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以山险峻巍峨、行道之难而冠绝天下,青山叠嶂,云环九曲,雾气岚风,看不尽的是这宜人之境、宜景之人、宜心之情;四川,以水激流奇秀、化害为宝而称雄华夏,大河回畅,轻歌曼舞,霞升浪腾,望不透的是这竹海之韵、都江之堰、青城之幽。
蜀都之秋
春熙路演绎着成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种遮掩不住的高贵与繁华如同一缕檀香的紫烟袅袅地向你的鼻翼不经意地飘来,深吸一口,直达心底的是甜中带辣,麻中又夹杂着暖流。它那呈现着西方建筑艺术与东方神韵妙然天成的气派,美得那么娇,那么艳,恰似一位经历了岁月历练千转百合的女子,成熟的意蕴让智慧的男子走进她,品味她。
春熙路的早晨是高雅的淡灰色,那是一层薄薄的雾气。少许的行人匆匆地自锦华馆悠长的廊道穿过,一侧的幽暗连接着一侧的光亮。这条廊道的尽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上的长椅上已有那说不完情话的少女,沉浸在自己美好欢愉的世界里。回望凝目之间,浮华并不影响春熙路的厚重。一排古色流畅的灯罩,几扇木色苍苍的大门。透过铁栏杆的围墙,望见院里的落叶与青苔。似乎是雪后还不曾有人走过,无痕无迹。抬眼望,曲线流畅,檐角高挑,蟠龙浅吟,宛若笑天。蓦然间,恍如回到了那洋溢着血色豪情的四月天。
夜晚的成都更是迷离到极致,那些或现代、或久远的建筑都在一片金色中,被几抹靓丽的紫色蒙上浪漫而旖旎的色彩。街道上流淌着奢华而浪漫的气息,咖啡厅里传来湿漉漉的音响。人们的眼角眉梢闲适得仿佛要睡去。攒动的人流,飘游而太息般的目光如同留声机中传来的曼妙清唱,又似乎想起幼时窄巷里传来麦芽糖的叫卖声。它的闲被一种称之为“幽”的迷醉包裹着,全然没有了蜀人那高门大嗓的豪爽。恍如莱茵河两岸,巴黎香榭丽大街的情调。春熙路应是成都的底蕴,让人留恋,如含一块奶糖,如啜一杯碧螺春斜眼看一片片绿茶绽放在水中,久久地凝望在清香里。
在成都,若要问路,成都人不仅热情,而且认真。并且几个原不相干的成都人会因为争出一个最好的标准答案而热闹起来。这时反倒是问路的人站在一边饶有兴趣地看他们。终于,结果出来了。成都人会指给你看,直到你明白了,他们才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
成都人的包容最值得称道。当我们把杜甫、薛涛以及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这些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惊讶地看到,这些因纪念他们而修建的名胜古迹竟没有一个祖籍是成都的。
走进杜甫草堂,走进望江楼,走进武侯祠,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文人墨客的气节与忧国忧民、放眼苍生的壮志,是意气理想、忠君报国、一统天下的气志。参天的古木,浓郁雄健的万杆竹林,顿时让这个城市具备了感人的气节。天府之国的沃土、清流培育了这宽大、包容、不屈、向上的胸怀。这种兼容、包容如阳光与空气自然让人看不到,却能感受得到。
春熙路,锦华馆,多少繁华暗恋烟雨楼台下。
野老堂,洪度楼,恰似秋风竹叶拨乱弦歌曲。
蜀南绿韵
蜀南竹海是一泓碧绿的海,如涛似浪,无边透亮。晨曦中,阳光自竹林上洒下,如一道道金丝雨线,如一片片木棉花瓣,为竹海罩上一层层霞光喜晕。鸟儿自竹林中悄然飞起,也没有听见一点声响,只看见它急速地飞起的弧线。黄昏,自索道俯视万顷竹海,绿色的竹伴着晚霞的余晖,真是竹竿攒动,竹叶婆娑,竹林在晚风的鼓动下发出低沉的合唱。夜晚,竹海散发着悠悠的野趣,蟋蟀就在我们的附近轻轻地发出声音。似乎在和我们这远来的客人娓娓而谈,亲切中透着高雅。月光从高高的竹梢掠过,浮动的白光勾勒出的竹林朦胧韵致。
李庄位于竹海的边缘,距离宜宾大约100公里,是一个不大的镇子。那窄窄的巷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沉淀着无数目光。青苔和小草自石缝中长出来,在小镇午后的阳光下自由蔓延的生长着。宽大的屋檐从老屋伸出,只把街道遮盖得只成了一线天。老屋的顶子用青瓦叠盖了一层又一层。在树枝叶的掩映中,雕花门窗上岁月的包浆流露着让人心颤的光芒。小镇上的人们生活得安闲,似乎游人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远离商业气息,没有了功利的干扰,没有了荣辱的浮躁,直觉的李庄人安然幸福。
李庄不仅在建筑布局、风格上最具川南风气。它深处的气度筋骨又是川人的精神家园。抗战时期,战乱流离,同济大学在李庄人宽容坚韧的胸怀里,度过了艰难的漫漫长夜,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坚强爱国、匹夫天下、胸怀未来的格局。远看李庄,意蕴辽远,走进李庄,壮美挺直,至今令人欷歔含泪。那些陈列室为我们展示着那些铭刻在史柱上的艰苦,苦难孕育坚强的日子。当李庄在70年前选择了正义和责任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敬重和内心的宁静。
由此想起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庄以苦难的沙砾在自己柔软的心灵上磨砺出的珍珠,不论经历怎样的沧桑都会异彩盛放于世。
蜀海竹,青石道,远山淡水云阵共列起风澜。
李庄人,绿瓦檐,坚韧劲节情深绵长天地阔。
改山换水
青城山以“幽”而冠绝天下名山。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空手走走,已感天地悠悠何处尽头,大汗淋漓,口称要锻炼自己的意志,然而,当我看到在这艰难的山道上背负重物的工人,我知道了比自然之力伟大的是人力,比人力更伟大的是人的意志。在慈云阁遇到一位运输的工人,上百斤的建筑材料背在身上,一手紧紧地抓着绳子,一手拄着木棍,穿着胶鞋,小腿裸露出的古铜色的肌肉紧绷。一步步稳健地走在蜿蜒起伏的山间小道上,走的是那么雄迈。看着背负重物的工人,抬滑竿的工人,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盈盈的笑意,汗水似乎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脚下体会着蜀道的难行,心里感叹蜀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千山万壑之中,竟是如此艰难执著地将这里妆点的悠然秀美。
在都江堰,又是另一种力量让2000年之后的后来者看到对水的改造竟是如此大智大慧。大山之中,有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一步步地完成了对山的改造。对水,蜀人又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那就是巧妙应用。这种智慧的力量使我加深了对蜀人的理解。
青城山,蜀道难,登临极目奇阁大殿说古今。
都江堰,巴水秀,雄阔激流险滩弄潮知春秋。
蜀都之秋
春熙路演绎着成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种遮掩不住的高贵与繁华如同一缕檀香的紫烟袅袅地向你的鼻翼不经意地飘来,深吸一口,直达心底的是甜中带辣,麻中又夹杂着暖流。它那呈现着西方建筑艺术与东方神韵妙然天成的气派,美得那么娇,那么艳,恰似一位经历了岁月历练千转百合的女子,成熟的意蕴让智慧的男子走进她,品味她。
春熙路的早晨是高雅的淡灰色,那是一层薄薄的雾气。少许的行人匆匆地自锦华馆悠长的廊道穿过,一侧的幽暗连接着一侧的光亮。这条廊道的尽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上的长椅上已有那说不完情话的少女,沉浸在自己美好欢愉的世界里。回望凝目之间,浮华并不影响春熙路的厚重。一排古色流畅的灯罩,几扇木色苍苍的大门。透过铁栏杆的围墙,望见院里的落叶与青苔。似乎是雪后还不曾有人走过,无痕无迹。抬眼望,曲线流畅,檐角高挑,蟠龙浅吟,宛若笑天。蓦然间,恍如回到了那洋溢着血色豪情的四月天。
夜晚的成都更是迷离到极致,那些或现代、或久远的建筑都在一片金色中,被几抹靓丽的紫色蒙上浪漫而旖旎的色彩。街道上流淌着奢华而浪漫的气息,咖啡厅里传来湿漉漉的音响。人们的眼角眉梢闲适得仿佛要睡去。攒动的人流,飘游而太息般的目光如同留声机中传来的曼妙清唱,又似乎想起幼时窄巷里传来麦芽糖的叫卖声。它的闲被一种称之为“幽”的迷醉包裹着,全然没有了蜀人那高门大嗓的豪爽。恍如莱茵河两岸,巴黎香榭丽大街的情调。春熙路应是成都的底蕴,让人留恋,如含一块奶糖,如啜一杯碧螺春斜眼看一片片绿茶绽放在水中,久久地凝望在清香里。
在成都,若要问路,成都人不仅热情,而且认真。并且几个原不相干的成都人会因为争出一个最好的标准答案而热闹起来。这时反倒是问路的人站在一边饶有兴趣地看他们。终于,结果出来了。成都人会指给你看,直到你明白了,他们才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
成都人的包容最值得称道。当我们把杜甫、薛涛以及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这些文人墨客、王侯将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惊讶地看到,这些因纪念他们而修建的名胜古迹竟没有一个祖籍是成都的。
走进杜甫草堂,走进望江楼,走进武侯祠,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文人墨客的气节与忧国忧民、放眼苍生的壮志,是意气理想、忠君报国、一统天下的气志。参天的古木,浓郁雄健的万杆竹林,顿时让这个城市具备了感人的气节。天府之国的沃土、清流培育了这宽大、包容、不屈、向上的胸怀。这种兼容、包容如阳光与空气自然让人看不到,却能感受得到。
春熙路,锦华馆,多少繁华暗恋烟雨楼台下。
野老堂,洪度楼,恰似秋风竹叶拨乱弦歌曲。
蜀南绿韵
蜀南竹海是一泓碧绿的海,如涛似浪,无边透亮。晨曦中,阳光自竹林上洒下,如一道道金丝雨线,如一片片木棉花瓣,为竹海罩上一层层霞光喜晕。鸟儿自竹林中悄然飞起,也没有听见一点声响,只看见它急速地飞起的弧线。黄昏,自索道俯视万顷竹海,绿色的竹伴着晚霞的余晖,真是竹竿攒动,竹叶婆娑,竹林在晚风的鼓动下发出低沉的合唱。夜晚,竹海散发着悠悠的野趣,蟋蟀就在我们的附近轻轻地发出声音。似乎在和我们这远来的客人娓娓而谈,亲切中透着高雅。月光从高高的竹梢掠过,浮动的白光勾勒出的竹林朦胧韵致。
李庄位于竹海的边缘,距离宜宾大约100公里,是一个不大的镇子。那窄窄的巷子经历了岁月的磨练,沉淀着无数目光。青苔和小草自石缝中长出来,在小镇午后的阳光下自由蔓延的生长着。宽大的屋檐从老屋伸出,只把街道遮盖得只成了一线天。老屋的顶子用青瓦叠盖了一层又一层。在树枝叶的掩映中,雕花门窗上岁月的包浆流露着让人心颤的光芒。小镇上的人们生活得安闲,似乎游人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远离商业气息,没有了功利的干扰,没有了荣辱的浮躁,直觉的李庄人安然幸福。
李庄不仅在建筑布局、风格上最具川南风气。它深处的气度筋骨又是川人的精神家园。抗战时期,战乱流离,同济大学在李庄人宽容坚韧的胸怀里,度过了艰难的漫漫长夜,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坚强爱国、匹夫天下、胸怀未来的格局。远看李庄,意蕴辽远,走进李庄,壮美挺直,至今令人欷歔含泪。那些陈列室为我们展示着那些铭刻在史柱上的艰苦,苦难孕育坚强的日子。当李庄在70年前选择了正义和责任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敬重和内心的宁静。
由此想起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庄以苦难的沙砾在自己柔软的心灵上磨砺出的珍珠,不论经历怎样的沧桑都会异彩盛放于世。
蜀海竹,青石道,远山淡水云阵共列起风澜。
李庄人,绿瓦檐,坚韧劲节情深绵长天地阔。
改山换水
青城山以“幽”而冠绝天下名山。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空手走走,已感天地悠悠何处尽头,大汗淋漓,口称要锻炼自己的意志,然而,当我看到在这艰难的山道上背负重物的工人,我知道了比自然之力伟大的是人力,比人力更伟大的是人的意志。在慈云阁遇到一位运输的工人,上百斤的建筑材料背在身上,一手紧紧地抓着绳子,一手拄着木棍,穿着胶鞋,小腿裸露出的古铜色的肌肉紧绷。一步步稳健地走在蜿蜒起伏的山间小道上,走的是那么雄迈。看着背负重物的工人,抬滑竿的工人,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盈盈的笑意,汗水似乎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脚下体会着蜀道的难行,心里感叹蜀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千山万壑之中,竟是如此艰难执著地将这里妆点的悠然秀美。
在都江堰,又是另一种力量让2000年之后的后来者看到对水的改造竟是如此大智大慧。大山之中,有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一步步地完成了对山的改造。对水,蜀人又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那就是巧妙应用。这种智慧的力量使我加深了对蜀人的理解。
青城山,蜀道难,登临极目奇阁大殿说古今。
都江堰,巴水秀,雄阔激流险滩弄潮知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