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玩中学习音乐是很快乐的。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合作互动、创造性生活,结合幼儿爱模仿,爱游戏的特点,我选择了“音乐游戏”为切入点在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游戏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喜爱,是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及音乐感受力,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挖掘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故事情景
一、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音乐玩具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在音乐区域投放了很多的发声器材:如酸奶瓶(玻璃制的)、奶粉灌、匙、碗、铃铛、塑料瓶等让幼儿根据音乐的高低,长短选择发音器,随音乐自然的掌握节拍敲击器材,无形中掌握节拍形,还可以通过敲打音乐器材如小锣、小鼓、小木琴、沙锤、手铃等,随音乐节奏与旋律配成优美的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只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所表现的形式都是为孩子喜爱并接受的,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故事情景
一、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音乐玩具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在音乐区域投放了很多的发声器材:如酸奶瓶(玻璃制的)、奶粉灌、匙、碗、铃铛、塑料瓶等让幼儿根据音乐的高低,长短选择发音器,随音乐自然的掌握节拍敲击器材,无形中掌握节拍形,还可以通过敲打音乐器材如小锣、小鼓、小木琴、沙锤、手铃等,随音乐节奏与旋律配成优美的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只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所表现的形式都是为孩子喜爱并接受的,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