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校园暴力的恶性循环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校园暴力是一个恶性循环。它让受害者被孤立、伤害,从而变得内心脆弱,行为退缩,进一步变得“好欺负”,越来越多的人都倾向于去欺负这样的人。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升学、转学等环境的变化,都是打破恶性循环的机会。
   相当一部分在小学总被欺负的同学,到了中学突然就没人再敢欺负TA了。这是因为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刻,而且持久。所以当你到了一个新环境时,你可以树立新的印象。例如,自我介绍时,用有趣、令人记忆深刻的开场白,让大家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至少让自己语气坚定,声音洪亮,站姿昂首挺胸,让人感受到你强大的气场。
   二、用建设性的方式,在第一次被欺负时坚决反抗。
   忍气吞声是长期被欺负的受害者最常见的反应方式。你要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让对方意识到:你不是好欺负的。你可以用坚决的态度向对方表达:你不可以这样对我;哪怕你要这样做,你也不可能伤害到我。
   三、让自己有某种优势。
   学校的主流价值是比较成绩,因此,身处劣势的同学往往会更自卑,自我认同感较弱,被欺凌的概率更高。然而,每个人都有优势和长处,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长处,逐步建立自信,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从而在某一个圈子里具有话语权。
   四、始终记住,你值得被爱。
   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而当冲突不能被妥善解决的时候,就出现了伤害。有些人很坚忍地度过了被伤害的时光,但也有些人被击垮了,深受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这背后,其实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如果你觉得被欺负是因为“我不讨人喜欢”,那么你会不敢和人交往,你的人际处境会越来越糟糕;如果你觉得,别人欺负你,是因为你们发生了冲突,“这并不是我的错”,始终记住,你值得被爱,那么不论遭遇多少逆境,你依然会健康成长。
   此外,对于旁观或不得已参与校园暴力的同学们,我有三点建议:
   1. 当我们目睹他人实施暴力,或被迫参与暴力时,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创伤。注意观察自己的内疚、恐慌、愤怒、抑郁等情绪,及时向他人倾诉。
   2. 如果暴力环境中,没人出来制止,大家会敢怒不敢言。而一旦有人站出來向施暴者说不,反对暴力的声音便会占据上风。
   3. 大多数不得已参与施暴行为的同学,往往缺乏主见,感觉自己力量弱小,无法反抗暴力。找到欢迎自己的圈子,有助于你远离施暴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卓越法律人才  为顺应全球化背景对法律人才的新需要,教育部提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知识,而且重视
摘 要: 宋代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讲究理趣,这一时代审美风尚在苏轼诗歌创作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苏轼的诗歌具有两大特征:一是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二是充满禅趣。因此,苏轼的诗词,情与理完美统一,理与趣相互交融,使宋代诗歌达到了新高度。  关键词: 苏轼 诗词 理趣  苏轼诗词中有一个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趣。苏轼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还是一位睿智的
摘 要: 流行语作为大众语言的一种重要代表,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最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是因为流行语的产生及传播与人类的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本文从流行语的概念入手,分析其特点、生成机制、形成原因及认知理据。  关键词: 流行语 语言现象 认知理据  引言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变
长大后,我就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在我身上应验了.rn我的童年是灰色的.因为我和别人不太一样,所以我被排挤了.rn那时,一群小孩被关在幼儿园里,稀里哗啦哭成
期刊
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在校园内以及校园周边对在校学生实施暴力行为.行为暴力表现为硬暴力形式,例如校园凶杀、打架斗殴、勒索钱财等;语言暴力分为现实场景和网络场景,比如给人
期刊
摘 要: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是莎士比亚创作后期的一部悲劇,堪称一部成功心理剧。莎士比亚以巨匠的手笔成功展现了麦克白在弑君篡位的过程中,潜意识如何引导他的行动一步步制造血腥的罪恶。从潜意识的角度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分析毁灭酿成的行动过程。  关键词: 《麦克白》 潜意识 行动 驱动作用  一、引言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刻画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酣畅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