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奋斗》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青春励志电视连续剧,这里除了要归功导演精湛的拍摄手法,编剧出色的创作、演员的精彩表演外,另一个关键的之处就是该剧目标市场定位明确,充分打好“80”牌,引起当代青年的强烈共鸣。
[关键词]市场定位 “80”后 《奋斗》 目标市场客户
2007年度最受争议的青春励志电视连续剧《奋斗》的播出,打破了以往这种青春励志电视剧惟有韩剧独领风骚的一边倒的局面,该剧以十分真实的手法,讲述了一群大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面对残酷的现实,从迷惘彷徨到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在社会争取一席之地,认识自我和寻找人生真谛的故事。在《奋斗》之前,还没有哪部内地制作的青春励志偶像剧如此红火过。
与以往中国青春剧不同的是,《奋斗》并没有走模仿韩剧的老路子,而是跳出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世界,将各种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夹杂在爱情中——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反映了“80”后的青年人的生活,思想动态,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奋斗》以“80”后作为目标市场客户,其之所以能热播,很大程度上紧紧扣住了“80”后的“命脉”,对“80”后年轻人的人生追求、感情态度、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语言特点进行过多方位剖析和展示,引起“80”后青年的强烈共鸣。
一、内容真实,奋斗历程符合“80”特征
《奋斗》最大的目标观众人群基本上是“80”后的年轻人,与那些创业小有所成的“70”初的中年人相比,他们更渴望有部电视剧来描绘他们刚走入社会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历程,因此很多人也认为“80”后是《奋斗》最大的噱头。出生时正赶上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8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吃过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几乎每家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百般疼爱甚至溺爱他们。待他们长大时,又恰逢国家经济体制改变,打碎“大锅饭”,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陡然增加,这些从小“养尊处优”惯了的皇族们走到了现实社会,转身成为了需要为理想、为爱情、为生存而奋斗的普通公民,他们是否能适应环境?又如何去生存?
剧中的陆涛是一个聪明、帅气的青年,他热爱并胜任自己的设计工作,对项目标准认真的近乎苛刻和过于理想化: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够被社会所认可,想着各种方法去为之拼搏,然而他身上具有“80后”的显著特征:骄傲、幼稚、情绪化,当商业发展与自己设计相背离时,他演绎着在奋斗中迷惘,在迷惘中继续追寻着奋斗:夏琳是一个充满自信,性格独立的女孩,她的自强、自尊、自爱,是很让人钦佩的,因为在当今社会,不少女孩子只为富贵、华丽而活着,为了短暂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便全然丧失了自我。与《奋斗》中以夏琳为代表的几个女孩对比!她们独立的人格、坚持自我、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值得观众尊敬同时也深深的打动观众。
二、奋斗中反映的问题正是大众所关注的问题
《奋斗》的剧情真实但并不回避生活中残酷的一面,这些剧情传递给观众一种赤裸裸的生活质感和自由度。剧中反映了“80”青年一代的生活状况:年轻人对完美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窘境,以及“80”人面对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的态度。正如很多观众表示,真正打动他们的不是这些年轻人属于什么时代,而是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正是现在“80”后所遇到的问题。“也许我们没这么前卫,处事没这么大胆,但很多情节就好像在写我们一样。”《奋斗》中将许多社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大学毕业后的失业、年轻人对财富的追求,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如何正面处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关系,以及年轻一代过于速食的爱情。人生的责任缺位等等。剧中外地来京打工的露露最后离开漂泊不定的华子而和“猪头”在一起,讲述了现实中的婚姻与爱情的无奈选择——稳定才是最大的前提。而且露露从流离失所到最后成为北京一族,拥有了北京的城市户口,也正代表着目前广大“北飘族”的真实人生奋斗追求,他们初来北京遭到当地人的排外,受到的讥讽的眼神,为了心目中的目标时刻拼搏奋斗,最后终于站稳脚跟的整个历程。一些大学生们认为,剧中这群人很生动也很现实地“生活在”我们周围,举手可触。陆涛的勤奋工作:夏琳不依赖男人的自我奋斗;向南的平庸和真诚:晓芸的世俗与精明,从这些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身影。“80”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无怪乎都想证明自己是个人才,去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在企业当个白领,做个有情调的小资;或者独自创业,渴望能在商海中占有一席之地,掘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或者眼光比较低迷,不断的更换自己的工作,寻求自己的才能最佳用武之地。当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的时候,究竟事业和爱情哪个才是最不可放弃的?《奋斗》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无疑是我们观众最所想知道的。
三、剧名《奋斗》有争议,细细品味其实有真正的内涵
很多人看了电视剧后都很纳闷“有这么富有的爸爸,在事业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哪里叫什么奋斗啊?”就好像这类电视剧要拍成那种贫穷底线挣扎的下岗工人如何扭转乾坤的“三步曲”才符合奋斗的本意。其实我们细看了电视剧就不难发觉,事业需要奋斗,爱情也同样需要奋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了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且是最想要的,而又同时能让你感到快乐,能让死心塌地为了你需要的东西去努力奋斗。因此奋斗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爱情和事业两个方面,更应该是一种人生本质能力的提升。与其说奋斗是一种精神,莫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拼搏的意境,但其实它又的确在提醒那些正在努力奋斗而又过得并不幸福的人,要他们调整奋斗的方向,要学会及时刹车,要他们想想,自己所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当然《奋斗》剧情比较理想化,就如同观众把它比喻成童话般的成人电视剧,但它却又蕴涵着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又让它变得现实,这也是《奋斗》的“诗意”所在,它可以让你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因为它包容所有的理解。
四、台词经典,浓缩“80”后的“嬉哈”语言特点
《奋斗》选择的背景城市——北京,这样就有了逗乐、斗嘴的、清谈、找乐的大环境,与该剧热播的同时,不少招人喜欢的诙谐幽默的经典台词也成了很多网友平时的口头禅:
陆妈妈:“儿子,你亲生父亲要从美国回来了……他在美国赚了很多钱……他想见见你……”
陆涛:“见面就算了,让他把遗产打我卡里吧。”
夏琳:“怎么那么酸那。”陆涛:“服务员,来一碗醋。”
夏琳:“你喝我喝呀?”陆涛:“服务员,来两碗醋。”
尽管《奋斗》在金鹰奖评比中颗粒无收,但绝对不能降低它在观众中的影响度,部分观众甚至认为《奋斗》比获奖的《金婚》更有看头,这也许是专家大都是上了年纪的“50”、“60”人,很少有“80”后的人担任有关吧,这专家审美观点真是难以琢磨啊?
[关键词]市场定位 “80”后 《奋斗》 目标市场客户
2007年度最受争议的青春励志电视连续剧《奋斗》的播出,打破了以往这种青春励志电视剧惟有韩剧独领风骚的一边倒的局面,该剧以十分真实的手法,讲述了一群大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面对残酷的现实,从迷惘彷徨到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在社会争取一席之地,认识自我和寻找人生真谛的故事。在《奋斗》之前,还没有哪部内地制作的青春励志偶像剧如此红火过。
与以往中国青春剧不同的是,《奋斗》并没有走模仿韩剧的老路子,而是跳出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世界,将各种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夹杂在爱情中——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反映了“80”后的青年人的生活,思想动态,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奋斗》以“80”后作为目标市场客户,其之所以能热播,很大程度上紧紧扣住了“80”后的“命脉”,对“80”后年轻人的人生追求、感情态度、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语言特点进行过多方位剖析和展示,引起“80”后青年的强烈共鸣。
一、内容真实,奋斗历程符合“80”特征
《奋斗》最大的目标观众人群基本上是“80”后的年轻人,与那些创业小有所成的“70”初的中年人相比,他们更渴望有部电视剧来描绘他们刚走入社会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历程,因此很多人也认为“80”后是《奋斗》最大的噱头。出生时正赶上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8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吃过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几乎每家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百般疼爱甚至溺爱他们。待他们长大时,又恰逢国家经济体制改变,打碎“大锅饭”,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陡然增加,这些从小“养尊处优”惯了的皇族们走到了现实社会,转身成为了需要为理想、为爱情、为生存而奋斗的普通公民,他们是否能适应环境?又如何去生存?
剧中的陆涛是一个聪明、帅气的青年,他热爱并胜任自己的设计工作,对项目标准认真的近乎苛刻和过于理想化: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够被社会所认可,想着各种方法去为之拼搏,然而他身上具有“80后”的显著特征:骄傲、幼稚、情绪化,当商业发展与自己设计相背离时,他演绎着在奋斗中迷惘,在迷惘中继续追寻着奋斗:夏琳是一个充满自信,性格独立的女孩,她的自强、自尊、自爱,是很让人钦佩的,因为在当今社会,不少女孩子只为富贵、华丽而活着,为了短暂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便全然丧失了自我。与《奋斗》中以夏琳为代表的几个女孩对比!她们独立的人格、坚持自我、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值得观众尊敬同时也深深的打动观众。
二、奋斗中反映的问题正是大众所关注的问题
《奋斗》的剧情真实但并不回避生活中残酷的一面,这些剧情传递给观众一种赤裸裸的生活质感和自由度。剧中反映了“80”青年一代的生活状况:年轻人对完美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窘境,以及“80”人面对生活、爱情、事业等问题的态度。正如很多观众表示,真正打动他们的不是这些年轻人属于什么时代,而是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正是现在“80”后所遇到的问题。“也许我们没这么前卫,处事没这么大胆,但很多情节就好像在写我们一样。”《奋斗》中将许多社会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大学毕业后的失业、年轻人对财富的追求,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如何正面处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企业经济利益的关系,以及年轻一代过于速食的爱情。人生的责任缺位等等。剧中外地来京打工的露露最后离开漂泊不定的华子而和“猪头”在一起,讲述了现实中的婚姻与爱情的无奈选择——稳定才是最大的前提。而且露露从流离失所到最后成为北京一族,拥有了北京的城市户口,也正代表着目前广大“北飘族”的真实人生奋斗追求,他们初来北京遭到当地人的排外,受到的讥讽的眼神,为了心目中的目标时刻拼搏奋斗,最后终于站稳脚跟的整个历程。一些大学生们认为,剧中这群人很生动也很现实地“生活在”我们周围,举手可触。陆涛的勤奋工作:夏琳不依赖男人的自我奋斗;向南的平庸和真诚:晓芸的世俗与精明,从这些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身影。“80”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无怪乎都想证明自己是个人才,去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在企业当个白领,做个有情调的小资;或者独自创业,渴望能在商海中占有一席之地,掘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或者眼光比较低迷,不断的更换自己的工作,寻求自己的才能最佳用武之地。当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的时候,究竟事业和爱情哪个才是最不可放弃的?《奋斗》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无疑是我们观众最所想知道的。
三、剧名《奋斗》有争议,细细品味其实有真正的内涵
很多人看了电视剧后都很纳闷“有这么富有的爸爸,在事业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哪里叫什么奋斗啊?”就好像这类电视剧要拍成那种贫穷底线挣扎的下岗工人如何扭转乾坤的“三步曲”才符合奋斗的本意。其实我们细看了电视剧就不难发觉,事业需要奋斗,爱情也同样需要奋斗,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了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且是最想要的,而又同时能让你感到快乐,能让死心塌地为了你需要的东西去努力奋斗。因此奋斗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爱情和事业两个方面,更应该是一种人生本质能力的提升。与其说奋斗是一种精神,莫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拼搏的意境,但其实它又的确在提醒那些正在努力奋斗而又过得并不幸福的人,要他们调整奋斗的方向,要学会及时刹车,要他们想想,自己所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是否是自己真正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当然《奋斗》剧情比较理想化,就如同观众把它比喻成童话般的成人电视剧,但它却又蕴涵着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又让它变得现实,这也是《奋斗》的“诗意”所在,它可以让你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它,因为它包容所有的理解。
四、台词经典,浓缩“80”后的“嬉哈”语言特点
《奋斗》选择的背景城市——北京,这样就有了逗乐、斗嘴的、清谈、找乐的大环境,与该剧热播的同时,不少招人喜欢的诙谐幽默的经典台词也成了很多网友平时的口头禅:
陆妈妈:“儿子,你亲生父亲要从美国回来了……他在美国赚了很多钱……他想见见你……”
陆涛:“见面就算了,让他把遗产打我卡里吧。”
夏琳:“怎么那么酸那。”陆涛:“服务员,来一碗醋。”
夏琳:“你喝我喝呀?”陆涛:“服务员,来两碗醋。”
尽管《奋斗》在金鹰奖评比中颗粒无收,但绝对不能降低它在观众中的影响度,部分观众甚至认为《奋斗》比获奖的《金婚》更有看头,这也许是专家大都是上了年纪的“50”、“60”人,很少有“80”后的人担任有关吧,这专家审美观点真是难以琢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