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指出《电工工艺学》课程应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对教材做适当删减与补充,关注和补充行业中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工工艺学;课程改革
《电工工艺学》是当前技工学校普遍采用的电工专业课教材,其内容涵盖电工基本操作技术、配电装置与安全防护、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四个板块。由于教材内容与现行技能鉴定大纲没有完全衔接好,有些技能鉴定的知识点教材中没有讲到。因此,需要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与补充,使其与技能鉴定大纲有机结合,同时关注和补充行业中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还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争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学内容
1.根据培养目标合理选取教材内容。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按照技能鉴定的级别来划分的,即初级、中级、高级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级,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使用同一本教材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选取教材内容,因材施教,才能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例如维修电工(初级)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知识,能熟练使用电工常用工具,能够正确识读和使用电气仪器仪表,可从事一般工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装配、运行维护和居民生活小区配电线路和设施的维护等相关工作。通常初级工的培训时间短,在选取教材内容时,既要浅显易懂,又要满足技能培养的基本需要。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电工基本操作技术、配电装置与安全防护、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交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动机的铭牌、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常用低压电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
2.结合技能鉴定增加知识点。
由于《电工工艺学》的内容与现行技能鉴定大纲没有完全衔接,有些技能鉴定的知识点教材中没有讲到。例如,教材中只介绍了电焊变压器却没有讲到其它特种变压器,也没有介绍特种电动机。在实际工作中,特种电动机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比如伺服电机、测速电机等。维修电工(中级)的技术等级考核大纲中,特种变压器和特种电动机是很重要的考核点。因此,有必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与技能鉴定大纲衔接,更好地为技能鉴定服务。
3.把握时代脉搏,补充新技术和新知识。
《电工工艺学》(第四版)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油浸式变压器的结构,却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干式变压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用电负荷不断增加,无油、防火、寿命长、节能低噪、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的干式变压器得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身处职业教育的前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吸取营养,更新与拓展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1.“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专业技能课为依托,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为基准,有机地开展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融合为“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模块教学为
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多媒体课室、实习车间共同构成交叉网络,任课教师将理论知识分解成若干小单元,穿插到实习教学的过程中,与技能训练课题融合后,实现同步教学。《电工工艺学》虽然涵盖内容较广,仍然与“一体化”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任课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实习基地的客观条件对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顺序做适当的调节,对教材的内容适当选取与提炼,以适合技校生的特点。
(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从感性认识出发提高认知水平。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堂偏离实际,学生缺乏对实物必要的感性认识。技能训练中由于对理论的生疏而引起脱节。“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2)有利于综合各课程知识,提高系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科各课程相对独立;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技校生文化基础较差,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当各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难以自行总结,各知识点仍然是相互孤立而零乱的,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仪、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电工工艺学》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例如,在讲述旋转磁场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普遍反映很难懂,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就显得苍白乏力。而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前尚没有与《电工工艺学》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相近教材的课件,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需要,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实际需要,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课件制作注重教学效果。
判断一个教学课件是否优秀,关键是看它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艺术性并不是最重要的。据心理学反映,学生在观看教学课件时,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是并存的。如果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本身,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课件制作上,我提倡简约风格,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2)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导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书育人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3.“角色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在传统理论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一些诸如提问、讨论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试图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体参与意识,没有主体参与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就停留在“教”而缺少“学”的层面,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如何才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境界,一直是本人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受“主题班会”的启发,本人在《电工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中,尝试 “角色体验”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指挑选合适的课题,由某个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讲课,教师和学生换位体验。当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虽然还是那个教室,还是身边的同学,但是,由于他的角色变了,心理也随之变化。他要把知识讲给其他学生听,就必须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讲课的内容,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同学的反映感受自己讲解的效果。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的潜能,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参与“角色体验”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理论知识,还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这种角色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文化基础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差别,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时必须慎重选择实践内容和适合的学生,并在“模拟讲课”之前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主观臆断,盲目行事。
《电工工艺学》的教学必须与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与补充。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系广东省韶关市机电技工学校讲师)
参考文献:
[1]张成,唐福新.干式变压器的发展及工程应用[J].电气世界,2001(8).
[2]郑金洲.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中级[Z].地质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李平安
关键词:电工工艺学;课程改革
《电工工艺学》是当前技工学校普遍采用的电工专业课教材,其内容涵盖电工基本操作技术、配电装置与安全防护、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四个板块。由于教材内容与现行技能鉴定大纲没有完全衔接好,有些技能鉴定的知识点教材中没有讲到。因此,需要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与补充,使其与技能鉴定大纲有机结合,同时关注和补充行业中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还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力争用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精选教学内容
1.根据培养目标合理选取教材内容。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按照技能鉴定的级别来划分的,即初级、中级、高级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级,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使用同一本教材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合理选取教材内容,因材施教,才能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例如维修电工(初级)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知识,能熟练使用电工常用工具,能够正确识读和使用电气仪器仪表,可从事一般工矿企业的机电设备装配、运行维护和居民生活小区配电线路和设施的维护等相关工作。通常初级工的培训时间短,在选取教材内容时,既要浅显易懂,又要满足技能培养的基本需要。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电工基本操作技术、配电装置与安全防护、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交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动机的铭牌、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常用低压电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
2.结合技能鉴定增加知识点。
由于《电工工艺学》的内容与现行技能鉴定大纲没有完全衔接,有些技能鉴定的知识点教材中没有讲到。例如,教材中只介绍了电焊变压器却没有讲到其它特种变压器,也没有介绍特种电动机。在实际工作中,特种电动机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比如伺服电机、测速电机等。维修电工(中级)的技术等级考核大纲中,特种变压器和特种电动机是很重要的考核点。因此,有必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与技能鉴定大纲衔接,更好地为技能鉴定服务。
3.把握时代脉搏,补充新技术和新知识。
《电工工艺学》(第四版)较为详细地讲述了油浸式变压器的结构,却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干式变压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用电负荷不断增加,无油、防火、寿命长、节能低噪、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的干式变压器得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身处职业教育的前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吸取营养,更新与拓展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1.“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以专业技能课为依托,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为基准,有机地开展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融合为“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模块教学为
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多媒体课室、实习车间共同构成交叉网络,任课教师将理论知识分解成若干小单元,穿插到实习教学的过程中,与技能训练课题融合后,实现同步教学。《电工工艺学》虽然涵盖内容较广,仍然与“一体化”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任课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实习基地的客观条件对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顺序做适当的调节,对教材的内容适当选取与提炼,以适合技校生的特点。
(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从感性认识出发提高认知水平。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堂偏离实际,学生缺乏对实物必要的感性认识。技能训练中由于对理论的生疏而引起脱节。“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2)有利于综合各课程知识,提高系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科各课程相对独立;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技校生文化基础较差,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当各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难以自行总结,各知识点仍然是相互孤立而零乱的,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状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仪、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电工工艺学》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例如,在讲述旋转磁场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普遍反映很难懂,传统的平面教学方法,就显得苍白乏力。而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但是使用课件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前尚没有与《电工工艺学》配套的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相近教材的课件,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需要,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实际需要,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课件制作注重教学效果。
判断一个教学课件是否优秀,关键是看它能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艺术性并不是最重要的。据心理学反映,学生在观看教学课件时,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是并存的。如果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本身,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课件制作上,我提倡简约风格,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2)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导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书育人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3.“角色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在传统理论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一些诸如提问、讨论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试图通过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缺乏主体参与意识,没有主体参与就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就停留在“教”而缺少“学”的层面,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
如何才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境界,一直是本人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受“主题班会”的启发,本人在《电工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中,尝试 “角色体验”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指挑选合适的课题,由某个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讲课,教师和学生换位体验。当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虽然还是那个教室,还是身边的同学,但是,由于他的角色变了,心理也随之变化。他要把知识讲给其他学生听,就必须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讲课的内容,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同学的反映感受自己讲解的效果。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的潜能,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参与“角色体验”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理论知识,还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
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这种角色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文化基础不同,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差别,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时必须慎重选择实践内容和适合的学生,并在“模拟讲课”之前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主观臆断,盲目行事。
《电工工艺学》的教学必须与技能鉴定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对教材做适当的删减与补充。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系广东省韶关市机电技工学校讲师)
参考文献:
[1]张成,唐福新.干式变压器的发展及工程应用[J].电气世界,2001(8).
[2]郑金洲.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庄建源,张志林.维修电工中级[Z].地质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