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什么时候买进?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回答,最好在下半年之前都按兵不动
经历了过去三个月全球大多数市场的显著下滑之后,投资者很自然地开始询问:最坏的时段是不是已经过去?现在开始重新看好市场,是不是已经安全?
不幸的是,看一看美国和中国现在的经济趋势,就知道这一切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会迎来更多痛苦。
仅在几个月前,美国经济衰退看上去还只是有可能发生,但仍然离我们相当遥远。现在,它却已经近在眼前,成为最显而易见的前景了。几乎所有相关的经济指标都在2008年初发生骤降:美国供给管理研究所(ISM)的综合指数全面大幅下降,同店零售额的增长率几乎为零,轻型汽车购买率降至2007年中以来的低点,两大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已经下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高位,而新增失业又有所上升。我们认为,美国基本上已经是不可避免地会在2008年一季度进入衰退,并很可能持续到年中。
不过,这并非世界末日;毕竟,虽然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都算不上真正强劲,但此二者没有表现出像美国那样的下滑,而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仍然表现得相当欣欣向荣。综合各方面来说,这仍然会是一次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衰退,而不是像2001年到2002年的IT泡沫破灭那样,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造成打击。
但是,市场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首先,关于“股票会先于经济恢复”的普遍观点并不是真正站得住脚。回顾美国过去的三次衰退,有两次——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2001年-2002年间的两次衰退——都是直到经济周期的较晚阶段,股票市场才上升到令人放心的水平。只有在1990年-1991年间的那次衰退中,股票市场才在较早的时候提供了恢复的信号。这意味着,如果现在买入,只会在经济问题更多地暴露出来时遭受更大的损失。
现在也还不完全清楚,信贷市场的这场混乱是否已经终结。大部分次级抵押债券衍生产品的损失可能都已经得到公布,但另一个部门,也就是信用违约互换,以及那些对此做出担保的保险商,他们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对此部门损失的估计,与次贷部门几乎相当。
对于亚洲的投资者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请注意,我们对中国经济中期的增长仍然十分看好,并且也不认为会发生国内市场的显著衰退,或是来自国外市场的连锁反应。
但是,在未来两个季度之内,投资者也许不会只聚焦于这两个强大的基本面,因为市场很可能会遭受一连串坏消息的打击——虽然它们只是暂时的,但毕竟也是坏消息。
首先,目前的冰雪灾害天气结束后,在2008年2月、3月和4月,中国仍将发布一些负面的数据,工业生产、零售额、农业产出、货运以及GDP增长率很可能都会大幅下降。此外,在供给方面的冲击下,已于2007年12月显示出了下降趋势的总体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还将在2008年1月和2月维持在高位,甚至还会继续上升。对投资者而言,也还在担忧难于预期的政策反应。事实上,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市场可能会将此误读为央行政策导向重新转向控制通货膨胀的信号。
这还不是全部。对中国企业的收益率和利润率而言,2007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总体的工业收入同比上升40%,在关键的重工业部门,上升速度则更快。这些趋势都促成了去年市场的意外走高。但是请记住,这种耀眼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次性股市投资的所得,这种所得可能占到总收入增长的15%,甚至更多。所以,即使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公司收益能力仍然良性上升,在“基数效应”作用下,企业总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还是很可能降到零附近。
最后,当然还有估价。中国股票不再像几个月前那么昂贵,但是按照我们的标准,H股仍然被高估将近15%,A股总体看来甚至还要更昂贵一些——跟几个邻国显然被低估的股市相比,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那么,我们应该什么时候买进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回答,最好在下半年之前都按兵不动。到下半年,我们应该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趋于稳定的更多迹象,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平稳。我们应该也能对美国的形势看得更清楚——是否真的会出现衰退?趋势是更好还是更坏?不过,到那时,市场可能已经波澜迭起、十分脆弱,并有更多的问题出现。所以,敬请耐心等待。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UBS全球新兴市场经济学家(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conomist)
经历了过去三个月全球大多数市场的显著下滑之后,投资者很自然地开始询问:最坏的时段是不是已经过去?现在开始重新看好市场,是不是已经安全?
不幸的是,看一看美国和中国现在的经济趋势,就知道这一切还没有结束,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会迎来更多痛苦。
仅在几个月前,美国经济衰退看上去还只是有可能发生,但仍然离我们相当遥远。现在,它却已经近在眼前,成为最显而易见的前景了。几乎所有相关的经济指标都在2008年初发生骤降:美国供给管理研究所(ISM)的综合指数全面大幅下降,同店零售额的增长率几乎为零,轻型汽车购买率降至2007年中以来的低点,两大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已经下落,失业率仍然维持在高位,而新增失业又有所上升。我们认为,美国基本上已经是不可避免地会在2008年一季度进入衰退,并很可能持续到年中。
不过,这并非世界末日;毕竟,虽然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都算不上真正强劲,但此二者没有表现出像美国那样的下滑,而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仍然表现得相当欣欣向荣。综合各方面来说,这仍然会是一次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衰退,而不是像2001年到2002年的IT泡沫破灭那样,对全球的经济增长造成打击。
但是,市场还不能高兴得太早。
首先,关于“股票会先于经济恢复”的普遍观点并不是真正站得住脚。回顾美国过去的三次衰退,有两次——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2001年-2002年间的两次衰退——都是直到经济周期的较晚阶段,股票市场才上升到令人放心的水平。只有在1990年-1991年间的那次衰退中,股票市场才在较早的时候提供了恢复的信号。这意味着,如果现在买入,只会在经济问题更多地暴露出来时遭受更大的损失。
现在也还不完全清楚,信贷市场的这场混乱是否已经终结。大部分次级抵押债券衍生产品的损失可能都已经得到公布,但另一个部门,也就是信用违约互换,以及那些对此做出担保的保险商,他们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对此部门损失的估计,与次贷部门几乎相当。
对于亚洲的投资者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请注意,我们对中国经济中期的增长仍然十分看好,并且也不认为会发生国内市场的显著衰退,或是来自国外市场的连锁反应。
但是,在未来两个季度之内,投资者也许不会只聚焦于这两个强大的基本面,因为市场很可能会遭受一连串坏消息的打击——虽然它们只是暂时的,但毕竟也是坏消息。
首先,目前的冰雪灾害天气结束后,在2008年2月、3月和4月,中国仍将发布一些负面的数据,工业生产、零售额、农业产出、货运以及GDP增长率很可能都会大幅下降。此外,在供给方面的冲击下,已于2007年12月显示出了下降趋势的总体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还将在2008年1月和2月维持在高位,甚至还会继续上升。对投资者而言,也还在担忧难于预期的政策反应。事实上,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市场可能会将此误读为央行政策导向重新转向控制通货膨胀的信号。
这还不是全部。对中国企业的收益率和利润率而言,2007年是标志性的一年,总体的工业收入同比上升40%,在关键的重工业部门,上升速度则更快。这些趋势都促成了去年市场的意外走高。但是请记住,这种耀眼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次性股市投资的所得,这种所得可能占到总收入增长的15%,甚至更多。所以,即使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公司收益能力仍然良性上升,在“基数效应”作用下,企业总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还是很可能降到零附近。
最后,当然还有估价。中国股票不再像几个月前那么昂贵,但是按照我们的标准,H股仍然被高估将近15%,A股总体看来甚至还要更昂贵一些——跟几个邻国显然被低估的股市相比,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那么,我们应该什么时候买进呢?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回答,最好在下半年之前都按兵不动。到下半年,我们应该已经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趋于稳定的更多迹象,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和经济增长的平稳。我们应该也能对美国的形势看得更清楚——是否真的会出现衰退?趋势是更好还是更坏?不过,到那时,市场可能已经波澜迭起、十分脆弱,并有更多的问题出现。所以,敬请耐心等待。
作者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为UBS全球新兴市场经济学家(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