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辈子做好语文老师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12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陆平博士的专著《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于老师对语文诚挚的热爱,也不是他在语文教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好一名语文老师,做得那么快乐,那么幸福。
  一生践行“儿童的语文”
  此书从于永正老师诗意的教育人生落笔,记录他从农村娃到教学名师的专业成长轨迹,从动力特征、学养基础、能力特征、人格特质等四个方面提炼出影响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他的专业成长之路无疑影响了他的教育教学主张,不断丰富着的教育教学主张又在课堂上得以实践,从而凝结成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通过品析典型课例印证于永正老师的教学主张和实践艺术,并以访谈实录作补充回应。于老师一生都在践行他的“儿童的语文”,其自身经历与教学实践相互独立,并行不悖,却又密不可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妨两条视线同时推进,前后勾连着读,收获会更大。
  指引专业修炼之路
  本书重点在研究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但又似乎不局限于此。首先,最大的受惠者无疑是广大的语文教师。于老师毕生构建、奉行“五重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几乎包含了语文教学的所有要义和核心价值。
  如果你是一位青年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专业修炼之路一定会指引你走得更快、更远;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于永正老师的“教育即影響”的教育观、和谐共振的师生观一定会成为你的教育箴言;如果你是一位教育行政人员,于永正老师的家校观和管理理念一定会给你带来诸多启示。
  语文人之间的传承与致敬
  本书作者曾与于永正老师有过长期近距离的接触,保存了珍贵的访谈实录等研究资料。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永正老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深入浅出,点面结合,敏锐地捕捉到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艺术的精华,清晰而明确地做出自己的研判,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可以说,本书是语文人与语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是一种传承与致敬,是对语文学科尊严的守护,对语文教学本真的坚守,是一本可让有志于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受益受惠的书。
其他文献
同学们课余时间总爱聊些闲话,扯扯家常、谈谈八卦,这似乎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我们班最近这股“闲聊之风”竟大吹特吹,有从课间蔓延到课堂上的势头,很快便招来了老师们的批评,直指同学们“不学无术”。  不仅是同学们如此,我们的社会不也是这样吗?报刊杂志、网络媒体、街边小巷,处处都充斥着无关道义的八卦,人人靠八卦炒作来求关注、博眼球。说起八卦,人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面对老师的批评,有的同学可不乐意了,觉
此测试主要帮助你了解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请你实事求是地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目上打一个“√”号。答A得1分,B得3分,C得2分。分值越高,抗挫折的能力越强。  1、碰到令人担心的事  a无法着手工作 b照干不误 c两者之间  2、碰到讨厌的对手时  a感情用事,无法应付 b能控制感情,应付自如 c两者之间  3、失败时  a不再想干了 b努力寻找成功的机会 c两者之间  4、工作进展不快时  a焦躁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其观察的习惯和创新能力,我们改进了原有的实验装置,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几个实验组合在一起,既节约了药品,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一、实验准备  玻璃管、集气瓶、玻璃片、气球皮、胶塞、导管、玻璃活塞、胶头滴管、球形干燥管、试管、止水夹、喷雾瓶、火柴、蜡烛、棉花。  稀盐酸、醋酸、石灰石、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钙固体
【甲】  泛海怀通州  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  一片朝宗①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  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释】①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乙】  勤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②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简称“大马路小学”)始建于1939年,地处徐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带。80年办学历程,学校始终坚守“尊重生命、尊重儿童”的教育立场以及“厚积、至善”的教育准则。在“以人为本”的新时期,学校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追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认可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个体的最优发展,彰显教师的价值。学校现有在职正高级教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省、市、区级学科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奉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从事德育工作多年,眼中看到的都是老师们对学生的关爱,耳中听到的满是老师们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这些爱和雨露滋润心田,这些爱如甘霖润泽幼苗。工作中的我有个习惯,喜欢把这些让我感动的瞬间记录下来,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桑桑老师是一位
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重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再现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
摘 要:思维是无声的言语诉说,言语是有声的思维表达。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为例,搭建扶梯,追求思维的攀升。教学通过瞻前顾后看年段教学目标,寻找思维发展的起点;通过沉潜文字读文本,发现思维发展的支点;通过搭建思维发展的扶梯,助力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发现写作奥秘、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引领学生达到思维发展的远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发展;设计  一、瞻前顾后看联系,寻找思维
摘 要:针对文本提问是学生的弱项,教材给出的提问角度过于宽泛,学生领悟不到位。本文分析了在部编版教材教学中,学生针对文本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细化提问角度,引导学生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提问角度;有效提问;细化  提问是一种言语交流活动,更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部编版语文书在四年级上下册都把“提问”当作了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
本刊编辑部: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您提炼出了職业教育“技道融合”的教学主张,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如俊:面对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上普遍存在“技能唯上”的异化倾向,缺失“博雅主义”的个性化培养现象,我曾一度迷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职业教育如何创造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出彩的空间?回望近30年的职业生涯,我一直在践行“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