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教学王安石名文《游褒禅山记》为例,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即深度挖掘教材潜力,用够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力争课文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例子;一箭N雕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培養学生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能力,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托的是教材,所以文言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建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教材的辐射能力,要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力争“一箭得N雕”,从多方面挖掘教材潜力,用够用好教材。
下面以教學《游褒禅山记》课文为例,谈谈我的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一点方法。
一雕:积累常见文言基础知识。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包括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其中,文言词语积累的重点在通假字、120个常见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句式包括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积累方法是梳理归纳法,整理在文题旁即可。本文通假字1个(父),120个实词重点整理6个(卒、故、是、或、得、相),虚词整理三个(其、以、则),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及规律,古今同形异义词6个(于是、非常、至于、所以、学者、十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和省略句。
二雕:汲取前人思想营养。
中国传统散文主张“文以载道”,本文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治学的道理,所以文中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值得吸收。如: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启示我们要听从别人的意见,更要有自己的主见。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是启示我们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有不懈的攀登精神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二是阐释了成功所需的要素: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志与力是内因,物是外在帮助,君子要善假于物也;三是说明成功往往缘于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失败常常始于自我放弃。
3、“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治学需要深入思考并且广泛探求,不能浅尝辄止。
4、“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学者应该深思慎取,有独立的学术精神,不人云亦云。
三雕: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生活,大到家国情怀、小到个人情趣……无所不包,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库,在建设写作素材库的同时,一定利用好课文资源。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用于“盲从”“自信”“主见”等话题。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四雕:运用课文素材微写作。
优秀的文章是富于文化底蕴的,为此,可以运用引用、化用等方式进行微写作训练。
示例一: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示例二: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个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
五鸟:借鉴文章组织结构技法。
文无定法,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写文章就是将酒装进酒杯的过程。思想情感观点是“酒”,组织结构就是酒杯。王安石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散文技法值得一学。
本文以记游的形式,谈了“治学的道理”,作者是如何将“治学的道理”的酒装进记游这个“酒杯”的呢?
他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先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由来进行考释,再写游华山洞的经过,先写平旷的前洞“记游者甚众”,再写后洞愈进愈深愈难,记游的人愈少,说自己盲从他人“不得极夫游之乐”,为课文第二段的种种“叹”张本。这是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
于此,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模仿本文写一篇跟从前不一样的游记,哪怕是重游校园,收获都不会一样,我写的是“重游清华园”,要求努力做到见人所未见,叹人所未叹。
《边城》里翠翠爷爷说:“车有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教无定法,但各发间有高下之别,将课文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例子,给学生以进行全方位启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材;例子;一箭N雕
《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培養学生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能力,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托的是教材,所以文言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建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教材的辐射能力,要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力争“一箭得N雕”,从多方面挖掘教材潜力,用够用好教材。
下面以教學《游褒禅山记》课文为例,谈谈我的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一点方法。
一雕:积累常见文言基础知识。
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包括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其中,文言词语积累的重点在通假字、120个常见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同形异义词,句式包括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积累方法是梳理归纳法,整理在文题旁即可。本文通假字1个(父),120个实词重点整理6个(卒、故、是、或、得、相),虚词整理三个(其、以、则),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及规律,古今同形异义词6个(于是、非常、至于、所以、学者、十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和省略句。
二雕:汲取前人思想营养。
中国传统散文主张“文以载道”,本文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治学的道理,所以文中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值得吸收。如: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启示我们要听从别人的意见,更要有自己的主见。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是启示我们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有不懈的攀登精神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二是阐释了成功所需的要素: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志与力是内因,物是外在帮助,君子要善假于物也;三是说明成功往往缘于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失败常常始于自我放弃。
3、“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治学需要深入思考并且广泛探求,不能浅尝辄止。
4、“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学者应该深思慎取,有独立的学术精神,不人云亦云。
三雕: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生活,大到家国情怀、小到个人情趣……无所不包,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库,在建设写作素材库的同时,一定利用好课文资源。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用于“盲从”“自信”“主见”等话题。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四雕:运用课文素材微写作。
优秀的文章是富于文化底蕴的,为此,可以运用引用、化用等方式进行微写作训练。
示例一: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示例二: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个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
五鸟:借鉴文章组织结构技法。
文无定法,但一定有规律可循。写文章就是将酒装进酒杯的过程。思想情感观点是“酒”,组织结构就是酒杯。王安石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散文技法值得一学。
本文以记游的形式,谈了“治学的道理”,作者是如何将“治学的道理”的酒装进记游这个“酒杯”的呢?
他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先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由来进行考释,再写游华山洞的经过,先写平旷的前洞“记游者甚众”,再写后洞愈进愈深愈难,记游的人愈少,说自己盲从他人“不得极夫游之乐”,为课文第二段的种种“叹”张本。这是中学生应该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
于此,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模仿本文写一篇跟从前不一样的游记,哪怕是重游校园,收获都不会一样,我写的是“重游清华园”,要求努力做到见人所未见,叹人所未叹。
《边城》里翠翠爷爷说:“车有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走法。”教无定法,但各发间有高下之别,将课文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例子,给学生以进行全方位启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