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维和我们不同在哪里?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所以,孩子平时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地体会。
  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道:“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实施破坏不是错
  生活镜像: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探索的动力。
  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生活镜像:
  艺可妈觉得很奇怪:给艺可讲《灰姑娘》的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艺可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镜像:
  甜甜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甜甜黏着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为了女儿培养独立性,他们甚至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黏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其他文献
台湾绘本专家杨茂秀曾说:“绘本像是大地,图是大地上的风景,而文是大地上的路。图或风景会拉住你,仿佛不断轻声提醒你‘慢慢走,好好欣赏,不要急,急躁并不好,再看我一眼,不要急着翻页。’而文是路,路与文仿佛会呼唤你‘快往前走,前面还有许多精彩的东西,翻页,读下去。’”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阅读无字书过程中,总有这样一些困惑:无字书满是画面,一个字都没有,怎么给孩子讲啊?从哪儿开始讲起呢?我的态度是,要慢慢
期刊
我的青蛙王子  我给豆豆读绘本故事《青蛙王子》。故事讲完了,我问女儿“你知道妈妈的青蛙王子是谁吗?”女儿抿嘴一笑,说:“是爸爸啊!他对妈妈说,呱呱呱,呱呱呱,我会给你挣小钱。”我有些惊讶,接着问女儿:“那你将来的青蛙王子是什么样?”“呱呱呱,呱呱呱,我会给你挣大钱。”  让我好感动  我让豆豆去睡觉,自己在客厅里玩iPad。正玩着高兴,豆豆忽然跑了过来,说:“妈妈,熬夜会变老,所以我可不想让你变老
期刊
女儿像个小淘气一样总是一刻不停,永远精力充沛。刚打扫好的房间,转眼玩具满地。我做家务时,她也总是缠着我,给我“帮忙”,使得我事倍功半。还经常出些小状况:“我不小心弄碎了妈妈的杯子。”“妈妈我把你洗好的菜掉在地上了!”真是不让人省心。家长开放日时,从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受到了启发,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做家务”变成“玩游戏”呢?于是,我开始了如下尝试:  洗衣服  该洗衣服了,我让女儿四处收集衣物,爸爸
期刊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妈妈,她的孩子叫娃娃,当时是两岁8个月。娃娃的妈妈那时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娃娃虽然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但是有一个坏毛病,她用过的东西、玩过的玩具,不喜欢收拾。比如:午睡起床,妈妈对娃娃说:“娃娃做个乖宝宝,把自己的小被子叠起来好不好?”娃娃通常都会随意地摇摇头,不理妈妈。再比如:玩玩具的时候,如果妈妈说:“娃娃,我们要吃饭了,你把玩具都收回到玩具箱好不好?”娃娃还是会摇摇头,跑
期刊
常常听到有人这样告诫家长:发现孩子毁坏了东西,绝对不能批评,因为孩子毁坏东西是在“探索”“研究”。若要批评,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好像一批评就会批掉一个“科技新星”。但细一琢磨,还是有点儿片面和武断。因为,孩子毁坏东西,有时是好奇,但并不都是。  小孩子毁坏东西的现象的确是常有的。比如,好好的一本书,“刺啦”地一声给撕毁了;好好的一个玩具,给拆得七零八落;
期刊
心理案例:小伙伴搬走了  鲁鲁与住在楼下的女孩西西是好朋友。鲁鲁每次从幼儿园回来,都会高高兴兴地找西西一起做游戏。这已经成为鲁鲁的一种习惯。  可是,前不久,西西家突然搬走了。在西西搬走的那天下午,鲁鲁从幼儿园回来,他还是像往常那样高高兴兴地去找西西。可是鲁鲁这次敲门,西西家的门却没有开。鲁鲁的爸爸告诉他,西西家已经搬走了。当鲁鲁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离开,呆呆地站在西西家门口许久,才低
期刊
鼓励孩子是个脑力活儿。  云儿在画画,画完以后拿起作品给我们看,眼睛里闪烁着寻觅知音的炙热光芒,我立刻放下手里的事,凑过去仔细地端详。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组织好语言,然后抬起欣喜的双眼迎向云儿炙热的目光:“你画的是一片草地,草枯黄了,有几只麻雀在草地里玩,对吗?”云儿兴奋地看着我,幸福地晃着脑袋说:“是的。小草……小草黄了……麻雀没有吃的了!”“麻雀饿了吗?”“是的。”她把纸拿回去,又画了几个小黑
期刊
搬家后,苒苒特别高兴,因为她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粉红色的独立小屋。她喜欢在自己的小屋里画画、写字,并与我们分享她的作品。  有一天,苒苒上学后,我到苒苒屋子里替她整理文具,看到苒苒竟然把她画的画用透明胶粘到了墙上。我有些生气,对妻子抱怨说:“看看女儿干的好事,居然把透明胶拿来粘到墙上,那样做会把墙纸粘坏的!她放学回来,我一定要严厉批评她。”妻子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在墙上粘绘画作品表明她对自己
期刊
现在的电子游戏、玩具具有刺激孩子感官的各种功能,这也正是商家吸金的法宝之一。我们曾无数次地在大街上看到,某个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赖地不起。那么,如果不让孩子去玩具店买玩具,我们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就不快乐了呢?  还在意意几个月大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孩子的快乐从何而来。  那天,意意趴在床沿上,很专注地用手指将一个小瓶子推倒,然后把它扶起,又推倒!如此反复,意意就这样一个人不停地咯咯大笑。孩子
期刊
儿子属于不爱劳动型,我每次干活,让他帮忙,他都极不情愿。  这个周末,我和儿子都休息。我接上一盆清水,开始洗衣服。我倒上洗衣液,一边哼着歌,一边搓起来。站在旁边玩小水枪的儿子,突然停下,眼睛看着我的水盆发呆。我故意放慢速度,把衣服揉搓出声音,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手,我便故意用点力,“噗—噗—噗,噗—噗—噗”,我一边唱着洗衣歌,一边有节奏地洗着,泡沫越来越多,衣服被掩盖起来了。他索性蹲下来,看着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