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制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树立“学法、知法、用法”观念。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一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在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实施法制教育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找准可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连接点。其次是做好“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知识准备。最后是结合教学类容组织实施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法制教育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制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树立“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观念。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我省开始在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位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外,还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教育。要在地理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法制教育,使法律法规知识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因此,在中小学的教学课堂中很有必要渗透法制教育。那么,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首先,找准可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连接点。毕竟,地理课不是法制教育课。法制教育是一门学问,仅仅一堂课或几堂课就想让学生知道很多法律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更不能把地理教学与法制教育牵强附会,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地理知识,教学中穿插一些法制内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利用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前,必须找准地理教学内容与可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连接点。纵观湘教版七、八年级《地理》,参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中,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可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七个连接点:
  渗透点1: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火山与地震。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第一、八、十三条。
  渗透点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世界的宗教”,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三十六条。
  渗透点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世界的聚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第一条、第二条。
  渗透点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人类活动与气候”,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一条、第五条。
  渗透点5: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中“阅读材料→联合国”,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联合国宪章》的第一条。
  渗透点6: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五节——两极地区→“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南极条约》的第一、四、五条。
  渗透点7: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人口→“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布”,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第一、二条。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可进行“渗透法制教育”的十二个连接点:
  渗透点1: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东部濒临的海洋”,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第一、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渗透点2: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渗透点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56个民族→具有平等地位”,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渗透点4: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的特征——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渗透点5: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人多地少”,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渗透点6: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一、八、是一条。
  渗透点7: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中“第94页阅读材料→从草原到沙漠”,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六、八、四十四条。
  渗透点8: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农业→“我国农业的发展”,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一、八、五十七条。
  渗透点9: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业→“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三、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四、五条;
  渗透点10: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反分裂国家法》第一、二、七条。
  渗透点11: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二节——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二、五条。
  渗透点12: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十二节——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二、五条。
  其次是做好“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知识准备。我们在上课之前,要认真备课。一要备教材,地理课不是法制教育课,不能时时、事事都把“法制教育”带到地理课堂。我们在备教材时,要认真研读教材,看看教材中是否存在“可渗透法制教育”的知识点。二要备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学生认识法律法规的途径、在以前学过的相关学科中已学习过的法律法规知识;三要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点。我国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在上课之前,结合“可渗透法制教育”知识点,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把与“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的法规条文,可摘抄或打印在小纸条上,粘贴在课本内可渗透法制教育知识点处。若是使用课件教学,可把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齐读法律法规条文。以此来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最后是实施渗透法制教育。地理课不是法制教育课,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必须时时把握好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作为地理教师,必须举好这面旗子,当教学中的知识点出现“可渗透法制教育”时,可适当延伸拓展,向学生传授一些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法制内容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我的做法是:把与“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的法规条文,可摘抄或打印在小纸条上,粘贴在课本内可渗透法制教育知识点处。当教学进行到此处时,把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的原文阅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接受法制教育。如我在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时,在讲述“各民族平等”时,将此知识点与《宪法》第条的条文进行连接。这样做让学生易于接受相关知识,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让学生更加信服。
  总之,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既要按新课标要求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又要不失时机的向学生介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学知识和渗透法制教育两不误。以上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本人地理教学过程中所作的一些初步探索,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2]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1
其他文献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学生熏陶情感,形成个性,学会做人的过程,又是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表达、交流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只有将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成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实现社会的培养目标,促成作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1.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读写知识,但总的来看,还是阅历浅,积累少,习作时常常“无米下锅”.要解决这
期刊
【摘要】《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我们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整合、挖掘揽翠湖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温馨、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揽翠湖;环境;幼儿;主题探究活动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幼儿园坐落在揽翠湖附近
期刊
【摘要】错别字影响交流,甚至给求职者带来障碍,给工作带来经济损失。能否治疗错别字?请用我开出的几道处方。  【关键词】治疗;错别字;处方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可是汉字的形体却处于倒退的趋势,标语广告网络等出现的错别字随时可见;学生作业,作文中的错别字更是经常出现。这种文字错误若不从小学生开始进行有效医治,待他们长大投身社会,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甚至造成经济损失,给国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很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抓好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使自己在教育理论、实践经验等方面不断充实、更新与积累,便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课前反思 ;课中反思 ;课后反思 ;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直接的学习兴趣 以及间接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重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可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培养;兴趣;高效;课堂  原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为学生“减负”,实现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遍及全国。看到孩子们卸装后的轻松笑脸,老师们也深感欣慰,“可不减质”又让他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必须以
期刊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建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理念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条件。以学生为本,树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键是转换教学主体,教 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
期刊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3)能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
期刊
就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居于学校各项工作之首。就现状看,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是喜悦与忧虑同伴、机遇与挑战同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与教训,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当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着、贡献着。调查发现,广
期刊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课程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
期刊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教育部和其他基层教育部门的两会委员纷纷发声,积极倡导国家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待遇。笔者认为,只有因地制宜,从基础的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优质的教育。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而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正如一名正在学步的孩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