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来顺是袁店河上下有名的大司仪。
   “姑啊!您安好听着:县委王书记带领全体领导来看您了,表达对您的悼念。下面,请各位领导就位,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礼毕!孝子贤孙还礼。”
   面对县委书记一行来给我们村上最后一位离休干部吊唁,王来顺依旧不卑不亢,主持得气宇轩昂。
   王来顺本就人高马大,面目红润,村前村后一站,比大小干部还有派头,说话、做事滴水不漏,经得场合多了,大家啥事都找他,包括给小孩子起名儿。习惯了,就成了袁店河上下的司仪,并且有个形容词“大”做定语,大司仪。
   对于“司仪”一词,王来顺能讲一天。说是古时讲礼,老辈子专设的官,周朝时就开始了,后来一直延设,归司仪署、鸿胪寺,最高到二品,管理礼仪、程序、规矩。春秋大祭,皇帝也得按照司仪的吆喝磕头。“为什么孔府的正门平时一直关着?那是给朝廷设的,只有国家一把手去了,才开一回。”
   王来顺说,礼仪、程序、规矩,就是要求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文化,得敬天畏地,就是敬仰和害怕。
   现在,人们就知道赚钱,啥也不顾不管了,羞耻也没有了。啥也不怕了,就乱套了。以前,走路都小心,靠边。特别是走夜路,因为怕夜游神。现在,只管横冲直撞,不出事才怪呢?为啥大街上人眼一瞪就动手了?啥都不怕了,不怕天不怕地了,还怕个啥?
   说这些时,王来顺多在路口拾粪,这是他在大集体时养成的习惯。一大早起来,背个糞筐,执个粪铲,在村前公路上晃悠。人们说,现在都用机器了,哪还有牲口。他说,闲着也是闲着。粪是宝啊,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大集体时候,人屙牲口拉,都是公家的。不过,在路上、在村街里的,谁拾起来,就是谁家的粪了。他说,那时候拾粪也讲规矩:谁先发现是谁的,没有带工具的话,用鞋尖一拢,顶尖上轻轻踩平,就算打上记号了,就是有主了,三两天回头再来,粪还在……现在,没有粪便了,环境好了,也好。哈哈!
   ——县委书记能来小村,是个大事。王来顺说,“死者为大,行鞠躬礼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我该咋主持我就咋主持,这是规矩,老礼数不能丢。”
   王来顺说,司仪就是讲究、主持、传艺礼数的,不能乱规矩。
   县委书记鞠躬完毕,和主家说话,王来顺上前,“书记好!您来,俺姑无上光荣。”顺手敬上了一支烟。
   县委书记说,你是个人物。王来顺就笑了,不是不是,您是。
   县委书记问,“请教一下,同是白事,为什么有的地方三鞠躬,有的地方四鞠躬?”
   说到这些,王来顺把拇指一翘,“到底是领导!鞠躬讲究神三鬼四。不过,俺姑是离休干部,老共产党员,九十四了,是俺村上的神。为啥叫她姑,敬呗!她是给老百姓干事的官。当年饿死人的时候,俺们庄上还有红薯片儿吃,就是她老人家从北京给弄回来的。离休这么多年了,就在村里住,不提要求,四川大地震时,一下子缴了五千块特殊党费……”
   县委书记频频点头。
   县委书记要上车了,突然回过头,“你懂得这么多,吆喝得这么好,就给你个事儿干干吧?”
   王来顺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地笑容满面,“我能干个啥呀?”
   县委书记笑了笑,又觉得笑的场合不适宜,就把绵厚的手伸过来,“回头再说吧。”
   没过多少天,王来顺被聘任为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传承人,一个月还有八百块钱的补助。
   王来顺写得一手好字,毛笔字,真草隶篆,点横竖钩,墨浓锋利,有劲道有味道,这在我们袁店河乡下,实在难得。这也是他当司仪的一大优势,不用再专门找写家了——他会提前几天,将所用的字写好,不管红事、白事、庆生、开业,写什么,贴在什么地方,很讲究,都有规矩。
   不过,要是不请王来顺当司仪,想要他的字的话,得有“润格”,一般说来,一套得百十元钱。
   不过,还有方法,趁他酒微醺的时候求字,他会满足你,“好,拿走吧,乡里乡亲的,说钱就薄气了。”
   不过,酒醒后,王来顺会很后悔,“唉,字是老祖宗创的,有灵性,这样送人,大不敬。坏了规矩。”
   不过,王来顺成为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传承人后,就不再狠提这个规矩了,给与不给,给多给少,来者看着办。
其他文献
每一天  对于相遇这件事情  我一直有着奇思妙想  在泥尘中,在卑微里  在火焰下,在深渊深处  总有一处无法抵达的地方  你见过很多人朝着不同的方向  却怎么也取不出自己的影子  在教堂里遗失了落日  在小旅馆中丢失了首饰  最细小的那枚  曾经藏着你的心跳  每一天都有废墟  每一天都洗衣,打扫  很奇怪,你面对这个世界  会深情地等候春天来临  突然又会憎恨它  恨不得在它心里堆满石头  每
期刊
还是从一个故事开始吧,我好像只有讲故事的时候才能思考。这些年小说写多了,越来越依赖用故事思考问题,用故事解决问题。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化。不过用十分钟讲一个故事,对我来说、对大家来说都是轻松的。何况这个故事与本次论坛的主题有关。   将近40年前的一个冬天,可能是寒假的第一天,一个少年把自己丢进苍茫的大平原。他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沿着一条结冰的河往东南走。这条冰河连接着远方的山峦,山下是少年的乐园
期刊
让我深陷一生的  现在,我真的累了  不想复述过去的事情  夜,太深了,深到我一无所获  只有远处飘来的歌声  落在我沉闷的胸前  它温润了我今生的苍凉  而我无需指证另一场大雪  悲痛越厚,寒冷就在心里加深一层  我陷入了一场漫长的徒步之旅  艰难地跋涉  我终于揉碎了悲伤的外壳  哪里是人间的去处?  让我深陷一生的  是远处那个递来歌声的人  南方的兰  整个下午都在伺弄这棵南方的兰  生怕
期刊
父亲的独轮车  父亲与我隔着一层玻璃  他离开我们太久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  再也摸不到那双粗壮笨拙的手了  可我一空下来,就能看到他  他依旧推着那辆木制的独轮车  走街串巷,从废旧品里抠出一家人的  油盐酱醋  和家境微小的起色,以及父亲  隔三差五的一碟小菜,一壶香喷喷的  老白干  独轮车太破旧了,满是伤痕  身上的铁钉和铁皮的补丁,比父亲  蓝布衫的补丁更多,但比蓝布衫  更坚固,耐用 
期刊
细细密密针样的草  我们叫它牛毛毡  挤在一起开着星星花朵的草  如今我已忘记了它的名称  牛不爱吃的驴蒿芽  现在做菜有了新的名稱  在靠近水边地方  站着开白色花朵的水仙  许多有名无名的草  都在河滩上聚拢  河流从不停下来  河滩就绿或黄  远或者近  干或者湿  认识这些草的人  走到哪里  都顶着草的模样  他们聚在一起  脚下又铺满了青色  在恶人谷  每天清晨开始  这些赶早的鸟儿
期刊
你举起的不是生,是人间夙愿  再尋常不过的一些  漫天飞雪却让一切苍白  天地苍白,呼吸苍白,你拢上带血的翅膀  把奢望变成苍白  取暖的柴火被带走了,世间愈加苍白  泥土间的草根与蚯蚓,窃窃私语  想焐热坚冰,把石头融化  幽微总想还魂  识破让它恼羞成怒,低估让它暗下杀手  魔鬼的招数冠盖云集,复制 转录 翻译  一件件看不见的外衣套住一个个鲜活肉体  肺无法呼吸,喉咙集体失声  指尖摇摆划出
期刊
每一滴水,  都以酒的身份和你共叙衷肠  200多家酒厂开工了  阳光开始遣词造句  这座千年小镇早已习惯了被置顶  和她的一瓶酒相比  洋河镇更像一首五言绝句  在这剩余的春天里  像一满棚的金盏菊  笑开了花  数得清的田园和数不清的  植物工厂里,绿的绿红的红  向下开花的香蕉树比生活  慢半拍,慢节奏的逆行  古黄河廊道拦住了想哭泣的人  玫瑰小镇是否有一朵为她心碎过的花儿  地下酒窖始终
期刊
今年4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与几位朋友来到鲅鱼圈东部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姑娘们坐在房檐下,静静地在做刺绣,神态那么安详,手艺是那么熟练精巧,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姑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玫瑰色幸福的梦:花丛中的蝴蝶,在翩跹上下;火红的牡丹花,在向阳开放;在粉红的丝绢上,飞起了金色的凤凰;几盏宫灯,在晕光处,有多少优雅的风韵;几簇幽幽的地瓜花,似乎正在散发出馥郁的香气……姑娘
期刊
小草  春风再暖和一些,小草就露出头角  这柔软的小生命,从不与命运妥协  在与冻土的较量中  终将胜出  一些草,生在贫瘠之地  在赤贫的纸上,写满绿字  一生与风博弈,疾风知劲草  也知道草的风骨  一些草,长在丰腴之处  像一枚形容词  守着一方水土。用郁郁葱葱的修辞  修饰荒凉的人间  背负 苦难和疼痛是草一生的宿命  它们和我一样  来到人间,是替前世还债的  桃花醉  不需要高粱,玉米
期刊
人生中有很多遇见,总是缘分使然。比如,与这本《行者无疆》的对视和遇见。   彼时,正值隆冬。刚刚利用碎片化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余秋雨人生哲言》,在他“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的醍醐灌顶般的导引中,我的眼里暖和得像三月的风,语气轻柔得像四月的雨,脸上笑得像朵迎春花。   徜徉在书香弥散的教室里上自习,默默参透着他的哲理名言,不经意间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