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十七大报告中对现阶段实现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和要求。从统筹城乡的视角理解社会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城乡统筹”,着眼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路径,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从而实现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 社会发展 机制释义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对现阶段实现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和要求。从统筹城乡的视角理解社会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城乡统筹”,着眼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路径,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缩小、消除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释义
关于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学术理论界多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刘奇、王飞指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突破点在县域,重点在统一、协调;①宋鸿远等人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分割、财税制度缺陷、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等方面讨论了阻碍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原因;②赵国栋则从政府职能和政府角色扮演的角度作了阐释。③而具有针对性的,从社会发展,尤其是发展的机制角度来探讨城乡统筹目前还没有。政府则把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等同或结合起来看待,认为社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公共事业等社会领域内的各个具体层面,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就是要对这些具体方面进行统筹和协调。
综合上面的观点,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应该从狭义的层面来理解,即与经济领域发展相对应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了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统筹、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整合与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的统筹以及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协调等。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努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缩小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社会发展机制的涵义
要实现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统筹的机制安排。它作为实现城乡联动并进、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关于社会发展机制范畴的界定,目前在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陈吉强把社会发展机制界定为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准则和原理,主要是指社会稳定机制、社会协调机制、社会同步机制和社会创新机制;④严家明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运行过程中自觉地趋向于合乎生产力发展的那种作用联系,它涵盖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公正实现的程度这两方面的内容;⑤贾高建把社会发展机制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群,即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整合机制、协调机制、控制机制、防护机制;⑥杨信礼则把社会发展机制与社会动力机制等同;⑦王晓林对社会发展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把社会发展机制看作是多个具体社会机制组成的机制群,在动力机制与整合机制这两大二级机制下面又各自包含了社会驱动机制、社会创新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社会协调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防护机制等。⑧此外,还有学者从经济发展等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发展机制归结为经济运行机制。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机制是多种手段和机制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结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社会发展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社会发展机制理解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出对社会发展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对社会发展机制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而对社会发展机制的要求不同最终可能会使社会发展模式不同。但不管是从哪种角度来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的机制,有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实际”,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存在现实、遵守社会运行规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机制,并在实践的
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加以丰富和完善。
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新内涵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重点在对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均衡与协调上,它的出发点是“城乡统筹”,落脚点是“统筹发展”,即通过统筹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体现统筹。因此,体现在机制方面,要求既要用好社会发展的一般机制,更应当赋予它新的内涵。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新内涵主要包括社会统筹、社会协调与社会回应。其中,社会统筹是指对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发展作整体性、全局性的布置;社会协调是指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中,对各种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关系和利益失衡的情况进行沟通、调整与调和,使整体的发展状态达到平衡;社会回应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政府对社会作出的回应;二是社会多元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作出的回应。这些关于统筹社会发展机制的新内涵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内涵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机制体系,包括统筹机制、整合机制、协调机制、回应机制、激励机制、防控机制。
创新与完善整合机制,构建适合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利益格局与资源配置模式。一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城乡资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在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安排、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的结合与互补。要优先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切忌因整合而出现“城市将农村同化、城市把农村整合、城市越发达、农村越落后”这样的马太效应;实践过程中要找准整合的难点和关键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形成整合的联动效应;二是要对政府内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整合,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行政结构,构建更加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度的政府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整合途径。
创新与完善帮扶机制,构建“以城带乡、以城促农”的统筹发展路径。一是帮扶的范围要扩大。帮扶的对象不仅限于贫困落后地区和贫困弱势群体,可以在一些有基础、有潜力的地方,率先进行试点,形成城市与农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同时,帮扶方式上要进行创新,通过城区资金、技术、项目、人力资源向郊县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二是政策的帮扶力度要加强。政府要加强对社会重点领域的政策性投入,通过促进这些领域的优先发育来带动其它领域的发展。同时,为防止政策性帮扶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一些漏洞和避免帮扶中的“政策矛盾”,还要加强帮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要对一些帮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查研究与总结,保证帮扶政策的力度与效度。
创新与完善协调机制,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统筹面,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向农村尤其是向郊县延伸;在缩小城乡社会差距的过程中,注重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如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素质发展相结合,自治方式与当地民风民俗相结合,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等。二是要健全与完善社会争端解决机制。要在政府各部门间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遇到问题不相互推诿、相互推责。政府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协调与沟通,将发展的意图与目的向社会进行更加公开透明的交待,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与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编织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安全网。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风险预防机制: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对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归级;对利益受损群体和不满群体的情况、数量进行调查和摸底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预案的编制,做好风险应对的前期准备。二是要加强制度性的监管和规范,防止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向公民身上转移,从而降低和削弱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建立城乡联动的风险应急体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应急机构;打造城乡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的现代化平台;培训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以及城乡应急力量的统筹调配与使用等。其中,重点加强农村应急设施的建设,加大城市应急力量对农村的支援,培育和发展农村自己的应急队伍,提高农村的应急管理水平。
上述几大机制分别从社会发展的资源配置、动力需求、冲突解决以及风险防范等四个层面对社会发展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它们既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外在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机制体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为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提供机制上的保障。(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注释
①刘奇,王飞:“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9月。
②宋洪远等:“统筹城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的农村问题和未来的政策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③赵国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④陈吉强:“社会发展机制略论”,《探索》,1993年第4期。
⑤于真、杜云波、严家明等主编:《社会机制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
⑥贾高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五种主要机制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5卷第3期,2001年8月。
⑦杨信礼:《发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⑧王晓林:《社会发展机制优化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统筹城乡 社会发展 机制释义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对现阶段实现我国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和要求。从统筹城乡的视角理解社会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城乡统筹”,着眼于“社会发展”,通过制定有效的机制路径,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缩小、消除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释义
关于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学术理论界多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刘奇、王飞指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突破点在县域,重点在统一、协调;①宋鸿远等人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分割、财税制度缺陷、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等方面讨论了阻碍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原因;②赵国栋则从政府职能和政府角色扮演的角度作了阐释。③而具有针对性的,从社会发展,尤其是发展的机制角度来探讨城乡统筹目前还没有。政府则把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等同或结合起来看待,认为社会发展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公共事业等社会领域内的各个具体层面,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就是要对这些具体方面进行统筹和协调。
综合上面的观点,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应该从狭义的层面来理解,即与经济领域发展相对应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它主要包括了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统筹、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整合与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的统筹以及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协调等。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努力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缩小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
社会发展机制的涵义
要实现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统筹的机制安排。它作为实现城乡联动并进、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关于社会发展机制范畴的界定,目前在学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陈吉强把社会发展机制界定为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准则和原理,主要是指社会稳定机制、社会协调机制、社会同步机制和社会创新机制;④严家明认为,社会发展机制是社会运行过程中自觉地趋向于合乎生产力发展的那种作用联系,它涵盖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公正实现的程度这两方面的内容;⑤贾高建把社会发展机制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社会机制群,即社会发展的驱动机制、整合机制、协调机制、控制机制、防护机制;⑥杨信礼则把社会发展机制与社会动力机制等同;⑦王晓林对社会发展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把社会发展机制看作是多个具体社会机制组成的机制群,在动力机制与整合机制这两大二级机制下面又各自包含了社会驱动机制、社会创新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社会协调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防护机制等。⑧此外,还有学者从经济发展等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发展机制归结为经济运行机制。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社会发展的机制是多种手段和机制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结合。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社会发展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社会发展机制理解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出对社会发展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对社会发展机制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而对社会发展机制的要求不同最终可能会使社会发展模式不同。但不管是从哪种角度来理解和阐释社会发展的机制,有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实际”,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社会存在现实、遵守社会运行规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机制,并在实践的
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加以丰富和完善。
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新内涵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重点在对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均衡与协调上,它的出发点是“城乡统筹”,落脚点是“统筹发展”,即通过统筹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体现统筹。因此,体现在机制方面,要求既要用好社会发展的一般机制,更应当赋予它新的内涵。笔者认为,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机制新内涵主要包括社会统筹、社会协调与社会回应。其中,社会统筹是指对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发展作整体性、全局性的布置;社会协调是指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中,对各种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关系和利益失衡的情况进行沟通、调整与调和,使整体的发展状态达到平衡;社会回应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政府对社会作出的回应;二是社会多元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作出的回应。这些关于统筹社会发展机制的新内涵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内涵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机制体系,包括统筹机制、整合机制、协调机制、回应机制、激励机制、防控机制。
创新与完善整合机制,构建适合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利益格局与资源配置模式。一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城乡资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在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安排、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的结合与互补。要优先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需求,切忌因整合而出现“城市将农村同化、城市把农村整合、城市越发达、农村越落后”这样的马太效应;实践过程中要找准整合的难点和关键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形成整合的联动效应;二是要对政府内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整合,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行政结构,构建更加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度的政府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整合途径。
创新与完善帮扶机制,构建“以城带乡、以城促农”的统筹发展路径。一是帮扶的范围要扩大。帮扶的对象不仅限于贫困落后地区和贫困弱势群体,可以在一些有基础、有潜力的地方,率先进行试点,形成城市与农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同时,帮扶方式上要进行创新,通过城区资金、技术、项目、人力资源向郊县转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二是政策的帮扶力度要加强。政府要加强对社会重点领域的政策性投入,通过促进这些领域的优先发育来带动其它领域的发展。同时,为防止政策性帮扶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一些漏洞和避免帮扶中的“政策矛盾”,还要加强帮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要对一些帮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查研究与总结,保证帮扶政策的力度与效度。
创新与完善协调机制,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统筹面,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向农村尤其是向郊县延伸;在缩小城乡社会差距的过程中,注重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如在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素质发展相结合,自治方式与当地民风民俗相结合,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等。二是要健全与完善社会争端解决机制。要在政府各部门间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遇到问题不相互推诿、相互推责。政府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协调与沟通,将发展的意图与目的向社会进行更加公开透明的交待,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创新与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编织城乡社会统筹发展的安全网。一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风险预防机制:对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对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归级;对利益受损群体和不满群体的情况、数量进行调查和摸底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预案的编制,做好风险应对的前期准备。二是要加强制度性的监管和规范,防止社会发展中的风险向公民身上转移,从而降低和削弱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建立城乡联动的风险应急体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指挥、联合行动的应急机构;打造城乡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的现代化平台;培训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以及城乡应急力量的统筹调配与使用等。其中,重点加强农村应急设施的建设,加大城市应急力量对农村的支援,培育和发展农村自己的应急队伍,提高农村的应急管理水平。
上述几大机制分别从社会发展的资源配置、动力需求、冲突解决以及风险防范等四个层面对社会发展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它们既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外在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机制体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为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提供机制上的保障。(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注释
①刘奇,王飞:“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9月。
②宋洪远等:“统筹城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的农村问题和未来的政策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③赵国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④陈吉强:“社会发展机制略论”,《探索》,1993年第4期。
⑤于真、杜云波、严家明等主编:《社会机制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
⑥贾高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五种主要机制探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5卷第3期,2001年8月。
⑦杨信礼:《发展哲学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⑧王晓林:《社会发展机制优化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