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还应设计出培养优秀人才的课外教育计划,本文通过总结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对课外学分修读管理的必要性、组织实施和取得实效进行阐述,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课外学分 修读管理 大学生 日常管理
作者简介:车琳、张树彪、江世鑫,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02-02
课外学分制度是把学生参与课堂外由学校、学院组织开展的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学分管理的制度。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各高校纷纷把课外教育计划作为重要内容引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课外学分管理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一、课外学分修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常用操行评定来考核在校学生德育状况,依据学生参加活动,核算年度操评分数,操评分直接影响奖学金、助学金评选结果。操行评定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收效甚微,以笔者所在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2014-2015年度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为34%,未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对于操行评定积极性不高,因而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网络游戏、虚度时间上。
学校根据理工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制定了课外教育计划,设置“课外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相应活动,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顺利毕业。基于这一点,课外学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且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课外学分修读管理与操行评定有效结合,更能够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实现“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整体向前推进”的效果。
二、课外学分修读管理过程
课外教育计划,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完成课内学分外,还必须完成课外教育10学分(其中:必修4学分,选修6学分)方能毕业。必修项目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和毕业与就业教育,选修项目涵盖社会实践、读书报告、学术讲座、文体比赛、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科学研究、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13个方面,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选取其中几项进行修读。
(一)精准化引导,设计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选修项目
选修项目的设计仿照大众传播中“议程设置”,设置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互一致、相互助推的项目,在引导学生修读课外学分的同时,又能够实现高校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身心素养。
各学院在落实课外培养计划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学院学生自身情况,对各个项目的学分分值设置有所不同,比如理工科学院,侧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科学研究,通过增加该类学分分值、学院搭建相关平台,使学生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项目中去。
(二)精细化管理,明晰学分认定过程并设定专人管理
好的规章制度制定容易而实施难,公正、公平、公开的组织实施是课外学分管理的重要前提,老师和学生从始至终的重视是推进课外学分修读的重要推力,及时有效的专人认证和管理是基本保障。
辅导员作为课外学分监管的年级责任人,团委学生会素质拓展部为学分认定的管理机构,班级组织委员为各班课外学分修读问题的联络人。明晰的制度、有效的执行和及时的监管,提高了学生对课外学分修读的重视程度,也保证了学分认证的透明公平,更加有力的督促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精益化运行,以大学生成长日志为学分认定依据
课外学分修读不仅仅是修和未修的一个结果问题,在学分管理中,更应该重视过程化教育。因此修订《大学生成长日志》,其中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和家长对学生每学期的综合评定、以及学生各类学分修读后的想法和最后的盖章认定。
以《大学生成长日志》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相比简单的条目式记录学生参加的活动,更能够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外学分认证中收益收效。一方面使辅导员老师通过日志及时了解学生每学期学习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大学生活,在反思中进步。
三、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课外学分修读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利抓手,加强课外学分修读管理一方面推动学生不断充实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解学生想法、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因而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作用显著。
(一)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以计入课外学分的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课外科研训练、文化艺术竞赛和社会实践性活动,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自我管控能力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课外学分的修读,既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又有自己选择具体修读哪几类项目的权利,因此以课外学分为导向,敦促学生设定目标,按照计划认真坚持,通过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逐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课外学分项目的设计,对大学生课余生活进行议程设置,在学生专业课堂之外,打造第二课堂,实现课内外教育相结合,在宽松的课外环境中依据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各类活动,与网络游戏、死宅宿舍等抢占学生,有效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大学课余时间。 (四)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真实状态
《大学生成长日志》是课外学分认定的凭证,内容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需要填写的8学期综合评定和学分认定。学分的认定需要填写“成长心得”,以此横向了解每学期学生学习生活动向,纵向把握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轨迹。填写“成长心得”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所参加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反映学生真实的想法,是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状态的新途径。
四、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一)转变“宅”、“懒”、“拖”风气,实现学生“动起来”
通过对课外学分修读的严格管理和考核,学生更加自觉的获取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在学校、学院搭建的平台上,主动参与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及各项文体活动。在课外学分修读的督促下,学生走出宿舍网吧,走进教室实验室、远离网络游戏,融入班级同学。在课外学分的严格管理下,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各项能力,有意义有内容的度过大学生活。
(二)参与活动由“被动”到“主动”,提高学生主动性
课外学分和毕业的挂钩的课外学分计划,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笔者所在学院更多的学生主动联系老师参与“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等科研竞赛,并踊跃进入老师的创新工作室,与指导老师、同学一道进行专业实验和科学研究。学生们参与学科类竞赛和科研立项的踊跃和积极,在全院内形成了参与范围广、师生互动强、专业学习扎实的科研训练氛围。
(三)开拓老师与家长对话新途径,合力促进孩子成长
课外学分的成功认证,需要辅导员评语和家长评语。辅导员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期评语包括其在校期间的成绩、综合表现、长处和短板等方面,当学生把《大学生成长日志》带回家中时,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同时能够得到家长的反馈,共同交流孩子更好成长的办法。因此《大学生成长日志》不仅是学分认定的依据,同样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新途径,实现了老师与每一名学生家长都能够对话。
五、结语
课外学分修读管理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性尝试,它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又将日常管理中细碎、繁杂的工作贯穿在学分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加强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热情,并使繁杂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因此在工作中,创新工作形式,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能够使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平、姜晓平、邱华.设置课外学分的实践与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2]王晓旭、季志刚、闫红敏.调动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性,衔接课内外育人环节——探索大众教育下课外学分导向作用的优化设置.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8).
[3]田东平、孟勤.全面素质教育与课外必修学分.中国大学教学.2001(5).
关键词 课外学分 修读管理 大学生 日常管理
作者简介:车琳、张树彪、江世鑫,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02-02
课外学分制度是把学生参与课堂外由学校、学院组织开展的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学分管理的制度。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各高校纷纷把课外教育计划作为重要内容引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课外学分管理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一、课外学分修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常用操行评定来考核在校学生德育状况,依据学生参加活动,核算年度操评分数,操评分直接影响奖学金、助学金评选结果。操行评定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收效甚微,以笔者所在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2014-2015年度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为34%,未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对于操行评定积极性不高,因而将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网络游戏、虚度时间上。
学校根据理工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制定了课外教育计划,设置“课外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加相应活动,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顺利毕业。基于这一点,课外学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且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课外学分修读管理与操行评定有效结合,更能够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实现“抓两头,促中间,带动整体向前推进”的效果。
二、课外学分修读管理过程
课外教育计划,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完成课内学分外,还必须完成课外教育10学分(其中:必修4学分,选修6学分)方能毕业。必修项目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和毕业与就业教育,选修项目涵盖社会实践、读书报告、学术讲座、文体比赛、学科竞赛、实验室开放、科学研究、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13个方面,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选取其中几项进行修读。
(一)精准化引导,设计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选修项目
选修项目的设计仿照大众传播中“议程设置”,设置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互一致、相互助推的项目,在引导学生修读课外学分的同时,又能够实现高校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身心素养。
各学院在落实课外培养计划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学院学生自身情况,对各个项目的学分分值设置有所不同,比如理工科学院,侧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科学研究,通过增加该类学分分值、学院搭建相关平台,使学生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项目中去。
(二)精细化管理,明晰学分认定过程并设定专人管理
好的规章制度制定容易而实施难,公正、公平、公开的组织实施是课外学分管理的重要前提,老师和学生从始至终的重视是推进课外学分修读的重要推力,及时有效的专人认证和管理是基本保障。
辅导员作为课外学分监管的年级责任人,团委学生会素质拓展部为学分认定的管理机构,班级组织委员为各班课外学分修读问题的联络人。明晰的制度、有效的执行和及时的监管,提高了学生对课外学分修读的重视程度,也保证了学分认证的透明公平,更加有力的督促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精益化运行,以大学生成长日志为学分认定依据
课外学分修读不仅仅是修和未修的一个结果问题,在学分管理中,更应该重视过程化教育。因此修订《大学生成长日志》,其中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和家长对学生每学期的综合评定、以及学生各类学分修读后的想法和最后的盖章认定。
以《大学生成长日志》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相比简单的条目式记录学生参加的活动,更能够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外学分认证中收益收效。一方面使辅导员老师通过日志及时了解学生每学期学习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大学生活,在反思中进步。
三、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课外学分修读成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利抓手,加强课外学分修读管理一方面推动学生不断充实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解学生想法、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因而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作用显著。
(一)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以计入课外学分的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课外科研训练、文化艺术竞赛和社会实践性活动,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
(二)提升学生自我管控能力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课外学分的修读,既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又有自己选择具体修读哪几类项目的权利,因此以课外学分为导向,敦促学生设定目标,按照计划认真坚持,通过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逐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控能力。
(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课外学分项目的设计,对大学生课余生活进行议程设置,在学生专业课堂之外,打造第二课堂,实现课内外教育相结合,在宽松的课外环境中依据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各类活动,与网络游戏、死宅宿舍等抢占学生,有效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大学课余时间。 (四)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真实状态
《大学生成长日志》是课外学分认定的凭证,内容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需要填写的8学期综合评定和学分认定。学分的认定需要填写“成长心得”,以此横向了解每学期学生学习生活动向,纵向把握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轨迹。填写“成长心得”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所参加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反映学生真实的想法,是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状态的新途径。
四、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一)转变“宅”、“懒”、“拖”风气,实现学生“动起来”
通过对课外学分修读的严格管理和考核,学生更加自觉的获取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在学校、学院搭建的平台上,主动参与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及各项文体活动。在课外学分修读的督促下,学生走出宿舍网吧,走进教室实验室、远离网络游戏,融入班级同学。在课外学分的严格管理下,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各项能力,有意义有内容的度过大学生活。
(二)参与活动由“被动”到“主动”,提高学生主动性
课外学分和毕业的挂钩的课外学分计划,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有了极大的提高,笔者所在学院更多的学生主动联系老师参与“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等科研竞赛,并踊跃进入老师的创新工作室,与指导老师、同学一道进行专业实验和科学研究。学生们参与学科类竞赛和科研立项的踊跃和积极,在全院内形成了参与范围广、师生互动强、专业学习扎实的科研训练氛围。
(三)开拓老师与家长对话新途径,合力促进孩子成长
课外学分的成功认证,需要辅导员评语和家长评语。辅导员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期评语包括其在校期间的成绩、综合表现、长处和短板等方面,当学生把《大学生成长日志》带回家中时,不仅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同时能够得到家长的反馈,共同交流孩子更好成长的办法。因此《大学生成长日志》不仅是学分认定的依据,同样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新途径,实现了老师与每一名学生家长都能够对话。
五、结语
课外学分修读管理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性尝试,它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又将日常管理中细碎、繁杂的工作贯穿在学分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加强课外学分修读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热情,并使繁杂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因此在工作中,创新工作形式,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能够使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平、姜晓平、邱华.设置课外学分的实践与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
[2]王晓旭、季志刚、闫红敏.调动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性,衔接课内外育人环节——探索大众教育下课外学分导向作用的优化设置.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8).
[3]田东平、孟勤.全面素质教育与课外必修学分.中国大学教学.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