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让学生的思维如瀑激荡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5月6日至8日,来自江苏各地的500余名一线初中教师齐聚美丽的宜兴外国语学校,参加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5门学科,40节课,说课评课,对话研讨,活动现场智慧碰撞,精彩纷呈。我们分两期精选部分一等奖教师的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文章,以专题的形式再现精彩,敬请关注。
  《壶口瀑布》属于游记类散文。针对该类文本,笔者除了抓住文体基本要素(游踪、所见、所感)进行教学,更意在揭示文字后面的深层内涵,通过不同角度问题的铺设和引发,组织学生开展思维训练活动,让游记类文本教学走向深入。
  一、体现源本性方位视角的询问
  “源本性方位视角”指向的是学生最根本、最本质的需要。学习游记就是一场特殊的“旅游”。教学本课,笔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有没有想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文本没有人的参与就是一堆无用的信息,参与度越高,所获信息量越大。学生进入了文本才能发现、探究,文本主旨走进了学生心里,他们才能收获、成长,故“人”“本”融合度越高,教学效度就越高。笔者结合该篇所属单元导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等表述,激发学生“求知欲”“生命成长”“精神完善”等深层动机。意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自然结合自我实际和成长需要,将学习内驱力引到更高的层域。
  二、于游记“不经意处”的巧问
  上课伊始,提问过重过轻都不好,而宜巧。一开始,笔者发现了两个“不经意处”。第二小节中:“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第三小节中:“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这不是直接描写瀑布,而是借用他人的话,似是“闲来一笔”。但是文章中居然接连出现两次,且无论是描写内容还是方法基本一致。这就值得去关注、揣摩了。在微型小说创作中,有一种方法叫“相似性思维”,是指作者机智地通过“相同的底蕴”而建立起不同时空材料之间的艺术联系。不难看出,这两处就是带有“相似性思维”的创作,极具探究价值。但如果直接从写作技巧、文学创作去设计问题,学生很可能失去探究的好奇心,且因难度过大而无所适从。于是笔者首先问了一个寻常但又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两处“有人说”的句子去掉也读得通,但真的能去掉吗?这样,避开抽象的写作手法的讨论,通过简易的比较阅读,引发学生用“已有经验”点燃思维。果然,学生自然被引到了景物特征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上,然后教师顺势讲到“相似性思维”的创作手法,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又获得了文学熏陶。
  三、顺着游记脉络的叩问
  游记散文的景物特征变化是文章的脉络。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曲径通幽中接近答案。基于先前的两处“有人说”为什么不能去掉的提问,学生知道了瀑布的主要特征是“凶险无比”。笔者顺势而为,针对本游记的写作脉络叩问:“凶险无比”是作者最初对壶口瀑布的感受,那么一直是这样的印象吗?后面哪些句子集中写了他的感受?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进一步地深入探究,让其本着对求知欲不断满足的愿望潜入文本中,获得文本整体感知。
  指向整体把握游记脉络的教学问题铺设,要让该环节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除了和后面的教学要建立系统的逻辑关系,还要从前面的教学环节自然地“生发而出”,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审美和验证。
  四、以简驭繁的浅问
  游记类散文往往描写内容丰富,句式多变,方法多样。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让学生充分领会有一定难度。如《壶口瀑布》第四小节,笔者发现瀑流的路线是有变化规律的,于是设想由作者的“游踪”引申到瀑布的“流踪”,意图让学生发现该小节的层次和写作规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流踪”的寻找并不理想。于是笔者调整了思路,由创设性提问改为“浅问”:本小节可以分为几层?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积极寻找行文规律进行判断推理,果然很快分清了层次,并且有了对写作规律的发现。于是师生共同总结出:该小节的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散到聚,虽未明写视角,却隐含其中,层次清晰。
  五、游记欣赏背后的追问
  游记类散文的文句欣赏是教学过程的主打,但因为其美景、美句多存,往往易诱导师生单纯欣赏,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只是在写得美的“其然”上下功夫,而对于为什么写得美的“所以然”多有忽略。
  笔者教学时力求避开以上弊端。黄河水“柔中有刚”部分描写生动传神。在提问了“哪些字表现了‘柔中有刚’”后,笔者继续追问:“柔中有刚是如何炼成的?”无独有偶,接下来作者又描写了瀑布的“伟大性格”,于是笔者在提问了“瀑布的伟大性格是怎样的”之后,继续追问:“这‘伟大性格’又是如何炼成的?”两个“如何炼成的”追问,带领学生由景物特点的表象审美,进入深层的理性审美。
  文本的审美教学,要有问题层级铺设,“赏”“析”并进,在进一步追问的环节中,引导学生思维进入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是由情到思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被不断激活、训练提升的过程。
  六、指向精神成长的拷问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垫底”。但从语文学习到精神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融合化学反应,而绝非简单相加的数学过程。壶口瀑布的性格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师以说教式传递给学生是省时省力的,但效果可想而知。笔者在阅读到瀑布“柔中有刚”的特点时生发了联想,耳畔隐约传来《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文本中“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和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两者是多么相似啊!于是,笔者设计了意在引发学生情感深刻体验的问题:同学们读一读这里,想到了国歌中的哪句歌词?大家唱一唱,再读一读;读一读,再唱一唱。国歌雄壮的旋律与精彩的文本水乳交融。学生在反复唱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那种看似柔弱下的不屈不挠,壶口瀑布蕴藏的民族精神彰显而出。
  在教学的最后,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正反方辩论的环节:既然黄河遇到如此多的“崎岖坎坷”,那么这些到底好不好?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好的,因为它成就了黄河的伟大性格”。笔者充当了反方:既然是好的,为什么人们的祝愿都是“一帆风顺”“平平安安”?这下子学生的思维真正进入了思辨的激流。
  思维是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提出的问题就是扔出去的石头,这块块石头的质地、大小,扔的角度、远近、落点等取决于问题的铺设,它让学生的思维或激活,或聚焦,或拓展,或激扬,如曲水流觞,如瀑流跌宕。笔者以《壶口瀑布》的教学点滴体会为例仅是管窥一斑,游记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课堂思维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研究。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教科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吴爱钧工作室是江苏省领航名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工作室,领衔人吴爱钧为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16名,来自泗阳县教研室和各初中学校。  工作室以“用心做品质教育,用爱为模范人师”为核心理念,引领教师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温度语文”实践为抓手,创设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相互支持、协作的学习环境,力求成为教师成長的摇篮,教学示范的窗口,教学交流的平台,教育改革的论
期刊
摘要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首要任务是学会备课。备课的呈现方式一般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一般包含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关键词  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教学设计是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进程。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
期刊
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水平成了学校发展的瓶颈。于是,学校积极探索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向,通过校内外培训、骨干示范引领、课题科研突破等途径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以强师提能为核心,优化团队建设  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并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  为开拓教师们的视野
期刊
摘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科主题活动是必要且可行的。在学科主题活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情感,并做好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为保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优先选择学生高度参与的组织形式;活动开展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实现价值导行。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主题活动 价值导行  学科主题活动是指把活动和学科内容相结合,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
期刊
摘要  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了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鍵词  初中历史 大数据 精准教学  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数据助力精准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学校提出
期刊
初中数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学数学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在数学思维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以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辅助课程,是初中阶段国家数学课程的一种补充。初中数学实验的类型,概括起来有三种:验证型、理解型、探索型。验证型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检测、验证已得结论或猜想的正确性,从而更直观地获得对数学知识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三只猫在家中的地位。  2.在矛盾冲突中,体会“我”对第三只猫前后不同的感情。  3.比较不同人对猫的态度,探讨人性的复杂,反省如何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对第三只猫前后不同的矛盾感情。  2.探讨人性的复杂,反省如何善待生命。  【教学流程】  一、比较分析:哪只猫最受宠爱  师:郑振铎的《猫》,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阅读全文之后,
期刊
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对逻辑推理的经历主要是以直观猜想为主的规律探寻,是“经验型”思维,缺少理论支撑,逻辑性不强。初中数学“公理”“定理”“概念”等知识增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要逐渐过渡到“理论型”逻辑推理阶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障碍,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本文根
期刊
一、背景分析  “学材再建构”是李庾南老师倡导的“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师生根据学习任务,为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对各种显性学材和隐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  在“二次函数”起始课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法是从大量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然后研究定义并对定义进行强化练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几乎是前面一些问题的再练习。由于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后,对研究函数的基本
期刊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青岛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第5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角、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定理的证明。学生既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又需要学习掌握首次引入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掌握定理的证明、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培养逻辑思维和符号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方法的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