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别从教学资源的开放措施、问题情境的开放措施、学生活动的开放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在创建开放学习环境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化学;开放性;学习环境;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85-02当前,学习环境被定为动态的、开放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外界状况和条件的总和。其要素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开放学习环境”的内涵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回归生活、陶冶心灵、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1]化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活动性特征,更有利于教师创设开放的性学习环境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本人结合案例谈谈在创建开放的化学学习环境的几点方法和策略。
1 实验资源的开放措施
教学资源的开放措施非常多,比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突出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联系生活现象、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挖掘化学史实等。笔者认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等特点对学习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因此,实验资源的开放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
1.1 实验仪器微型化、绿色化
长期以来,涉及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危险实验和污染实验时,教师只能让学生看录像,但无形中又浪费了非常好的探究资源,这一直是化学老师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能创造条件将这些实验安全化、微型化、绿色化,让学生动手做这些现象鲜明、富有挑战性实验,必然能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发挥实验的学科功能。“陶冶心灵”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这样做还让学生排除了对危险药品的恐惧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1.2 实验药品安全化
在现行教材中有一些实验需用到禁用药品,但这些实验可能在教学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化学教师就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寻找替代品。
1.3 实验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强调“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回归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或教师控制的回归生活。对于教学而言,这不单单是举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而已,而是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从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2]
2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和类型,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合于学生、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智慧的挑战。
在探究型的课堂上,教师要提出一些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诸如澄清、扩展、归纳和进行推理(Corey,1940;Haynes,1935),从而使学生能进行认知层次更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Glover & Corkill,1990;Risner,Skeel & Nicholson,1992)[3]。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回答。几个连环相扣的问题,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使学生综合应用分类观、氧化还原观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恰当地应用认知复杂性不同的问题,使整堂课在几个问题驱动下贯穿而成的,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 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3.1 抽象理论形象化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即注重体验。
[案例5] 在设计“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刚学习过分子、原子的知识,自己已经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些问题。于是笔者大胆地颠覆传统,设计的小品能承前启后,让学生找出化学反应的本质,自己提出要去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真的不变。这样的形式生动、形象,要探究的问题显得水到渠成。
3.2 思维过程系统化
V形啟发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及人类形成知识过程的方法,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系统化。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关键问题,要做概念的准备,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就是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是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再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设计调研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最后要对记录进行更改形成知识,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并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V形启发图能鼓励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尽最大努力思维[4]。
3.3 探究过程条理化
杜威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感觉到问题;问题的性质和特征;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推理,确定哪一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结论是否可信[5]。这与探究性实验的思路是相一致的。学生在初中初步感受过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进入高中后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过程条理化,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有预设,实施之后要有反思。
这两节课笔者都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经历和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6]。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2] 全芙君.化学教育,2007,28(2):26-29
[3] 加德纳.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瑶珍.从物理实验形成物理概念——V形图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7)
[5] 王程杰.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作用的重新认识.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4)
[6] 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中学化学;开放性;学习环境;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085-02当前,学习环境被定为动态的、开放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外界状况和条件的总和。其要素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开放学习环境”的内涵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回归生活、陶冶心灵、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1]化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活动性特征,更有利于教师创设开放的性学习环境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本人结合案例谈谈在创建开放的化学学习环境的几点方法和策略。
1 实验资源的开放措施
教学资源的开放措施非常多,比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突出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联系生活现象、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挖掘化学史实等。笔者认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等特点对学习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因此,实验资源的开放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
1.1 实验仪器微型化、绿色化
长期以来,涉及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危险实验和污染实验时,教师只能让学生看录像,但无形中又浪费了非常好的探究资源,这一直是化学老师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能创造条件将这些实验安全化、微型化、绿色化,让学生动手做这些现象鲜明、富有挑战性实验,必然能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发挥实验的学科功能。“陶冶心灵”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这样做还让学生排除了对危险药品的恐惧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1.2 实验药品安全化
在现行教材中有一些实验需用到禁用药品,但这些实验可能在教学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化学教师就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寻找替代品。
1.3 实验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强调“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回归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或教师控制的回归生活。对于教学而言,这不单单是举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而已,而是要充分挖掘这些素材的内涵,从中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2]
2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和类型,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合于学生、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这是对他们智慧的挑战。
在探究型的课堂上,教师要提出一些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诸如澄清、扩展、归纳和进行推理(Corey,1940;Haynes,1935),从而使学生能进行认知层次更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Glover & Corkill,1990;Risner,Skeel & Nicholson,1992)[3]。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回答。几个连环相扣的问题,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使学生综合应用分类观、氧化还原观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恰当地应用认知复杂性不同的问题,使整堂课在几个问题驱动下贯穿而成的,更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 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3.1 抽象理论形象化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即注重体验。
[案例5] 在设计“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刚学习过分子、原子的知识,自己已经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一些问题。于是笔者大胆地颠覆传统,设计的小品能承前启后,让学生找出化学反应的本质,自己提出要去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真的不变。这样的形式生动、形象,要探究的问题显得水到渠成。
3.2 思维过程系统化
V形啟发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及人类形成知识过程的方法,它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系统化。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关键问题,要做概念的准备,体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就是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是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再次,科学探究活动中要设计调研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最后要对记录进行更改形成知识,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并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V形启发图能鼓励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尽最大努力思维[4]。
3.3 探究过程条理化
杜威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感觉到问题;问题的性质和特征;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推理,确定哪一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结论是否可信[5]。这与探究性实验的思路是相一致的。学生在初中初步感受过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进入高中后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过程条理化,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有预设,实施之后要有反思。
这两节课笔者都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经历和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6]。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2] 全芙君.化学教育,2007,28(2):26-29
[3] 加德纳.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潘瑶珍.从物理实验形成物理概念——V形图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7)
[5] 王程杰.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作用的重新认识.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4)
[6] 夏正盛.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