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企业文化建设尽管已在我国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亦应从企业文化自觉与企业文化创新两个维度来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自觉 创新
在我国建设现代企业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特别在一些经营管理效果好的企业,以积累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熟经验。追根溯源,企业文化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我国企业管理以来,就被认为是指导企业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国企业文化体系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对规范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企业文化成为我国建设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和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两个维度予以分析。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体现于企业对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认知
1. 认清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人的精神层面的要素,,反映于企业的凝聚力、生产力,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2. 认清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看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在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足。在为数不少的企业搞文化建设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还远未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生产力的一部分,提升到推进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领导层面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尚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二是企业文化理论导向不足。我国企业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结合程度不够,特别表现于重视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缺乏对本国国情需要理论的实践,也表现于企业自身都有其特殊情况,而每个企业结合自身需要的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处于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状态,使得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發展状态并未显现出来;三是企业文化工作队伍的素质不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时有企业的政工人员承担的,企业政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普遍不足,对于抓企业文化建设满足于听从安排、按部就班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明显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四是企业文化实践与企业需要结合不足。如口号化。我国各行各业历来重视宣传的作用,抓宣传、造舆论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定势,导致在抓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舶来”这一做法,搞标语口号式的宣传。文体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认为组织员工开展好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问题生活就是搞好了企业文化。 雷同化。一些企业借鉴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脱离企业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整理出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在这些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里看不出企业的个性,也不被员工重视和认可,还暴露了管理层肤浅、不求甚解的消极面。片面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
3.认清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与其他事物一样,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般的表现为:其一有限性。文化是体现于社会范畴的大概念,企业文化是现定于企业范畴的有限文化,有限文化包容于社会大文化之中,但有其特质,即企业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适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二磨合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不断的磨合中调适的。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的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磨合而成。其三目的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的目标服务。其四可塑性。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达到相互融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其五更新性。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障于企业的巩固和发展那么,企业文化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即保持其最合理的部分,也要吸取时代精华,彰显时代特色,保持其感召人、引领人的目的。
二、 企业文化的创新:体现于企业对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举措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设计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2. 管理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由自发之物成为企业经营者所自觉采取的手段,首先在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深刻认识。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的实现依赖于企业领导者经营理念和领导艺术。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意义,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企业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着活力,始终起着整合员工和企业理念的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提炼而成的产物,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可能抛开企业管理谈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为文化而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为载体。
3.合理有效的培育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有专门的培育机构,它不仅是重要的职能机构,还应具有相当的权威,但它不是一个价值标准的强制执行和传播机构,不是绩效考评者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者,它并不以的、强制的手段来传播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它的职能应该是通过各种途径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制度,来鼓励员工创造企业新的价值理念,来提高员工对理念的认同度,来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4.坚持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创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联系起来。著名管理学家韦伯在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中,提出和阐述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观点。他认为行政组织是“对人群进行控制的最理性的、众所周知的手段”,只有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理性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才是对员工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最合理手段,才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效率最有效的形式,并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人的品格优化,只有人的品格得到优化,才有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
5.从管理效果的评估上来调适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实施状况的检验,是整个体现人的性格优化管理过程的终端。 可以将这样三点作为衡量标准:其一、实施管理的组织或团队发展充满活力,内部诸要素,特别是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匹配、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二、内部关系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三、外部环境友好,能正确处理好组织与自然环境、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政府间、组织与地域间的关系,实现组织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组织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自觉 创新
在我国建设现代企业的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特别在一些经营管理效果好的企业,以积累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熟经验。追根溯源,企业文化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我国企业管理以来,就被认为是指导企业管理改革的理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国企业文化体系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对规范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导向性作用。企业文化成为我国建设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和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两个维度予以分析。
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体现于企业对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认知
1. 认清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管理中的人的精神层面的要素,,反映于企业的凝聚力、生产力,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
2. 认清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看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文化在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足。在为数不少的企业搞文化建设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还远未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生产力的一部分,提升到推进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领导层面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尚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二是企业文化理论导向不足。我国企业文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结合程度不够,特别表现于重视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缺乏对本国国情需要理论的实践,也表现于企业自身都有其特殊情况,而每个企业结合自身需要的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处于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状态,使得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發展状态并未显现出来;三是企业文化工作队伍的素质不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时有企业的政工人员承担的,企业政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普遍不足,对于抓企业文化建设满足于听从安排、按部就班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明显不足,尚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需要;四是企业文化实践与企业需要结合不足。如口号化。我国各行各业历来重视宣传的作用,抓宣传、造舆论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定势,导致在抓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舶来”这一做法,搞标语口号式的宣传。文体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认为组织员工开展好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问题生活就是搞好了企业文化。 雷同化。一些企业借鉴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脱离企业管理实际的情况下整理出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在这些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里看不出企业的个性,也不被员工重视和认可,还暴露了管理层肤浅、不求甚解的消极面。片面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建立起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片面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价值的塑造。
3.认清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与其他事物一样,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般的表现为:其一有限性。文化是体现于社会范畴的大概念,企业文化是现定于企业范畴的有限文化,有限文化包容于社会大文化之中,但有其特质,即企业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与企业相互依存,虽然与社会有广泛联系但仅能生存和适用于企业这个活动区间的文化。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所有都离不开企业这个主体。反之,在企业之外的文化,它可以与企业生存发展有密切联系,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很大,但它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二磨合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不断的磨合中调适的。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的交往,并且无论从事哪些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可获得一定的成就。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磨合而成。其三目的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紧紧围绕企业自身的目标服务。其四可塑性。在企业改革、兼并、重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优化组合,其企业文化虽然有所差异,但完全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达到相互融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其五更新性。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障于企业的巩固和发展那么,企业文化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即保持其最合理的部分,也要吸取时代精华,彰显时代特色,保持其感召人、引领人的目的。
二、 企业文化的创新:体现于企业对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所采取的举措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设计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2. 管理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由自发之物成为企业经营者所自觉采取的手段,首先在于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功能的深刻认识。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它的实现依赖于企业领导者经营理念和领导艺术。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意义,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企业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着活力,始终起着整合员工和企业理念的作用。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具有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提炼而成的产物,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可能抛开企业管理谈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为文化而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为载体。
3.合理有效的培育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有专门的培育机构,它不仅是重要的职能机构,还应具有相当的权威,但它不是一个价值标准的强制执行和传播机构,不是绩效考评者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者,它并不以的、强制的手段来传播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它的职能应该是通过各种途径从精神的层面来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共同价值理念,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制度,来鼓励员工创造企业新的价值理念,来提高员工对理念的认同度,来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
4.坚持在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创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联系起来。著名管理学家韦伯在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中,提出和阐述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观点。他认为行政组织是“对人群进行控制的最理性的、众所周知的手段”,只有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理性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才是对员工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最合理手段,才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效率最有效的形式,并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人的品格优化,只有人的品格得到优化,才有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
5.从管理效果的评估上来调适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实施状况的检验,是整个体现人的性格优化管理过程的终端。 可以将这样三点作为衡量标准:其一、实施管理的组织或团队发展充满活力,内部诸要素,特别是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匹配、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二、内部关系融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三、外部环境友好,能正确处理好组织与自然环境、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政府间、组织与地域间的关系,实现组织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组织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