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究,找到开展阅读教学的合适方法,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以《我与地坛》为例。《我与地坛》是一篇哲思抒情散文。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文章展现的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如阿乙、任志宏等)的朗读音频,并让他们用红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诵者的语速极缓,带着浓浓的伤感,渐渐将学生引入了作品的情感中。当朗诵者读到文中描写母亲的那段文字时,很多学生深受感动。“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戴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母亲在世时,作者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在意过母亲,忽视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当母亲去世后,作者万分懊悔,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愈加浓烈。“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母亲的脚印。”学生在朗读者饱含深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二、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让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就必须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人探究,不断思考。
以《鸿门宴》为例。此篇文言文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行文流畅,文字优美,主要叙述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在新丰鸿门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妨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鸿门宴》的背景资料:公元前206年,暴秦灭亡,与秦军主力血战的项羽比实力较弱的刘邦后进入咸阳,愤怒的项羽攻破函谷关,与屯兵霸上的刘邦形成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刘邦的作战处长曹无伤投奔项羽,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于是,劉邦便带领部下去给项羽赔罪……。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刘邦、项羽两个人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刘邦擅长利用别人的弱点。在宴会上,他的一席话使项羽动了不忍之心。得知是曹无伤泄露秘密后,他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这和宴会上那个卑微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有的学生说:“项羽太过草率冲动,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便勃然大怒,不假思索就要‘旦日发兵击破沛公军’;一听项伯替刘邦说情,就改变主意,许诺‘善遇之’。这说明他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行事,根本没有深思熟虑。”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对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要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一、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以《我与地坛》为例。《我与地坛》是一篇哲思抒情散文。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文章展现的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如阿乙、任志宏等)的朗读音频,并让他们用红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诵者的语速极缓,带着浓浓的伤感,渐渐将学生引入了作品的情感中。当朗诵者读到文中描写母亲的那段文字时,很多学生深受感动。“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戴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母亲在世时,作者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在意过母亲,忽视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当母亲去世后,作者万分懊悔,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愈加浓烈。“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母亲的脚印。”学生在朗读者饱含深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二、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让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就必须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人探究,不断思考。
以《鸿门宴》为例。此篇文言文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行文流畅,文字优美,主要叙述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在新丰鸿门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方式。我们不妨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鸿门宴》的背景资料:公元前206年,暴秦灭亡,与秦军主力血战的项羽比实力较弱的刘邦后进入咸阳,愤怒的项羽攻破函谷关,与屯兵霸上的刘邦形成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刘邦的作战处长曹无伤投奔项羽,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于是,劉邦便带领部下去给项羽赔罪……。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刘邦、项羽两个人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刘邦擅长利用别人的弱点。在宴会上,他的一席话使项羽动了不忍之心。得知是曹无伤泄露秘密后,他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这和宴会上那个卑微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有的学生说:“项羽太过草率冲动,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便勃然大怒,不假思索就要‘旦日发兵击破沛公军’;一听项伯替刘邦说情,就改变主意,许诺‘善遇之’。这说明他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行事,根本没有深思熟虑。”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也对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要找准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