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料分析说明题的四步解题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_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材料分析说明题,是中考政治试题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精析材料,明确题意;审问题,明确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回归教材答题;理清思路,准确作答四步着手。我們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这四步解题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够正确把握解题的思路、技巧,这类试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 精析;联系;准确
  
  材料分析说明题是历年中考政治基本题型之一,是政治试题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题型,也是学生在平时考试时容易丢分的题型。分析说明题侧重考查《课程标准》关于“理解、活动”层次知识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说明或论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突出重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是分析说明题的命题特点。一般由集中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和依据背景材料所设置的问题两大部分构成。因此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以下四步着手:
  
  一、精析材料,明确题意
  
  全面正确地分析理解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答好分析说明题的前提和关键。答题前要仔细阅读材料至少两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教会学生平时练习时,可采用在关键词语下划横线的方法,以加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清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的大意,概括每层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把握每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总的观点。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论述。如果不重视分析理解材料或分析理解的不全面,不正确,就不可能正确答题。因此,教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重视解读题目中的材料。做到要抓住材料中的中心词、关键字,并结合这些词和字,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材料的意思,最后把几个材料联系起来,从宏观上理解和把握该题的命题意图。
  
  二、审问题,明确基本要求
  
  初步理解和掌握材料后,就要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看看它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还是一个怎么样的问题?还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答题的方向和角度。看看它涉及到教材的一处,还是几处。然后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分析,把握答题的范围,再结合材料中概括的观点,最终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考核目的,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审题出了问题,就会偏离答题方向,造成答非所问,离题万里。轻者也答的不全,丢分少分。审材料和审问题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材料多的题目可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材料少的题目可先审材料后审问题(联系材料审问题)。两者应互相配合,仔细阅读理解。一般来说,针对同一材料所设问题涉及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什么)和解决问题(主要是怎样做)时,两问之间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结合材料,回归教材答题
  
  结合材料就是要将材料与问题结合起来,搞清材料与问题的联系点,照应点、和结合点,从而进一步确定运用知识的范围。不能脱离材料,乱搬教材中的内容,费力不讨好。这样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回归教材,是因为分析说明题的重点就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会学生在答题时要本着“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原则,围绕问题,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根据问题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教材,答案只停留在重复解释材料表面内容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中考政治的主观性试题所选用的背景材料大多是教材中没有的,但其中蕴涵的道理仍然离不开教材知识,回归教材就是把从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如关键词语)同所学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找出相关的知识点,为组织答案打好基础。回归教材时要注意全面性,有时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会跨年级,跨课节,我们要注意多角度,多方面联系教材知识。在此环节,要特别注意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四、理清思路,准确作答
  
  答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前面三步的要求用文字准确地写在试卷上,在找准知识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完整组织答案。知识点要全面、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晰、结论要正确。
  做好这一步,首先要在脑子里理清答题思路,列好答题提纲。第二、知识点全面,没有遗漏,如果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应考虑主次与先后,并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案序列化,分条写出答题的要点或答案内容。第三、语言精练规范,多用政治术语。尽量要用教材中的语言。第四、要用规范的文字书写,字迹工整,语句完整。第五、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生活。
  例题:在对2007年徐州市高考状元耿海洋进行访谈时,他这样说道:“在学习中,我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问,我从不放过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盲点,即使它是微不足道的,或者根本在高考中考不到的内容,我也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且习惯于做笔记和改错题。在生活中,我坚持着一句话,“在学习上向最刻苦的学生学习,在生活上向最艰苦的学生学习,我不与别人比吃比穿,只比学习。”长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使耿海洋摘取了徐州市的高考桂冠。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说明的是习惯对人的影响重大,要养成好习惯。然后根据问题,回归教材,联系知识点作答,解答2需要从习惯的影响、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好习惯等角度进行说明。最后,整理答案,注意条理清楚,语言准确。
  (参考答案:1、说明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2、(1)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而坏习惯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2)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影响着人的行为。(3)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4)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的可行的计划;培养好习惯必须有毅力;培养好习惯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这四步解题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够正确把握解题的思路、技巧,这类试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如何才能在最后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
期刊
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一级、二级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篇阅读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是一种从整体入手,把单词融入句子,展现给学生以完整的语言概念的教学活动。通过英语语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获取所需信息,了解多元文化,享受阅读过程,养成阅读习惯,开启人生智慧
期刊
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如何有效地使用也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使用的必要性    人的感受由于受到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将会出现一种适应,一个腔调讲到底,一种方式讲到头,会使学生的视听产生适应性。在教学中为防止这种消极的适应现象,往往要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
期刊
【摘要】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和形式。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通过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关键词】 创新能力;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
期刊
【摘要】 最有效的历史学习应在遵循认知规律与历史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对教科书所涉及的两方面内容、两大类知识进行结构性重组,使学习者根据认知结构的重组线索来提取知识;根据历史阐述的文本来获得并丰富历史认识;再根据新情境中的练习来掌握历史。  【关键词】 重组教材;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历史教科书有一系列的历史叙述,它简略地有选择地呈现了历史事实,依照历史本身的因果发展逻辑加以表述。历史事实和历史研
期刊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试验区已经实施,这期间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
期刊
【摘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历史教材发生深刻变化,其教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功能日益突出。历史教材功能的转变要求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何使教材的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历史教材;课程标准;教材重组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许多教师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现代媒体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又是十
期刊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一、复习的种类    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
期刊
一、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