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问题 改革方向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它在70年代末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初步诊治;这一时期农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卫生部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这比80年代末的5%有一定的提高,但与70年代90%以上的合作医疗覆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矛盾,也是造成合作医疗制度恢复受挫的原因之一。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是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往往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再加上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和对立,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国家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只是靠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从来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结果,富的农民不愿意加入,穷的又搞不起,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对乡、村干部管理合作医疗基金缺乏信任,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和乡医的医疗水平及个人品质也不太信任。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保险对象。试行方案规定的保险对象为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且不说“国家供应商品粮”的表述随着粮改政策的推行早已失去意义,就其所确认的保险对象覆盖范围来看,它是坚持农村各类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方向的。所谓一体化,是指凡非城镇户口的公民,不论务工务农当干部,都实行同一制度,统一管理,即不是各搞一套。这一提法基本适应当时农村劳动力具有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的现实,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已日渐不合理,它显然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养老保险,而这“二者是有着重大区别的。”
(二)关于资金筹集模式我国各地农村实践基本遵循了试行方案中有关资金筹集模式的原则性规定,即:“资金筹集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它认为农村人口绝对数很大,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很大,老龄化高峰期老龄人数还要成倍增加,养老资金需求非常巨大。然而,农村经济基础差,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国家财政又很困难,建立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由国家和集体包揽,故而特别强调农民个人责任,坚持个人交费为主的原则。
(三)关于养老基金的账户设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采用预筹积累方式筹集,按农村缴费人口单设个人账户,其好处是给了农民清晰的产权,让他们不会有被“归大堆”的顾虑,以保证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互济性。由于没有统筹账户,个人未来的养老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缴存积累及有限的增值收益,对于收入有限的中年农民来说,这个制度的吸引力是不大的。
三、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这一基本制度框架的建立应该充分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将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考虑在内,着重建设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使得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同时将原有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二)采用分层分类办法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因人、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建立不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三)财政要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成本支出。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应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史锦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路[J].开放导报,2007(6).
[2]史维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7(6).
[3]李逸波。胡灵红.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
[4]谢元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当代财经,1998(6).
[5]邓志旺.励丹霞.浅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1(2).
[6]谢元态.从中国农民的“四个伟大创造”看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目标模式与发展对策[J].投资与合作,1999(4,6).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问题 改革方向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它在70年代末期“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使广大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匮乏、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同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了初步诊治;这一时期农民医疗卫生保障的水平是非常低下的。
卫生部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这比80年代末的5%有一定的提高,但与70年代90%以上的合作医疗覆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有关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矛盾,也是造成合作医疗制度恢复受挫的原因之一。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是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往往由地方政府自主决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再加上地方、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和对立,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仅仅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国家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只是靠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进,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从来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结果,富的农民不愿意加入,穷的又搞不起,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对乡、村干部管理合作医疗基金缺乏信任,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和乡医的医疗水平及个人品质也不太信任。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保险对象。试行方案规定的保险对象为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且不说“国家供应商品粮”的表述随着粮改政策的推行早已失去意义,就其所确认的保险对象覆盖范围来看,它是坚持农村各类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方向的。所谓一体化,是指凡非城镇户口的公民,不论务工务农当干部,都实行同一制度,统一管理,即不是各搞一套。这一提法基本适应当时农村劳动力具有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的现实,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已日渐不合理,它显然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养老保险,而这“二者是有着重大区别的。”
(二)关于资金筹集模式我国各地农村实践基本遵循了试行方案中有关资金筹集模式的原则性规定,即:“资金筹集坚持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它认为农村人口绝对数很大,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很大,老龄化高峰期老龄人数还要成倍增加,养老资金需求非常巨大。然而,农村经济基础差,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国家财政又很困难,建立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由国家和集体包揽,故而特别强调农民个人责任,坚持个人交费为主的原则。
(三)关于养老基金的账户设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采用预筹积累方式筹集,按农村缴费人口单设个人账户,其好处是给了农民清晰的产权,让他们不会有被“归大堆”的顾虑,以保证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互济性。由于没有统筹账户,个人未来的养老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缴存积累及有限的增值收益,对于收入有限的中年农民来说,这个制度的吸引力是不大的。
三、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这一基本制度框架的建立应该充分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将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考虑在内,着重建设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使得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同时将原有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二)采用分层分类办法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因人、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建立不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三)财政要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成本支出。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应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史锦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路[J].开放导报,2007(6).
[2]史维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7(6).
[3]李逸波。胡灵红.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
[4]谢元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当代财经,1998(6).
[5]邓志旺.励丹霞.浅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1(2).
[6]谢元态.从中国农民的“四个伟大创造”看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目标模式与发展对策[J].投资与合作,19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