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落实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展示物理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学习铺设良好的通道。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问: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稳定学生对物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融洽的气氛,和谐的感情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 能使学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处于这种状态中,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最易有光彩,见解最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
请学生回答问题要因人而异,易、浅、简的问题请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回答,难、深、繁的问题由成绩好的同学回答。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什么样的问题由谁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让部分学生受到骄宠,部分学生又受到冷落,更避免让学生产生如果他答不上会认为你在故意为难他的误解。有的老师就有这样的习惯:一上课,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开始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黑板上写着呢。”像这类问题就是明知故问,毫无价值,不仅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易让学生反感。
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就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有机会表现。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才是学生主动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即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如果师生互动的气氛已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他们自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还令他们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所以更有意义。
五、加强实验教学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极大地增强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如“光的折射”这一节,新课引入时,我从课本后面的一个学生实验入手,在碗里放一枚硬币,先让学生的视线从碗口上方向下移动,直到刚好看不见硬币,此时慢慢向碗中加水,结果又能重新看到硬币了。在学生兴奋之时,问:“之前为什么看不见硬币?”学生回答:“因为光是沿直线的。”再问:“加水后却看到了,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答:“不是,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由此自然导入到“光的折射”。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操作好的同学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多是在自主探索或小组讨论情况下进行的,小组成员讨论时多为只有记录员一人记录,或无人记录。常常出现讨论时轰轰烈烈,过后却不知学习了哪些知识的情况。为避免这种现象,影响学生日后的复习与记忆,在学习阅读教材时,可要求学生用铅笔及时把批注写在教材内容旁边的空白处。在师生共同小结时,对于正确批注可保留,不正确的可擦去,没有写的可直接添加在教材空白处,以使今后复习回忆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出版社.
[3]杨宝建.新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初探.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中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落实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展示物理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学习铺设良好的通道。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问: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稳定学生对物的浓厚兴趣。
二、营造融洽的气氛,和谐的感情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 能使学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处于这种状态中,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最易有光彩,见解最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像”,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怎会不活跃起来?
三、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
请学生回答问题要因人而异,易、浅、简的问题请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回答,难、深、繁的问题由成绩好的同学回答。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什么样的问题由谁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让部分学生受到骄宠,部分学生又受到冷落,更避免让学生产生如果他答不上会认为你在故意为难他的误解。有的老师就有这样的习惯:一上课,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开始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黑板上写着呢。”像这类问题就是明知故问,毫无价值,不仅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易让学生反感。
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满足学生想提出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就必须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有机会表现。这样,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才是学生主动体验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即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如果师生互动的气氛已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他们自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还令他们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所以更有意义。
五、加强实验教学
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极大地增强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如“光的折射”这一节,新课引入时,我从课本后面的一个学生实验入手,在碗里放一枚硬币,先让学生的视线从碗口上方向下移动,直到刚好看不见硬币,此时慢慢向碗中加水,结果又能重新看到硬币了。在学生兴奋之时,问:“之前为什么看不见硬币?”学生回答:“因为光是沿直线的。”再问:“加水后却看到了,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答:“不是,传播方向发生了弯折。”由此自然导入到“光的折射”。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操作好的同学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多是在自主探索或小组讨论情况下进行的,小组成员讨论时多为只有记录员一人记录,或无人记录。常常出现讨论时轰轰烈烈,过后却不知学习了哪些知识的情况。为避免这种现象,影响学生日后的复习与记忆,在学习阅读教材时,可要求学生用铅笔及时把批注写在教材内容旁边的空白处。在师生共同小结时,对于正确批注可保留,不正确的可擦去,没有写的可直接添加在教材空白处,以使今后复习回忆方便快捷。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逢贤.学与教的原理.出版社.
[3]杨宝建.新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初探.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5.
[4]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