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代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诗歌的财富让我们享用不尽。而在唐代的诗人中,刘禹锡以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坎坷磨难的遭遇,知难而进的勇气,虚心好学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处逆境而不气馁、受挫折而不放弃理想与追求的真实的人,并用他的诗歌让我们认识一位乐观达命的文人。
关键词:刘禹锡;乐观达命;知难而进;启迪
自唐代以来,文人以诗歌扬名者不计其数。而命运多蹇者亦数不胜数。能够不屈服于命运,乐天向上,积极创作,努力学习和吸收民间艺术的长处,并在诗歌创作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形成乐观向上、豪气干云的诗风,无疑是刘禹锡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诗人前半生坎坷磨难,后半生终得扬名和通达,则是对诗人顽强不屈、乐天知命,挖掘和学习民间艺术,执着于艺术创作的最好褒奖。
欲探寻诗人的伟大,必先了解其人生。因其人生经历的复杂多变,才铸就其诗风的雄浑、豪迈,因其个性的旷达和倔强,才有其诗歌的超脱、潇洒。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知道其人,是从其《秋日》二首其一开始的。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诗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一扫以往悲秋的阴霾,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原来咏秋的作品也可以写得如此荡气回肠!
随着对诗人喜爱的增加,逐渐阅读了他的不少作品,才知道诗人在不断贬谪的日子里,内心是如此的强大。在和命运抗争的同时,感慨历史的变迁更替,尤其是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说是诗人人格的写照,精神的升华。全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首联以直陈的笔触回顾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颔联以二句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暮年返乡后恍如隔世的感叹;颈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精彩见解。令人折服。诗人以漂泊之身,在无人理解的孤独和落寞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感悟人生的发展变化,不以一己之悲伤去抵牾自然、社会和人生,而以积极入世的心态,坦然面对所受的灾难,表达了诗人乐天知命、旷达自由的精神风貌。
不仅如此,诗人在贬谪连州、朗州的日子里,在关心民生疾苦的同时,学习和挖掘民间歌谣,并在自己的诗歌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其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最好的证明。全诗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浓郁的乡土之情。同时诗人还利用谐音通假的形式,诉说了男女之间那种欲说还休的爱恋之情。
诗人生活在中唐,是一个改革和保守激烈冲突的时代。诗人因此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在遭受贬谪之时,诗人对历史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写下了大量的咏史诗和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唯物的历史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教训。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通篇写景,不着一字评论。采取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从侧面落笔,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人最具影响力的咏史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当属《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人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对历史故事进行了冷峻的叙说,独具慧眼,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严酷与无情,所有的荣辱都是过眼烟云,而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感慨,教训深刻的记忆。作者怀古伤今,对统治者给予了无尽的讽喻。
诗人总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奉为圭臬,也是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理想。刘禹锡跳不出历史的圈子,在他身上也有历史深深的印记。我在学习刘禹锡诗歌的同时,发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斗志,以及在命运坎坷之际,那种乐天向上、知难而进的伟大情怀。诗人用他的诗歌创作和人生之路,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李元洛.红紫芳菲:经典诗词导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使璋(1969— ),男,甘肃永登人,本科学历,讲师。
关键词:刘禹锡;乐观达命;知难而进;启迪
自唐代以来,文人以诗歌扬名者不计其数。而命运多蹇者亦数不胜数。能够不屈服于命运,乐天向上,积极创作,努力学习和吸收民间艺术的长处,并在诗歌创作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形成乐观向上、豪气干云的诗风,无疑是刘禹锡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诗人前半生坎坷磨难,后半生终得扬名和通达,则是对诗人顽强不屈、乐天知命,挖掘和学习民间艺术,执着于艺术创作的最好褒奖。
欲探寻诗人的伟大,必先了解其人生。因其人生经历的复杂多变,才铸就其诗风的雄浑、豪迈,因其个性的旷达和倔强,才有其诗歌的超脱、潇洒。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知道其人,是从其《秋日》二首其一开始的。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诗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一扫以往悲秋的阴霾,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原来咏秋的作品也可以写得如此荡气回肠!
随着对诗人喜爱的增加,逐渐阅读了他的不少作品,才知道诗人在不断贬谪的日子里,内心是如此的强大。在和命运抗争的同时,感慨历史的变迁更替,尤其是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说是诗人人格的写照,精神的升华。全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首联以直陈的笔触回顾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颔联以二句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暮年返乡后恍如隔世的感叹;颈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对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精彩见解。令人折服。诗人以漂泊之身,在无人理解的孤独和落寞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感悟人生的发展变化,不以一己之悲伤去抵牾自然、社会和人生,而以积极入世的心态,坦然面对所受的灾难,表达了诗人乐天知命、旷达自由的精神风貌。
不仅如此,诗人在贬谪连州、朗州的日子里,在关心民生疾苦的同时,学习和挖掘民间歌谣,并在自己的诗歌中,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其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最好的证明。全诗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浓郁的乡土之情。同时诗人还利用谐音通假的形式,诉说了男女之间那种欲说还休的爱恋之情。
诗人生活在中唐,是一个改革和保守激烈冲突的时代。诗人因此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在遭受贬谪之时,诗人对历史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写下了大量的咏史诗和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唯物的历史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教训。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通篇写景,不着一字评论。采取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从侧面落笔,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人最具影响力的咏史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当属《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人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对历史故事进行了冷峻的叙说,独具慧眼,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严酷与无情,所有的荣辱都是过眼烟云,而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感慨,教训深刻的记忆。作者怀古伤今,对统治者给予了无尽的讽喻。
诗人总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奉为圭臬,也是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理想。刘禹锡跳不出历史的圈子,在他身上也有历史深深的印记。我在学习刘禹锡诗歌的同时,发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斗志,以及在命运坎坷之际,那种乐天向上、知难而进的伟大情怀。诗人用他的诗歌创作和人生之路,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2]李元洛.红紫芳菲:经典诗词导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使璋(1969— ),男,甘肃永登人,本科学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