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中专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是困扰政治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社会上许多人对政治课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政治课是讲空话,是宣传课,甚至在学校,不少教师也对政治课不屑一顾,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专业课教师能教政治课,而政治课教师却只能教政治。这里有着对政治课教师的轻视,更有着对政治课的轻视。在他们看来,政治课只是照本宣科,神吹乱侃而已。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使政治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消除这一偏见,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还政治课的本来面目,增强政治课的可信度。
何谓可信度?就是指学生相信并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政治理论观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可信度提高了,政治课的威信就上去了。要提高政治课的可信度,归根到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比如有的人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很喜欢,每次播出,总不忘观看,就是因为这台节目能使他得到一种满意的情结体验,日子久了,便形成了观看此节目的兴趣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证实,动物有种探究反射,即动物对其周围事物探索、追究的本能反射,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的警觉反射,即自卫的反射。比如正在觅食的鸡鸭,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会停止活动,警觉地四处观望和探索。这种探究反射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好奇心。教师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到新东西或探究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学,往往只强调目的和动机。要求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从此目的出发,端正学习态度,学好政治课,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一旦失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无论我们怎样强调目标和动机都是枉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不认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有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通过领导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和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表达了“政治课无用”这样错误的引导,令政治教师无所适从。人们只是埋怨学生们为什么没有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却很少考虑自己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造成政治教学被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政治教师应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就这个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看法。
第一,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政治课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政治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原则,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形势,讲述历史,既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也不回避问题和失误,正反两方面都讲,才能使学主信服,从而接受政治教育。否则,一味歌功颂德、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厌烦,认为老师所讲离现实太远,全是吹牛和骗人,这无形中就降低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教学效果必然降低,教学目的也无法实现。
第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广播、电视书场上,评书艺人往往在讲到“手起刀落”的关键时刻突然打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说者故意设置悬念,让听者往往欲罢不能,情不自禁,对后事进行探究和猜测……因此,这种说书方式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很有启发。政治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使教学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
教学上创设“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也有可能去思索、探究解决;二是有新的要求,让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答。如果学生把头脑中旧知识都调动起来了还不能解决,就会产生一种学习需要;如果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经过新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感觉所学知识有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会进一步加强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述“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时,我首先就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动物有无意识?(2)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吗?(3)电脑有意识吗?它最终会不会代替人脑?……并接着告诉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会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圆满而科学的回答。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三,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的心理的一种波动状态。它有两个相关因素,即客观对象与主观需要。首先,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没有客观事物,就不会有情感;其次只有客观刺激与主观需要相结合,才能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情感。否则,只能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可用情境烘托、形象诱发、声调渲染、表情强化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懂得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用新颖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初中专与高中专学生、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中,知识面不同、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力求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上愉快。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应首先教得有趣。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靠语言,为加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妨幽默些、风趣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如一把锋利的錾子,能在施教对象的心灵上錾出深深的印痕,难以磨灭,又如一种特效兴奋剂,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著名的语言学家钱玄同教授在讲音韵学“四呼”中的“合口呼”与“齐齿呼”时,举了一个绝妙的例子,他说有位京韵大鼓女艺人,色艺俱佳,但不慎碰掉了两颗门牙,回答人家问话,只好都用“合口呼”:“贵姓?”“姓伍。”“多大了?”“十五。”“住哪?”“保安府。”“干啥的?”“唱大鼓。”全用的“合口呼”,让缺牙深藏不露。后来牙齿修补好了,答话就改用“齐齿呼”了:“贵姓?”“姓李。”“多大了?”“十七。”“住哪?”“城西。”“干啥的?”“唱戏的。”用的全是“齐齿呼”,整齐洁白的牙齿自然又露出来了。这位艺人的“四呼”运用得多巧妙呀!钱先生的课讲得多幽默呀!听这样的课,哪个学生还会打瞌睡呢?因此,高明的教师讲课总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最后,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恰当要求,对学习成绩给予正确评价,并适当地进行考试、竞赛和讨论、对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的,行动的结果达到要求的目的,就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得到强化,又进一步产生新的需要,形成新的动机和兴趣。中专生精力充沛,好胜心强,但自我评价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考试、竞赛,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种检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因为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提出要求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话,让学生尽可能地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掌握动态,这样有利于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也有利于上下沟通,增加师生间的了解,避免空洞说教,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政治教师一定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才能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
何谓可信度?就是指学生相信并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政治理论观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可信度提高了,政治课的威信就上去了。要提高政治课的可信度,归根到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比如有的人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很喜欢,每次播出,总不忘观看,就是因为这台节目能使他得到一种满意的情结体验,日子久了,便形成了观看此节目的兴趣爱好。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证实,动物有种探究反射,即动物对其周围事物探索、追究的本能反射,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的警觉反射,即自卫的反射。比如正在觅食的鸡鸭,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会停止活动,警觉地四处观望和探索。这种探究反射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好奇心。教师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到新东西或探究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学,往往只强调目的和动机。要求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从此目的出发,端正学习态度,学好政治课,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生一旦失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无论我们怎样强调目标和动机都是枉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不认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也有培养学生兴趣的责任。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通过领导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和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表达了“政治课无用”这样错误的引导,令政治教师无所适从。人们只是埋怨学生们为什么没有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却很少考虑自己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造成政治教学被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政治教师应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就这个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下看法。
第一,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政治课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政治教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原则,用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形势,讲述历史,既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也不回避问题和失误,正反两方面都讲,才能使学主信服,从而接受政治教育。否则,一味歌功颂德、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厌烦,认为老师所讲离现实太远,全是吹牛和骗人,这无形中就降低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教学效果必然降低,教学目的也无法实现。
第二,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广播、电视书场上,评书艺人往往在讲到“手起刀落”的关键时刻突然打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说者故意设置悬念,让听者往往欲罢不能,情不自禁,对后事进行探究和猜测……因此,这种说书方式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很有启发。政治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使教学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
教学上创设“问题情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使学生有条件、也有可能去思索、探究解决;二是有新的要求,让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答。如果学生把头脑中旧知识都调动起来了还不能解决,就会产生一种学习需要;如果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经过新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感觉所学知识有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会进一步加强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讲述“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时,我首先就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动物有无意识?(2)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吗?(3)电脑有意识吗?它最终会不会代替人脑?……并接着告诉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会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圆满而科学的回答。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第三,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人的心理的一种波动状态。它有两个相关因素,即客观对象与主观需要。首先,情感的产生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没有客观事物,就不会有情感;其次只有客观刺激与主观需要相结合,才能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情感。否则,只能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必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运用丰富的情感信息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可用情境烘托、形象诱发、声调渲染、表情强化等方法来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懂得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用新颖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初中专与高中专学生、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中,知识面不同、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力求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提高,精神上愉快。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应首先教得有趣。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靠语言,为加强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妨幽默些、风趣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如一把锋利的錾子,能在施教对象的心灵上錾出深深的印痕,难以磨灭,又如一种特效兴奋剂,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著名的语言学家钱玄同教授在讲音韵学“四呼”中的“合口呼”与“齐齿呼”时,举了一个绝妙的例子,他说有位京韵大鼓女艺人,色艺俱佳,但不慎碰掉了两颗门牙,回答人家问话,只好都用“合口呼”:“贵姓?”“姓伍。”“多大了?”“十五。”“住哪?”“保安府。”“干啥的?”“唱大鼓。”全用的“合口呼”,让缺牙深藏不露。后来牙齿修补好了,答话就改用“齐齿呼”了:“贵姓?”“姓李。”“多大了?”“十七。”“住哪?”“城西。”“干啥的?”“唱戏的。”用的全是“齐齿呼”,整齐洁白的牙齿自然又露出来了。这位艺人的“四呼”运用得多巧妙呀!钱先生的课讲得多幽默呀!听这样的课,哪个学生还会打瞌睡呢?因此,高明的教师讲课总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最后,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恰当要求,对学习成绩给予正确评价,并适当地进行考试、竞赛和讨论、对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的,行动的结果达到要求的目的,就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得到强化,又进一步产生新的需要,形成新的动机和兴趣。中专生精力充沛,好胜心强,但自我评价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考试、竞赛,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种检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因为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提出要求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或对话,让学生尽可能地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掌握动态,这样有利于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也有利于上下沟通,增加师生间的了解,避免空洞说教,从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政治教师一定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才能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