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递进式”中职“名·星”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118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教师队伍培养为例,开展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性提出“三阶递进式”中职“名·星”师资培养模式并实践,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了新方法和新路径,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且可复制的经验。
  关键词:三阶递进式;“名·星”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C-0053-04
  一、研究背景及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提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抓实抓好。
  以“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字,在知網中搜索自2020年3月以来的研究文献发现。王艺荣[1]等从课程或专业层面分析了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思路。李家雯[2]和沈民权[3]从学校层面分析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教学能力和“一结二研三室四创”的“三格三工程”分层培养等策略。杨琼霞[4]则从国家层面分析了我国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提出基于体系建设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创新思路。以上研究虽然涵盖了课程、专业、学校和国家等不同层面,但是结合具体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不够透彻、不够具体,提出的解决办法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实证性研究浅尝辄止,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不够强。
  本研究是基于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下称“学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结合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新要求,创新性提出“三阶递进式”中职“名·星”师资培养模式并进行充分实践,建设了一支汇集教学、技能、育人、科研、管理五个方面各有优势、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验证了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毕业不久的高校毕业生,青年教师占比较高,实践经验不足;引入行业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较少,教师行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指导能力较弱,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兼结构和双师比例都不太合理。
  (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不够强
  由于学校教师培养成长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符合职教特点的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偏弱,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强。教师同构化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三)教师职业认同度不够高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总体不高,存在学生的教育难度大和教学成就感低等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也间接导致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成长动力不足,会影响其专业发展,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三、教师队伍建设举措及培养模式
  从学校建设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对一批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技能实绩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教学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通过专家指导、理论学习、教育考察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培训,使其教育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成为专业(学科)里的带头人,推动本专业(学科)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
  学校创新性构建起“一阶繁星工程”“二阶聚星工程”“三阶名师工程”的“三阶递进式”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图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教师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从而实现从“繁星”(普通骨干教师)到“名·星”(名师)的成长与转变。
  (一)一阶“繁星”工程
  通过培训使教师更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星云”。提供专题培训、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参加竞赛、开展教研,促进专业提升,寻找到达“星云”的“星路”。定期组织阶段性内部交流,通过对标进行“定星”考核评价,诊断问题与不足,帮助教师纠正“星轨”;推进国内外线上线下交流学习,扩大教师专业视野、国际视野,增添星光,形成“星相”。
  (二)二阶“聚星”工程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和规划,按“教学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对底层“繁星”进行分类聚集,采用“做—训—研—赛—传”五步培养方法,即以上好课、晒好课、评好课的方式实现“做”,以校本培训、1 X培训、社会培训的方式实现“训”,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现“研”,以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方式实现“赛”,以工作室、项目团队、师带徒的方式实现“传”。五步培养方法是对“五星”培养的归纳与总结,其散布于各类“星”递进途径之中。
  1.“教学之星”——教育教学能手。以“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新颖、教学策略高效、教学效果良好”为理念,通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跟岗/影子研究、教学能力比赛、教研示范课活动、听说评课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举措,实施“教学之星”培养,引导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而进行教学设计,鼓励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师和引导者,以学习效果为目标,扎实开展学情分析,将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精心设计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使课堂新颖、紧凑、有效、充满吸引力,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实现有效学习。
  2.“技能之星”——实践操作能手。以“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九龙技师”为理念,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及行业企业生产需要,参照国家和重庆市技能大赛竞赛标准,针对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大赛指导培训、主持工作室、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技术技能提升培训、重要项目技术攻关和社会培训及咨询服务活动,在教师队伍中开展钻研技能、切磋技艺、共同学习提高的活动,带动和激发学生学知识、展技能、献技艺、比贡献的热情。   3.“育人之星”——师德师风标兵。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理念,通过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班级管理论坛、教育典型案例交流会和教书育人沙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厉行师德规范,弘扬师德新风,树立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学校良好的师德形象,开创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
  4.“科研之星”——教科研用尖兵。以“求实、创新、协作、坚持、自律”为理念,引导全校教师主持重大科研课题、主持重大攻关项目、组织科技创新发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等,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老师们投身科研、致力于科研。
  5.“管理之星”——管理创新典型。以“树立服务型管理文化,建立服务型管理团队”和“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理念,通过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九龙星火大讲坛、管理岗位助理制度等举措,开展教育管理、行政和后勤管理創新评选活动,提升干部管理能力。通过“管理之星”评选活动,建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管理文化。
  (三)三阶“名星”工程
  以“教学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的关键能力要素形成学校名师培养对象遴选标准,开展名师培养对象评选,并以“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学、擅长科研、业绩突出”为理念,通过“海外研修”“卓越行动计划”等措施实施“名师工程”建设计划,建成一支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且得到社会公认的有担当、有情怀、有方法的九龙教学名师团队。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一)形成教学名师团队建设理念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从立足专兼职教师全员培训、规范教育教学能力逐步转向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实施“大规模个性化培养”,体现教师专业发展个体需求,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通过“三阶递进式”“名·星”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建立起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培训、培养、培育”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理念。
  (二)构建名师团队建设体系
  建立健全“三阶递进式”中职“名·星”教师遴选、培养培训、认定、管理考核标准与制度,形成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的评聘办法,修订完善了专业教师激励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促进“规范、模范、示范”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形成,保障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三)形成多元联动教师发展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鼓励教师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融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针对五类教师的能力、水平差异,制订“分层逐级进阶”能力标准、管理办法和培育方向,充分挖掘、整合、优化校内外发展资源,形成“分类、分层、分段、融合”的多元联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经过建设实践,“名·星”优质高能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师“产学研用管”能力得到强化,学校高质素质教师团队基本形成。
  五、反思与建议
  (一)强化教师管理型和科研型研修
  从教师队伍改革发展实践成效来看,教师团队在实践型研修和教学型研修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在管理型研修和科研型研修方面还需要加强。学校将进一步总结、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教师聚焦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
  (二)构建互动协调的专业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实践,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了教师团队文化,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建立起制度、机制、资源、文化互动协调的“专业生态”方面还略有掣肘。学校将围绕“制度内化、机制活用、资源内生、文化反哺”,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建设高水平多样化教师成长通道
  经过探索实践,学校逐步在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制度机制、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未来在教师队伍创新性培养以及教师多样化、高端化、定制培养方面需进一步着力,结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个人成长需求和教育教学改革诉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艺荣.中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2]李家雯,杨颖丽,王飞,等.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J].甘肃教育,2020(17).
  [3]沈民权.“三格三工程”: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分层培养的策略与路径[J].职业,2020(17).
  [4]杨琼霞.基于体系建设的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创新[J].中国培训,2020(8).
  责任编辑:许洁
其他文献
阿丝特里德·伊瓦斯克(Astrid Ivask,1926-2015),拉脱维亚女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生于里加,早年时其父遭苏俄政府处决,母亲带着她和兄弟逃到德国,此后她进入德国马堡大学攻读现代语言文学。50年代,她和丈夫一起移居到美国明尼苏达,后来又移居俄克拉荷马的诺曼,成为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教授,并编辑刊物《海外书籍》(后改名为《当今世界文学》),1991年退休后,她和丈夫又移居爱尔兰安度晚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从本地非遗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依托一个场馆,开发建设“春江非遗文化”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学校课程理念和课程特色,师生在课程创生性实施中也得到了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春江非遗文化;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
山色空明,水意苍茫。站在烟尘滚滚的四野,我领会了花朵含苞待放的豪迈。历史的烟云里,隐藏着世故人情的飘逸。  这是一种与谁为听的倾诉。另一种想念,在红尘四合的帷幕下,演唱着秋风萧萧的合奏。我只停留于茫然四顾的荒村野舍;夜的清流漫遍脚下远方的路。  故人在西出阳关的美酒里浸润:我们执子之手,回望万里长城的逶迤,探寻万里河山的微笑。  万丈红尘在群楼林立里垂首徘徊,兵马俑的额角,挂满历史沧桑的芳颜。  
摘要:差异教学是探讨在常规班集体教学中如何照顾差异,将共性与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教学思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把差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的教学追求,收集、梳理、研究有关差异教学的论著,厘清差异教学、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的异同,形成符合学校特点的差异教学理念,研制了差异教学基础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拓宽了差异教学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差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
摘要:学科理解是教学之本,更是学习之基。基于学科理解的概念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具体策略包含加强概念教学,凸显学科理解;巧用原有概念,助力学科理解;合理改编教材,服务学科理解;形象表达概念,深化学科理解。概念教学构建一个有机整体,学生才会学得明白、真切,从而体现教学之应有“本色”。  关键词:学科理解;概念教学;初中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学生社团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育优秀的社团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江苏传媒学校为例,围绕“互联网 ”环境,探讨社团文化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社团文化培育;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中职作文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做合一”理论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职作文教学源于实践、基于实践、融于实践,以“做”导“学”“教”,以“教”“学”促“做”,“教学做合一”,提升中职作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77-03  作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
1 ▲ 清晨有小花朵和光的熹微。每一个夜梦的消逝,都有天光明朗,紧随其后。   作为负面的情绪,很多都需要断舍离。   一个人的断层,需要独自漂浮,有时也许沉浮多日,有时不妨“咔嚓”坠下。   决绝的姿态,有时比飞翔的翅膀还美丽。   可你眼睛看到了花朵。   这是不舍昼夜的追逐或圆满。   也许是自我拯救,也许是幻灭,但都会一直存在。   刹那的动摇和自我分解,是光飞舞前的必须。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通过对课程统整进行深入研究和校本实践,提出了课程统整的校本表达。在课程统整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课程统整的实践创新、路径创新、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创新、教师校本研修的模式创新,为其他学校开展课程统整实践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关键词:课程统整;校本实践;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036-04  当
他的眼睛有月光,照亮别人,却忽略了自己更深的泉水。他口吐露珠,把莲一朵朵催开,擦燃一尾尾锦鲤即将黯淡的鳞片。他遮住了迟暮的美人第一根白发。他行走在人间,却不留脚印。  他只穿月光织成的素衣,他收集虫鸣的天籁,在冬天下成雪,每片雪都在暗地里嘶叫。他的目光像骏马,披着云霞奔跑,马蹄踏遍万里山河。他走向黑暗,接受裁决,他是他自己,一个唯一自带光环的星球。路遇  和自己无关的,我都细细地看,一群归巢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