,结算价下跌17%,成交额萎缩;COVID-19疫情结束后,欧盟碳配额现货拍卖价格可能出现3种情况:一是平稳渡过疫期,保持碳价的稳定性,二是下探触底后碳价缓慢走强,三是疫后绿色复苏和欧盟“2050年碳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及世界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仍然面临低碳技术发展不足、建筑能耗趋高、碳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多重挑战。新发展格局下,应采取强化技术发展部署,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落实减污降碳;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确保碳交易有序开展;构建现代化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系统结构“智慧化”转型等措施,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国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经济复苏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但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世界经济形势愈加不可预测。以后疫情时代的双循环格局为研究背景,从航空物流发展韧性的概念界定出发,探讨了黑天鹅事件与航空物流战略能力的构建,并对后疫情时代、双循环、航空物流发展韧性进行理论溯源;然后选取疫情发生前后中国航空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航空物流市场变化的原因,进而从系统力、平衡力、复原力三个维度构建了航空物流发展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度量标准
选取2012—2018年苹果公司供应商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描述苹果零部件供应链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检验地方粘性与全球链接两大要素的作用。结果表明:①苹果供应链呈现出少数城市和省域集聚性、大城市群的高度集聚性、城市等级规模的衰减性三大特征。②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城市表现为同、异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一般城市和中西部的城市以单一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主且表现为同功能供应商区位共聚特征。③苹果零部件供应链倾向于在产业开发区较多、交通便利且与全球贸易联系紧密的城市分布。供应链上游企业倾向于
通过构建熵值—突变级数模型,从4个维度分解并综合测算2013—2017年我国西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全球化水平;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格局和趋势演化特征;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方法,从5个层面探测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3—2017年,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全球化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间空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行政指向性和地域分异性特征,研究区部分边境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的外贸全球化和开放全球化水平较高,旅游全球化水平较高以上的城市多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北部和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物流业更好地发挥其支撑作用、促进作用、先导作用和纽带作用,同时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服务需求,有助于推动供应链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中国物流业仍然存在系统性网络化水平不高、与其他产业缺乏融合与联运、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风险。应通过推动整个供应链创新、推动物流业创新、努力完善消费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物流供给侧改革等措施,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