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成长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黑格尔的《小逻辑》是艰难的,一本不足30万字的著作,足足用掉了我3个月的时间。当然,走进黑格尔哲学世界的艰难性还不仅限于此,最重要的在于对生命认识的艰难,判断生命真义的艰难,做出生命行动抉择的艰难。在阅读黑格尔《小逻辑》的日日夜夜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话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成长。
  成长是新课改以来在各类媒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但毋庸赘言,它对我们教师来说又是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当我们谈起教师的专业成长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成长与“付出”“困难”“辛苦”“奉献”等词语联系起来,认为成长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有长进,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我们联想到这些词语的同时,同样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和“温馨”“舒适”“自在”“惬意”等词语对立起来,误认为成长是望不到边际的、虚幻缥缈的征程。这段征程包含着意志方面的困难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变数,认为成长远没有平淡、平庸来得实在。在成长面前犹豫、彷徨、退却,甚至抱有敬而远之的内心恐惧,是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真实的内心写照,当然也是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真实心态。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当教师的职业使命,这其中的大道理无须多讲,因为近几年来我对教育的追求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在我通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之后,我对成长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长是生命的规定,是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能否体验到幸福的不可违背的法则。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了成长,也就意味着拥抱了幸福;当我们远离了成长,生命的烦恼、痛苦就会经常性地缠绕我们,使我们无法捕捉到生命的真义。
  “生命的缺陷即在于概念和实在尚未得到真正的彼此结合。”这是黑格尔从哲学的角度对生命做出的诠释。在这项诠释中,有两个短语需要进行关注,即“生命的概念”和“生命的存在”。
  所谓生命的概念,就是对生命的规定。人,包括宇宙中的任何生命,都必须把成长作为生命基调。任何生命脱离了成长,没有了成长,其生命就会枯萎、衰竭。人作为一种会思维的、特殊的、唯一的生命体,除了身体的成长,年龄的成长以外,人还需要思想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思想、精神、心灵就像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物种一样,它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却是一种物质存在。当人没有了、缺少了生命规定中的这些东西,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质。本质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关键的元素,失去本质的人就犹如手机失去了通信功能、电灯失去了照明功能一样,人也就变成了动物或废物。
  所谓生命的存在,就是说,我们当前的、真实的生命状态。人的不同,其生命状态呈现着无尽的杂多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当我们被无数的烦恼、痛苦、欲望等纠缠得触摸不到生命的快活时,这说明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缺陷,这个缺陷就是不能把生命与成长结合起来,不能遵守生命的规定。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凡是那些思想前沿、精神愉悦、心灵美好的人,一定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为成长,他使自己的生命在不断地接近生命的规定,是成长让他成为了一个自身感到幸福的人,让别人羡慕的人。如果我们生命中缺乏成长的追求,我们就无法感受到成长过程中对幸福的高峰体验。人们畏惧成长,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主动交给了痛苦。
  黑格尔的哲学告诉我们,人作为一个肉身与灵魂的集合体,它们之间既是统一的,又是分离的。它们二者之间的统一性表现在,灵魂依附于肉体之中,而肉身的各种表现,又是灵魂的映现。灵魂与肉身无法各自独立,肉身始终接受着灵魂的调遣。说它们是分离的,并不是说肉身和灵魂可以脱离对方而存在,而是说,在灵魂与肉身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这种战争我们是无法意识到的。它们的这种战争具体表现在肉身与灵魂对自有生命选择方向的争夺。灵魂要从肉身中争夺人的本性,而肉身则远离本性,它要从灵魂中争夺欲望。在彼此争夺中,当肉身——亦即欲望的力量超过了灵魂的力量时,人的本性就会被欲望所战胜,灵魂就会远离本性,向欲望投降,这样,生命就会沉湎于欲望之中。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欲望越大,就会越脱离人的本性,离生命的规定越远,人的生命痛苦就越多、越大。
  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厌倦自己的职业,厌倦我们的教育对象,甚至厌倦我们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离自己的本质越来越远的缘故。反之,当灵魂的力量强大于肉身的力量时,我们的生命就会接近生命的规定,当我们让自己的生命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规定、法则的调遣时,我们的生命状态就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人的幸福就是从生命和谐开始的。
  黑格尔对生命的表述还有许多,我想,有这两方面的表述就足可以说明我们教师为什么要选择成长。成长就是在召唤幸福与我们不断地不期而遇,谁选择了成长,谁的职业生活图像中就会出现坦途,谁的内心世界就会充满阳光。教师朋友,请相信哲学从理论上给我们做出的诠释,因为哲学劳作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直奔真理,远离虚浮。
其他文献
多年前,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风俗:一遇喜事会有众多乡邻到新房“看媳妇儿”。说是看媳妇儿,其实是看人家的嫁妆,重点看几床褥子几床被,以评价谁家娶的媳妇家底殷实、嫁妆丰厚。在这种以被褥为“指标”的民间“评比”中,数量固然重要,而被褥的“面子”与“里子”则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大家都会在这两方面下足工夫,好的人家不仅“面子”做得漂亮光鲜,“里子”也会用好的布料以求美观舒适,而家境稍差的只能在“被面儿
期刊
罗春燕:孤岛上无悔的驻守  四川省南部县董家小学,是一所近乎与世隔绝的“孤岛学校”,学校操场中间还有两座坟,孤儿学生在学校每个班级成为一种常态。  2009年,特岗教师罗春燕在这里埋下了教育梦想的种子,并不断地生根、发芽、生长。  董家小学400余名学生中,有近380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六七年才回一次家。  罗春燕在董家的日子是艰苦的,冬天寒风凛冽,夏天经常有蛇虫光顾她的
期刊
“老师,你是父亲,让我有了聆听窗外声音的耳朵;老师,你是太阳,悬挂在我的心里……”这是教师节表彰会上,一位智障孩子献给戚荣的一首小诗,简单质朴的语言让已“知天命”的他潸然泪下。  戚荣,一身朴素的衣裳,一张平静中凸显睿智的笑脸。30年内,先后担任4所小学校长。他用点点滴滴的平凡诠释着一位师者的本色,用最朴素的方式虔诚守望着乡村孩子美丽的梦。  为学校,他匍匐而行  1989年春天,戚荣被调到张掖市
期刊
【名家档案】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哲学、道德教育、乡村教育、大学教育研究,国内知名青年教育学者。  最近,西安某区的一些教育现象,让我的心里很沉痛。最近两个月内某区,大概有七起与生命相关的事件,有老师自杀的,有学生跳
期刊
3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区检察院、区法院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联合启动“庭审进校园”活动。  针对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冲动不计后果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法制教育,在第一站——机投中学教室内,200名师生一齐观摩了巡回法庭的审理过程。相关工作人员依据现行法律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定罪量刑,揭示犯罪行为给当事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告诫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
期刊
20××年11月26日  天气/晴 星期四  今天的早读课刚刚开始,一位家长来找我,未语泪先流。稍作安抚,她哽咽到,她的孩子这几天总是在问她一个同样的问题:“妈妈,如果您死掉了,我不能赚钱怎么办?”无论她怎样回答,孩子每次都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哭上半天才肯罢休。  这是一个七岁的一年级男孩子问的问题,太成熟。所以家长感到害怕、求助于我。在教室门口,我透过窗户看到他在教室里东张西望,惴惴不安的眼神追随着
期刊
《孩子,你得自己走》是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苏拉是位中文博士,书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己是如何在儿子海洋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期间一步步地锻炼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苏拉认为,在所有亲密关系里,唯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家长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如果家长是在真正地、理性地爱孩子,就必须学着放开孩子。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学会独立和自强,这是一种能力,谁也夺不走的能力,这才
期刊
儿童是谁?  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儿童是探索者、思想家、艺术家……  儿童是自然之子,历史之子……  甚至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之师……  儿童是文化的创造者……  当我读着刘晓东老师的《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正如魔术般的不可思议,自己天天面对的,有时让自己厌、让自己烦、让自己伤,更有时让自己头痛的这帮小家伙这么厉害吗?  儿童,你是谁?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你,因为
期刊
驱车前往永远小学的途中,车驶过一段又一段泥泞的小路。因为颠簸,身体几度离开座位,但我的思绪却一直停留在即将开始的采访上,没有因为车身的摇晃而中断。在此之前,我已经听过她很多的故事——  她叫王朝霞,内江市高级教师,出生在六十年代内江市高桥镇的一个教师家庭;  她原本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扎根农村,一呆就是25年;  她是数百名学生的老师,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一声:王妈妈;  她是一个妻
期刊
旺苍,川北红军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北接陕西汉中宁强县、南郑县,南邻广元苍溪县。据蟠龙山脚及铧厂沟出土文物证实,约1万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西汉太祖年间置县,已历2200多年县治历史。  这里是川陕苏区后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著名的木门会议旧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