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国初期经济体制研究述评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smil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国初期经济体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1949~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性质特征、选择依据、运行机制和地位作用等方面的考察;对建国初期经济体制的研究,特别是对经济体制的性质、特征的概括存在着一些分歧,由此引发出对经济体制运行机制、选择依据、地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意见;目前,大多数人赞同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分歧仅在于经济体制的标识是社会性质(如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还是资源配置性质(如市场、计划或混合);更多的研究者主张并开始具体研究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从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顺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在于正确地选择了实施的时机,坚持了“慎重稳进”的原则,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并照顾到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能充分享受到各自的民族自治权利。
随着信息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的融通趋于虚拟化.本文把虚拟金融划分为电子金融和虚构金融两种类型,探讨了金融工具和资金流通虚拟化的过程,分析了虚拟金融的运行机制,从而揭示了当代金融的特点和趋势.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国关于知识创新和生产、科技创新和转化、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制度系统。如果一国创新系统运行不畅,创新体系各角色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知识流转存在瓶颈,我们则认为该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制度失效或系统失效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制度失效的原因,既有系统内部微观和宏观层面因素的制约,又有国际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校正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失效主要靠制度创新和健全激励机制。坚持制度创新,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是目前加快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在经济学看来,凡是影响效率的麻烦就是一种成本。这种成本或许不一定表现为财务报表上的实际支付,但却因为延误了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实现的目标,从而影响了生命的时间价值,或者叫做在有限时间内应创造的价值,因而也就构成了个人以至社会的运行成本。
本文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至今,以美、欧、日、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1993年前,各大力量为争取构筑冷战结束后新格局的主导权或主动权,制定和实施了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即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欧洲的大“欧洲邦联”与“世界中心”战略,日本的日、美、欧“三极”战略,中国的“多极”战略,俄罗斯(苏联)追随美国以维持其大国地位的战略;1993年后,经过前一时期的较量,美、欧、俄、日相继对各自的战略作了较大调整,唯有中国始终坚持构筑“多极”并为其中“一极”的一贯战略方针。
本文对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状况展开述评,认为:就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而言,“代价论”没能辩证地看待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滑坡论”与“爬坡论”的分歧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伦理向度的认识不同,“道德失范说”则在逻辑上隐含着对道德规范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的探讨的可能;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而言,“滑坡论”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开来,“爬坡论”则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公民概念是现代伦理的支柱之一;就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而言,“外灌”和“内引”两种观点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现
本文围绕“民初政党政治特色的成因”、“民初政党政治中的主角”、“民初政党政治的评价”三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展开述评,认为:民初政党政治所表现出的多党林立、分合无常等特色,除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外,还有中国人对政党功能认识上的误差;充当民初政党政治主角的不只是革命民主派的政党,还有立宪派的政党和买办官僚军阀的政党,这样才是完整意义的“民初政党”;民初政党政治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使中国民众初步了解了何为政党和政党政治等问题;民初政党政治失败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97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新进展○薛民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近年来一直是理论界,特别是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1997年,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研究者依据丰富的文献史料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历程进行了深入考察;结合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