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组队 第一层面 第二层面
以群众性为主的合唱训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因为它是把众多的对音乐近乎无接触的人们组织到一起开展训练,同时,合唱训练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多彩性,人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都能在合唱的训练中得到加强,此外,对于提升人们的意识品评层次,激发人们对美丽声音的渴求,都是非常积极的。
合唱训练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的合唱,其次是一般通俗意义上的群众性的合唱形式,现就群众性合唱训练中的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唱队的组建
合唱队员的组建是开展合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组建时要充分做好预案,如自己所要组建的合唱队的规模是什么?小合唱还是大合唱?进而决定人员的选拔。一般来讲,小合唱规模的优势在于表现精致、优美的作品,大合唱(一般80人以上)的优点在于适合表现宏伟、雄壮的情境内容。在考虑好队伍规模之后,就要进行人员的选拔,在选拔队员时,一定要注意首先保证的是音准把握好的人,而对于“跑调”的人是一定要排除去的,因为他们在队伍中会极大的干扰其他队员,尤其是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人来讲,他们自身抗干扰能力就低,所以,极易被别人的旋律“领走”,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把好关,有必要做的工作是一名一名队员进行筛选。
二、合唱知识讲解
合唱队组建起来以后,跟随而至的工作是进行基础的合唱知识讲解。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多余的工作,因为很多的合唱队员都喜欢以“非专业”的队员自居,习惯于别人怎么講,自己照做就行,降低对自己要求,喜欢所谓的“简单”,孰不知,这些工作做好,在以后的训练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合唱中的气息要求,音色要求,平衡,对比等,要让大家明白,合唱不仅仅是合唱,要让这些意识贯穿于整个合唱训练之中。
三、训练
合唱基础知识跟队员讲明白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合唱训练中第一个层面的要求,也就是对节奏、旋律、歌词方面的学习与训练,节奏的训练一定要仔细,应该让队员都能有节奏的意识,能模打简单的节奏,对于旋律中特殊的节奏,应结合作品,采用对比等方法,让队员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不同意义,进而加深对节奏的掌握与理解。对于旋律的训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音准的把握,二是音域的解决,对于音准的把握,一定要在训练开始起,就加入旋律的视唱训练,通过谱子来解决对于部分音准把握不好的地方的学习,这是治根之举,不主张用一遍遍重复教唱,同时在音准训练方面要多加强音的距离方面的提示,如楼梯、村庄等比喻,使队员能够相对直观的理解和把握音准,而对于旋律训练中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音域的问题,则主要是通过练声解决,对于歌词方面的记忆,在合唱训练中则应要求队员尽快做到熟记歌词,这样可以更好的去把握旋律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四、解决问题
在解决了节奏、旋律、歌词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就应进行第二个层面的工作了。主要是解决对比、平衡、音色、统一的问题。对比问题,主要是从速度的快慢对比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来进行,速度的对比,很多作品是通过节拍的变换体现的。这时首先应该明确节拍隐含的速度的要求,要交代给队员,同时一些作品速度变化时有特殊的标记,训练的老师一定要把作者的意图告诉队员,可结合歌词、旋律进行讲解,而对于力度的对比,也应该首先把节拍强弱规律告诉队员,同时对于力度变换的原因、表现特点,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比方式讲解给队员。至于平衡,则主要是从四部或六部的队员比例,乐队与合唱队的音响平衡作处理,对于易存在问题的声部,也可以通过相对的人数的调整来达到强化的目的,声音的平衡是合唱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合唱队只能听到一个声部或只能听到伴奏,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指挥在训练过程中应要特别注意平衡音色、音量。
五、结语
在解决了节奏、旋律、歌词等第一层面的问题与对比、平衡、统一等第二层面的问题后,对于合唱训练来讲,基本可以达到较好的合唱水平,对于以群众性为基础的合唱来讲,现在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多彩的动作来辅助表现作品内容,这些都是有益的补充。
古人有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是最好的诠释音乐的乐器,而合唱艺术因其巨大的声音对于人的凝聚力、感召力,艺术美得感染力,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从专业性极强的合唱还是到群众性的歌咏大合唱,无不给人以力量美、柔情美等多种艺术美的享受,让我们喜爱合唱、投身合唱、感受合唱、体验合唱、进而享受合唱。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意]费·兰皮尔蒂著.李维渤译.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关键词】组队 第一层面 第二层面
以群众性为主的合唱训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因为它是把众多的对音乐近乎无接触的人们组织到一起开展训练,同时,合唱训练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多彩性,人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都能在合唱的训练中得到加强,此外,对于提升人们的意识品评层次,激发人们对美丽声音的渴求,都是非常积极的。
合唱训练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一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的合唱,其次是一般通俗意义上的群众性的合唱形式,现就群众性合唱训练中的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唱队的组建
合唱队员的组建是开展合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组建时要充分做好预案,如自己所要组建的合唱队的规模是什么?小合唱还是大合唱?进而决定人员的选拔。一般来讲,小合唱规模的优势在于表现精致、优美的作品,大合唱(一般80人以上)的优点在于适合表现宏伟、雄壮的情境内容。在考虑好队伍规模之后,就要进行人员的选拔,在选拔队员时,一定要注意首先保证的是音准把握好的人,而对于“跑调”的人是一定要排除去的,因为他们在队伍中会极大的干扰其他队员,尤其是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人来讲,他们自身抗干扰能力就低,所以,极易被别人的旋律“领走”,所以,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把好关,有必要做的工作是一名一名队员进行筛选。
二、合唱知识讲解
合唱队组建起来以后,跟随而至的工作是进行基础的合唱知识讲解。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多余的工作,因为很多的合唱队员都喜欢以“非专业”的队员自居,习惯于别人怎么講,自己照做就行,降低对自己要求,喜欢所谓的“简单”,孰不知,这些工作做好,在以后的训练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合唱中的气息要求,音色要求,平衡,对比等,要让大家明白,合唱不仅仅是合唱,要让这些意识贯穿于整个合唱训练之中。
三、训练
合唱基础知识跟队员讲明白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合唱训练中第一个层面的要求,也就是对节奏、旋律、歌词方面的学习与训练,节奏的训练一定要仔细,应该让队员都能有节奏的意识,能模打简单的节奏,对于旋律中特殊的节奏,应结合作品,采用对比等方法,让队员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不同意义,进而加深对节奏的掌握与理解。对于旋律的训练,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音准的把握,二是音域的解决,对于音准的把握,一定要在训练开始起,就加入旋律的视唱训练,通过谱子来解决对于部分音准把握不好的地方的学习,这是治根之举,不主张用一遍遍重复教唱,同时在音准训练方面要多加强音的距离方面的提示,如楼梯、村庄等比喻,使队员能够相对直观的理解和把握音准,而对于旋律训练中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音域的问题,则主要是通过练声解决,对于歌词方面的记忆,在合唱训练中则应要求队员尽快做到熟记歌词,这样可以更好的去把握旋律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四、解决问题
在解决了节奏、旋律、歌词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就应进行第二个层面的工作了。主要是解决对比、平衡、音色、统一的问题。对比问题,主要是从速度的快慢对比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来进行,速度的对比,很多作品是通过节拍的变换体现的。这时首先应该明确节拍隐含的速度的要求,要交代给队员,同时一些作品速度变化时有特殊的标记,训练的老师一定要把作者的意图告诉队员,可结合歌词、旋律进行讲解,而对于力度的对比,也应该首先把节拍强弱规律告诉队员,同时对于力度变换的原因、表现特点,通过自己的语言,对比方式讲解给队员。至于平衡,则主要是从四部或六部的队员比例,乐队与合唱队的音响平衡作处理,对于易存在问题的声部,也可以通过相对的人数的调整来达到强化的目的,声音的平衡是合唱水平与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个合唱队只能听到一个声部或只能听到伴奏,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求指挥在训练过程中应要特别注意平衡音色、音量。
五、结语
在解决了节奏、旋律、歌词等第一层面的问题与对比、平衡、统一等第二层面的问题后,对于合唱训练来讲,基本可以达到较好的合唱水平,对于以群众性为基础的合唱来讲,现在越来越多的加入了多彩的动作来辅助表现作品内容,这些都是有益的补充。
古人有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是最好的诠释音乐的乐器,而合唱艺术因其巨大的声音对于人的凝聚力、感召力,艺术美得感染力,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从专业性极强的合唱还是到群众性的歌咏大合唱,无不给人以力量美、柔情美等多种艺术美的享受,让我们喜爱合唱、投身合唱、感受合唱、体验合唱、进而享受合唱。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意]费·兰皮尔蒂著.李维渤译.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