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要改变机械灌输、学生盲从接受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分析高中生语文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14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高中语文教学要摆脱对权威的盲从、思维定式的束缚,引导学生从灌输走向体验、从注入走向探究、从接受走向质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敢于想象的意识、乐于质疑的态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1.知识单向传输,学生思维被动。当前语文课堂依然是教师的“讲堂”,以“师问生答”为主要互动方式,缺少学生的独立探究、自由质疑,学生的参与度低、思维活动少,主动意识淡薄,常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沉闷。
  2.教师提问单一,质疑流于表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到高中阶段,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成为学生提问的主要内容,较少触及深层次的东西。
  3.应试观念作祟,迷信盲从权威。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对考分的追逐“乐此不疲”,为提高教学效率,大肆灌输结论。学生知识来源于教师讲解、手上的参考资料、网上收集资料,缺少消化的时间,更谈不上质疑了。教师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应试技巧的训练,学生每日完成大量的习题而缺少反思的时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或图画再现,或音乐渲染,或模型呈现,或角色表演,或设置疑问,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由此拉近新知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质疑。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者呈现有关荷花的诗文,让学生感受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感受优美景色的同时,产生疑问:夜深人静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去散步?一夜畅游,作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教师搭建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由某一内容开展辐射,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如在“长江三峡”的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李白曾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道出了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毛泽东也曾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作者刘白羽又是以怎样的心情乘船浏览长江三峡的呢?”
  2.创新教学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改变信息的单向传输,从教师独霸课堂走向学生共同交流,通过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思想、分享观点,让学生将问题与怀疑带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获得发展。如在《我与地坛(节选)》的教学中,教者摆脱机械地灌输结论,设计问题如下:“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介绍地坛的?这样介绍有何作用?写地坛古老荒芜的景象有何寓意?‘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到地坛的?为什么说‘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荒芜但不衰败的园子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文本,在交流中彼此分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如在《说书人》的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感受说书人的身世凄凉、命运悲苦。学生抓住说书人的长衫变化,“蓝布长衫——灰绿色——破长衫”,说明他生活艰辛,也为后面的穷困病死作铺垫。也有学生抓住语言描写:“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他能讲述动人的侠义故事,但却换不到一个馒头钱,从他的请求中显示生活的沉重与凄苦。
  3.提出质疑要求,教会质疑方法。学生由好奇产生质疑,须在经历思考的基础上产生合理的判断,才能问得有质量。(1)不能每疑必问。学生有了疑问,须先问自己,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逐渐理清头绪。仔细思考后仍无从下手,或不能罔下结论,再寻求他人帮助,经过点拨、交流,提高释疑解惑的能力。(2)不能为问而问。部分教师为“渲染”效果,将质疑变成一种形式,学生只提几个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问题。(3)掌握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有比较质疑,让学生将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发现的疑点进行质疑。也有追根质疑,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追根求源,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如《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学生从曲折情节中不断追问,感受主人公复杂而悲惨的命运,从心底呼唤永恒的和平,谴责不义的战争。还有自由质疑,学生在自读文本的基础上互问互答,如学生不能回答,则教师适时引导。如在《祝福》教学中,学生提出的质疑有:“全文写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何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祝福’为题?”“祥林嫂是怎么来到鲁镇的?为什么要逃出来?为什么不想再嫁?”“对于祥林嫂来说,丈夫死了儿子死了意味着什么?”学生的质疑可谓是五花八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往往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克服困难,解决疑惑。
  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开展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语文课堂因质疑而精彩纷呈。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在书面表达中突显其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传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关系, 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培养语感、逐步掌握语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能仅满足于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等纯语言方面的学习, 还应从文化入手,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正确掌握合乎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表达。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语言差异 书面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高中生物的开局之课。为了能将这一课上出精彩,既完成知识教学目标,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着重通过1个诗词导入和3个主要问题来组织
[摘 要]理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初中生德育工作并没有做到位,为了确保初中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介绍了理想教育和德育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针对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关于理想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工作 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95  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摘要]求通项公式是数列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题型。虽说题型变化多样,但也有较强的规律性。我们往往可用累加法、累乘法和構造法等求解。[关键词]解题策略 累加法 累乘法 构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