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硫酸依替米星在临床中有效性,促进合理用药,检索2000-2012年硫酸依替米星相关文献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硫酸依替米星对G+菌、G-菌均具有较好的细菌敏感性,对消化系统感染及围手术期感染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且可与其他抗生素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有效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84-02
1细菌敏感性分析
依替米星与前2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比,抗菌谱和抗菌活性进一步增强。纸片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依替米星对196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敏感百分率与奈替米星相似,明显优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唑啉。
同时,依替米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依替米星对G-菌MIC值见表1):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的MIC≤1mg/L,抗菌活性强于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对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值为8mg/L,仍然处于12mg/L的敏感临界浓度范围内。此外,依替米星同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比较,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也进一步增强(依替米星对G+菌MIC值见表2)。依替米星不仅对金葡菌、表葡菌等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对链球菌属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等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甚至强于头孢唑啉。由此可见依替米星为广谱抗生素。3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硫酸依替米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较好的细菌敏感性,为广谱抗生素,对消化系统感染及围手术期感染具有较高的有效率,适于治疗全身各系统细菌感染,可与其他抗生素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家泰.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01):10-14.
[2]陈雪华.硫酸依替米星治疗35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6-10.
[3]李航,李鹏.依替米星与妥布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0,(03).
[4]许先荣.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25(1):74-75.
[5]涂明义.依替米星治疗脑出血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32-33.
[6]翁韵琦.加替沙星与爱大霉素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效果对照[J].实用医药杂志,2006,(11):1338-1339.
[7]曹照龙.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377例临床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11-13.
[8]周际安等.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III期临床试验[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25):1-5.
[9]冷荣柏.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2例临床观察[J].西藏医药杂志,2000,21(1):11-12.
[10]曹芹.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3-143.
[11]吕晓菊.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14-17.
[12]张杰.硫酸依替米星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37-39.
[13]杨廷侠.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男性无并发症淋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6,(02):67-68.
[14]陈建华.依替米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7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08):1246-1248.
[15]张启明.硫酸依替米星用于骨科术后的疗效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2000,(S1):49-50.
[16]成红.依替米星对急诊室外伤创口预防感染效果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02):13-14.
[17]张威.围手术期使用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的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04):313-315.
[18]段淑红.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801-2803.
[19]杨宇.硫酸依替米星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各类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21-23.
[20]任岳.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软组织感染的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43-45.
[21]刘海华.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2003,(12).
[22]廖丹.依替米星联合用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09):78-80.
[23]王征.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04):279-282.
[24]孙定卫.依替米星与头孢曲松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1).
[25]刘君.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32):2186-2187.
[26]韦强.依替米星联合舍尼通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疗效[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07):58-59.
[27]许建峰.依替米星联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18-119.
[28]王秋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治疗肺部感染75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83-184.
关键词:硫酸依替米星;有效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84-02
1细菌敏感性分析
依替米星与前2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比,抗菌谱和抗菌活性进一步增强。纸片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依替米星对196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敏感百分率与奈替米星相似,明显优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及头孢唑啉。
同时,依替米星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依替米星对G-菌MIC值见表1):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雷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的MIC≤1mg/L,抗菌活性强于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对绿脓假单胞菌的MIC值为8mg/L,仍然处于12mg/L的敏感临界浓度范围内。此外,依替米星同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比较,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也进一步增强(依替米星对G+菌MIC值见表2)。依替米星不仅对金葡菌、表葡菌等球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对链球菌属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等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甚至强于头孢唑啉。由此可见依替米星为广谱抗生素。3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硫酸依替米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较好的细菌敏感性,为广谱抗生素,对消化系统感染及围手术期感染具有较高的有效率,适于治疗全身各系统细菌感染,可与其他抗生素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家泰.依替米星与奈替米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多中心临床试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01):10-14.
[2]陈雪华.硫酸依替米星治疗35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6-10.
[3]李航,李鹏.依替米星与妥布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0,(03).
[4]许先荣.硫酸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25(1):74-75.
[5]涂明义.依替米星治疗脑出血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32-33.
[6]翁韵琦.加替沙星与爱大霉素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效果对照[J].实用医药杂志,2006,(11):1338-1339.
[7]曹照龙.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377例临床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11-13.
[8]周际安等.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III期临床试验[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25):1-5.
[9]冷荣柏.国产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2例临床观察[J].西藏医药杂志,2000,21(1):11-12.
[10]曹芹.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3-143.
[11]吕晓菊.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14-17.
[12]张杰.硫酸依替米星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37-39.
[13]杨廷侠.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男性无并发症淋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6,(02):67-68.
[14]陈建华.依替米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78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08):1246-1248.
[15]张启明.硫酸依替米星用于骨科术后的疗效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2000,(S1):49-50.
[16]成红.依替米星对急诊室外伤创口预防感染效果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02):13-14.
[17]张威.围手术期使用依替米星和奈替米星注射剂的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04):313-315.
[18]段淑红.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801-2803.
[19]杨宇.硫酸依替米星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各类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21-23.
[20]任岳.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软组织感染的疗效[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S1):43-45.
[21]刘海华.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2003,(12).
[22]廖丹.依替米星联合用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09):78-80.
[23]王征.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04):279-282.
[24]孙定卫.依替米星与头孢曲松联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1).
[25]刘君.硫酸依替米星联合抗菌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9,(32):2186-2187.
[26]韦强.依替米星联合舍尼通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疗效[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0,(07):58-59.
[27]许建峰.依替米星联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18-119.
[28]王秋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治疗肺部感染75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