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幼儿遇到一点儿挫折都不能承受。本文从正确认识挫折、强化体能锻炼、创设困难情境、利用榜样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在幼儿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挫折 认识 信心 情境 体能 榜样
现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父母往往是百依百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遇事稍有不顺或受点儿挫折,往往都反映强烈、无法适应。实际上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自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1.正确认识挫折,勇敢面对困难。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如,可以让幼儿看一些孩子学习走步、学习拍球等过程性视频,引导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间难免会遇到困难,只有勇敢坚持,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打消孩子惧怕困难的感觉,正确认识困难。再如,在进行“过独木桥”活动时,有的幼儿迟迟不敢上,有的上去摔一次,再也不敢上了。这时,我选择一个摔了又上去的孩子,进行表扬引导,让其反复走几遍,结果顺利过去了。我立刻引导其他孩子,多练习几次,多坚持做,就会顺利过去的,结果幼儿们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反复练习,很快就学会了。幼儿活动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吃饭、穿衣等,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要经常引导孩子观察体验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幼儿充分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从而敢于面对挫折。诚然,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不能把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的代替,会使幼儿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加强体能锻炼,增强抗挫信心。 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对孩子的性格、身体、智力、自尊心、自信心、社交能力等的发展和养成都非常有帮助,且受益终身。因此体能游戏训练经常性的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每一天,在跑、跳、爬、攀、支撑、搬运、障碍跑步等练习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借机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信心。如当幼儿在活动中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品质。同时应注意将枯燥的体能锻炼游戏化艺术化,鼓励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巧妙参与体能锻炼。例如,在练习幼儿腰部运动时,有的幼儿不愿意参与,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不标准,不敢做。如果我们运用平时的方法鼓励他们做,效果也不明显。这时,正值秋天,校园里的树上正好往下落树叶,我立刻引领孩子们观察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然后请孩子们表演这个过程,孩子们此时会扮演成小树叶运用肢体,融入自己的感情,表现出落叶飘落时的各种姿态,这是自然流露的一种自发的肢体表现活动,不同于以往有组织的机械的模仿律动活动,孩子们都大胆的运动起来,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无意识中增强了自信心。教师要经常将一些体能运动巧妙的融于孩子们的游戏和模仿活动中,幼儿一旦进步,就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创设困难情景,提高挫折承受力。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放学时,幼儿要整理好器材才可以离开,有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不会整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收拾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收拾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4.利用榜样作用,强化抗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教师加以辅助讲解,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也可以利用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家长老师平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例如,当幼儿在活动中擦伤、摔伤等情况时,可以平静的对幼儿说,不要紧,我带你去包一下。或者拍拍孩子笑笑说,没关系,一会就好的,自然而然的对幼儿形成一种暗示,碰到挫折要坦然面对。还可以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关键词】挫折 认识 信心 情境 体能 榜样
现代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父母往往是百依百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遇事稍有不顺或受点儿挫折,往往都反映强烈、无法适应。实际上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自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1.正确认识挫折,勇敢面对困难。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如,可以让幼儿看一些孩子学习走步、学习拍球等过程性视频,引导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间难免会遇到困难,只有勇敢坚持,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打消孩子惧怕困难的感觉,正确认识困难。再如,在进行“过独木桥”活动时,有的幼儿迟迟不敢上,有的上去摔一次,再也不敢上了。这时,我选择一个摔了又上去的孩子,进行表扬引导,让其反复走几遍,结果顺利过去了。我立刻引导其他孩子,多练习几次,多坚持做,就会顺利过去的,结果幼儿们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反复练习,很快就学会了。幼儿活动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吃饭、穿衣等,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让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要经常引导孩子观察体验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让幼儿充分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从而敢于面对挫折。诚然,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不能把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的代替,会使幼儿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2.加强体能锻炼,增强抗挫信心。 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对孩子的性格、身体、智力、自尊心、自信心、社交能力等的发展和养成都非常有帮助,且受益终身。因此体能游戏训练经常性的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每一天,在跑、跳、爬、攀、支撑、搬运、障碍跑步等练习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借机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信心。如当幼儿在活动中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品质。同时应注意将枯燥的体能锻炼游戏化艺术化,鼓励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巧妙参与体能锻炼。例如,在练习幼儿腰部运动时,有的幼儿不愿意参与,有的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不标准,不敢做。如果我们运用平时的方法鼓励他们做,效果也不明显。这时,正值秋天,校园里的树上正好往下落树叶,我立刻引领孩子们观察树叶是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的,然后请孩子们表演这个过程,孩子们此时会扮演成小树叶运用肢体,融入自己的感情,表现出落叶飘落时的各种姿态,这是自然流露的一种自发的肢体表现活动,不同于以往有组织的机械的模仿律动活动,孩子们都大胆的运动起来,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无意识中增强了自信心。教师要经常将一些体能运动巧妙的融于孩子们的游戏和模仿活动中,幼儿一旦进步,就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3.创设困难情景,提高挫折承受力。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放学时,幼儿要整理好器材才可以离开,有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不会整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收拾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收拾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4.利用榜样作用,强化抗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教师加以辅助讲解,让幼儿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也可以利用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家长老师平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例如,当幼儿在活动中擦伤、摔伤等情况时,可以平静的对幼儿说,不要紧,我带你去包一下。或者拍拍孩子笑笑说,没关系,一会就好的,自然而然的对幼儿形成一种暗示,碰到挫折要坦然面对。还可以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