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体育教学中把对学生体育成绩看做是唯一衡量素质标准的绝对性评价,结果造成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负担,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学的情绪,使他们体会不到体育的乐趣。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素质、兴趣以及发展的需要,课程脱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目的。新课标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是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体育学习和活动能力。下表为以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为视角的新旧体育课标总体对比。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及探究意识,兴趣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特点
1.广泛性
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程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内及校外之间的小型竞赛和国内外的各种体育赛事都很有兴趣。
2.深刻性
随着认识能力及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一些较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动作水平越高,越易提高其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领悟动作的奥妙,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3.选择性
随着个体发育明显化,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中呈现各种不同的兴趣和选择。男生大都喜欢运动量较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大都倾向于动作强度小、姿势优美、韵律感强的运动,例如健美操、跳绳等。
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2.合理安排教材
教材难度的高低是相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而言,没有客观上的标准,但基本原则是不能使学生轻而取之,而是要使其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之后能够达到;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又不能使其望而生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潜力,克服畏惧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结构中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选取适当难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符合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
3.教学方式多样性
科学运用教学方式能够使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不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并不断引起新的探究反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主要以灌输—接受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少。新课标下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l生,倡导学生进行探索,从而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其学习模式如下图所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己所选择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促进学生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试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胡金花,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探析[J],教海导航,2006(4)
[3]滕芳,孙建认知新课标更新旧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唐文玉,传统和新课标下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对体育兴趣的影响之比较研究[J],教学探索,2008,16(2)
[5]栗妹 新课改下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探析与培养[J],时代教育,2008(6)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及探究意识,兴趣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特点
1.广泛性
学生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程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内及校外之间的小型竞赛和国内外的各种体育赛事都很有兴趣。
2.深刻性
随着认识能力及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一些较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动作水平越高,越易提高其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技术水平越高,越能体验动作内在的魅力,领悟动作的奥妙,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3.选择性
随着个体发育明显化,男女生在运动项目中呈现各种不同的兴趣和选择。男生大都喜欢运动量较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大都倾向于动作强度小、姿势优美、韵律感强的运动,例如健美操、跳绳等。
二、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2.合理安排教材
教材难度的高低是相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而言,没有客观上的标准,但基本原则是不能使学生轻而取之,而是要使其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之后能够达到;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又不能使其望而生畏,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潜力,克服畏惧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结构中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选取适当难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符合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
3.教学方式多样性
科学运用教学方式能够使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不断接受新事物,获得新知识,并不断引起新的探究反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主要以灌输—接受教学方式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少。新课标下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l生,倡导学生进行探索,从而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其学习模式如下图所示: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己所选择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促进学生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试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胡金花,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探析[J],教海导航,2006(4)
[3]滕芳,孙建认知新课标更新旧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唐文玉,传统和新课标下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对体育兴趣的影响之比较研究[J],教学探索,2008,16(2)
[5]栗妹 新课改下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探析与培养[J],时代教育,2008(6)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