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耳其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国度,它既古老美丽又富于文化韵味,既现代又不乏传统。它那神话般的历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跨越感觉,让人自始至终兴趣盎然。那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条件,华丽肃穆的蓝色清真寺,形状各异的现代建筑,飞跃于欧亚两洲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之上的洲际大桥,特洛伊古城遗址,千年古城以弗所遗址,圣母玛丽亚小屋,世界奇观棉花堡,极其丰富的文物古籍和迷人的自然风光使土耳其成为世界各地游人向往的旅游乐园。土耳其现在是世界上名列第6位的旅游胜地之一,是很多国家游客的第一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3500万人次,被誉为世界上的“旅游天堂”之一。
据说,每年从9月到11月是土耳其最好的旅游季节之一。2012年11月15日我们在北京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飞机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于16日清晨到达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开启了我们此次土耳其之旅。
11月的伊斯坦布尔,秋高气爽,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两洲,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西岸,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它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它的欧洲部分占60%,亚洲部分占40%,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商贸中心城市之一,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海相望。伊斯坦布尔是悠久的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谐相处形成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伊斯坦布尔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1985年整座旧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凭借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厚重的文化,伊斯坦布尔又摘得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作为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同时还被称为“世界之都”“永恒之都”。
在下榻酒店,吃完午饭后,我们绕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参观浏览,先后参观了幸福之门、赛马场、方尖碑、蓝色清真寺等景点。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原是拜占庭帝国时代的战车竞技场和市民中心,现在是伊斯坦布尔最主要的宗教、历史、考古、文化、艺术和旅游中心。在历史上,这个区域发展得很快,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后来是继罗马之后,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在拜占庭时期,各种类型的建筑先后修建起来,包括现今的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和圣索菲亚博物馆世界遗址。从公元325年开始,这个城市发展得更快,大量宏伟的建筑群开始出现。起初修建了大约长6500米的城墙,围绕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托普卡匹宫外围。由于地震部分城墙被损毁,后又被修复。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
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的各类奥斯曼式建筑中,蓝色清真寺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是由建筑设计师麦合迈特(sedeKar Mehmet Aga)设计,于1609-1616年间建造完成的。巨大的土耳其式圆顶周围有6根尖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六塔清真寺。在设计和建造该寺时,设计师把经典的奥斯曼建筑风格和圣索非亚教堂融合在一起,修建了一个比其他教堂更为宽敞,采光通透的内部空间,据说寺内4600多平方米的殿堂可以同时容纳5000多人祈祷。清真寺所用的依兹尼克瓷砖代表了16世纪奥斯曼时期瓷砖艺术的顶峰,在当时风行一时。因为其内部墙壁的大部和顶部是用2万多块蓝色瓷砖装饰的,晴天时,太阳照在蓝色瓷砖上反射出奇幻迷离的色彩,于是清真寺得到了1个响亮的名字“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是1个巨大的长方形建筑,有8个不同方向的门,其中3个朝向广场。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整个清真寺的建成没有使用l根钉子,而且使人感到震惊的是从落成到现在历经数次地震仍然完好无损。我们来到清真寺的正面观望,那独特的蓝顶和6个宣礼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愈发显得庄严而巍峨。
18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新皇宫。新皇宫(正式名称是多尔玛巴赫切宫)是一座建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上相互对称的长形建筑。由285个房间、46个客厅、6个土耳其浴室和68个洗手间组成。皇宫沿着海岸绵延600米,陆地部分有7个中门,2个塔门,其中1个塔门的装修十分豪华。皇宫的主要建筑沿着海岸建造,由相互平行的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国王的居室、庆典大厅和私人房间。皇宫的庆典大厅是方形结构,两边是巨型石柱,在大厅正中央的顶部挂着1个重达5.5吨的巨型吊灯,既富丽堂皇,又庄重典雅。皇宫的大部分房间悬挂着各国画家的油画作品,极富近现代文化的韵味。
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19日上午,我们乘船游览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博斯普鲁斯海峡把土耳其分为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黑海沿岸国家进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如今由于两洲各国间的商贸等各种交往日益增多,它的位置和作用更显重要。虽然海峡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非常相似,两边的做榄树林、草地、山丘郁郁葱葱,在蔚蓝色的海水和阳光映照下的高楼、红顶别墅、小屋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教堂、清真寺、王宫和古老的木造房子依山傍水,古堡残垣耸立岸边。我坐在船上前行,遥望两岸风光,不由得心旷神怡。海峡两岸的百年木造小屋和现代豪华的欧式海景别墅相映成趣,古老与现代、华丽与朴素是如此鲜明地并存着,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静静地融为一体。我听见有人问导游海景别墅的价格是多少。他回答说,公寓别墅(是指三套连在一起的小楼房)每套是250平方米,大概是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80多万元,独栋别墅价格可能就更高了。根据2011年的资料,土耳其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2000美元。现在1美元可兑换1.8土耳其里拉,可见土耳其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物价还是比较高的。
在乘船游览海峡期间,我们两次路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海峡大桥是一座吊桥,它宛如一条长虹横跨两岸。桥长1560米,宽33米,桥身高出水面64米,大桥没有桥墩,两岸各有一座桥塔用巨大的钢丝牵引,支撑着桥面。该桥1970年动工修建,1973年完工,被誉为“欧洲第一吊桥”和“世界第四吊桥”。中午我们在著名的加拉塔桥上钓鱼。这个桥不大,由于太矮小桥下不能通航,于是有好几百人在桥上拿着鱼竿钓鱼,形成了一道伊斯坦布尔独有的“桥上钓鱼,桥下吃鱼”的风景线。桥下有五六家饭馆,不大但都很清爽干净,我们在其中一家吃了一顿非常可口的土耳其式鱼餐。开始我还以为只有在加拉塔桥上才有人钓鱼。后来随着我们多次进出伊斯坦布尔才慢慢发现,只要是在海边适合钓鱼的地方就有人钓鱼,这也可以说是现代海港城市市民休闲的一大特色吧!
圣索菲亚博物馆与老皇宫
紧接着我们前往圣索菲亚博物馆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是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而建。它作为基督教堂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13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公元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下令在教堂周围修建4个高大的尖塔,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终被穆斯林们改造成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1932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下令将其改成博物馆向外界开放。伟大的建筑师锡南在圣索菲亚教堂旧有的拜占庭式的十字架构中增添了新的奥斯曼风格,在保持教堂原状的情况下,把它巧妙地变成了一座清真寺,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精美的建筑之一。我漫步在博物馆内,思索着两种宗教的精髓在同一建筑物中并存,互不干扰,静静地守望着对方,真可谓是真正的世界奇迹。
从圣索菲亚博物馆出来我们前去参观老皇宫。老皇宫(正式名称是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相当于中国的故宫,坐落于金角湾南岸。该宫作为皇宫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位苏丹住过的宫殿。皇宫始建于1453年,建成于1478年,1924年即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的第2年正式改为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离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不远,旁边就是圣索菲亚博物馆。站在皇宫的高处可以俯瞰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托普卡帕皇宫占地70万平方米,四周围绕着5公里长的宫墙。宫殿有7座大门,4座朝向陆地,3座朝向海洋,最大的一座门即帝国之门面向圣索菲亚博物馆。宫殿分为3个庭院,第一和第二庭院收藏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水晶、金银器等,第三庭院设有谒见室、图书馆等,还收藏着服装、珠宝以及世界第二大的钻石等。整个皇宫的外观造型以及内部装饰都表现出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典范。
据说,每年从9月到11月是土耳其最好的旅游季节之一。2012年11月15日我们在北京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飞机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于16日清晨到达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开启了我们此次土耳其之旅。
11月的伊斯坦布尔,秋高气爽,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两洲,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西岸,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它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它的欧洲部分占60%,亚洲部分占40%,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商贸中心城市之一,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海相望。伊斯坦布尔是悠久的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谐相处形成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伊斯坦布尔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1985年整座旧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凭借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厚重的文化,伊斯坦布尔又摘得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作为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同时还被称为“世界之都”“永恒之都”。
在下榻酒店,吃完午饭后,我们绕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参观浏览,先后参观了幸福之门、赛马场、方尖碑、蓝色清真寺等景点。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原是拜占庭帝国时代的战车竞技场和市民中心,现在是伊斯坦布尔最主要的宗教、历史、考古、文化、艺术和旅游中心。在历史上,这个区域发展得很快,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后来是继罗马之后,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在拜占庭时期,各种类型的建筑先后修建起来,包括现今的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和圣索菲亚博物馆世界遗址。从公元325年开始,这个城市发展得更快,大量宏伟的建筑群开始出现。起初修建了大约长6500米的城墙,围绕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托普卡匹宫外围。由于地震部分城墙被损毁,后又被修复。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
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的各类奥斯曼式建筑中,蓝色清真寺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是由建筑设计师麦合迈特(sedeKar Mehmet Aga)设计,于1609-1616年间建造完成的。巨大的土耳其式圆顶周围有6根尖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六塔清真寺。在设计和建造该寺时,设计师把经典的奥斯曼建筑风格和圣索非亚教堂融合在一起,修建了一个比其他教堂更为宽敞,采光通透的内部空间,据说寺内4600多平方米的殿堂可以同时容纳5000多人祈祷。清真寺所用的依兹尼克瓷砖代表了16世纪奥斯曼时期瓷砖艺术的顶峰,在当时风行一时。因为其内部墙壁的大部和顶部是用2万多块蓝色瓷砖装饰的,晴天时,太阳照在蓝色瓷砖上反射出奇幻迷离的色彩,于是清真寺得到了1个响亮的名字“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是1个巨大的长方形建筑,有8个不同方向的门,其中3个朝向广场。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整个清真寺的建成没有使用l根钉子,而且使人感到震惊的是从落成到现在历经数次地震仍然完好无损。我们来到清真寺的正面观望,那独特的蓝顶和6个宣礼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愈发显得庄严而巍峨。
18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新皇宫。新皇宫(正式名称是多尔玛巴赫切宫)是一座建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上相互对称的长形建筑。由285个房间、46个客厅、6个土耳其浴室和68个洗手间组成。皇宫沿着海岸绵延600米,陆地部分有7个中门,2个塔门,其中1个塔门的装修十分豪华。皇宫的主要建筑沿着海岸建造,由相互平行的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国王的居室、庆典大厅和私人房间。皇宫的庆典大厅是方形结构,两边是巨型石柱,在大厅正中央的顶部挂着1个重达5.5吨的巨型吊灯,既富丽堂皇,又庄重典雅。皇宫的大部分房间悬挂着各国画家的油画作品,极富近现代文化的韵味。
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19日上午,我们乘船游览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博斯普鲁斯海峡把土耳其分为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黑海沿岸国家进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如今由于两洲各国间的商贸等各种交往日益增多,它的位置和作用更显重要。虽然海峡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非常相似,两边的做榄树林、草地、山丘郁郁葱葱,在蔚蓝色的海水和阳光映照下的高楼、红顶别墅、小屋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教堂、清真寺、王宫和古老的木造房子依山傍水,古堡残垣耸立岸边。我坐在船上前行,遥望两岸风光,不由得心旷神怡。海峡两岸的百年木造小屋和现代豪华的欧式海景别墅相映成趣,古老与现代、华丽与朴素是如此鲜明地并存着,历史古迹和自然风光静静地融为一体。我听见有人问导游海景别墅的价格是多少。他回答说,公寓别墅(是指三套连在一起的小楼房)每套是250平方米,大概是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80多万元,独栋别墅价格可能就更高了。根据2011年的资料,土耳其的人均GDP已经接近12000美元。现在1美元可兑换1.8土耳其里拉,可见土耳其的消费水平和市场物价还是比较高的。
在乘船游览海峡期间,我们两次路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海峡大桥是一座吊桥,它宛如一条长虹横跨两岸。桥长1560米,宽33米,桥身高出水面64米,大桥没有桥墩,两岸各有一座桥塔用巨大的钢丝牵引,支撑着桥面。该桥1970年动工修建,1973年完工,被誉为“欧洲第一吊桥”和“世界第四吊桥”。中午我们在著名的加拉塔桥上钓鱼。这个桥不大,由于太矮小桥下不能通航,于是有好几百人在桥上拿着鱼竿钓鱼,形成了一道伊斯坦布尔独有的“桥上钓鱼,桥下吃鱼”的风景线。桥下有五六家饭馆,不大但都很清爽干净,我们在其中一家吃了一顿非常可口的土耳其式鱼餐。开始我还以为只有在加拉塔桥上才有人钓鱼。后来随着我们多次进出伊斯坦布尔才慢慢发现,只要是在海边适合钓鱼的地方就有人钓鱼,这也可以说是现代海港城市市民休闲的一大特色吧!
圣索菲亚博物馆与老皇宫
紧接着我们前往圣索菲亚博物馆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是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而建。它作为基督教堂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13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公元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下令在教堂周围修建4个高大的尖塔,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终被穆斯林们改造成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1932年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下令将其改成博物馆向外界开放。伟大的建筑师锡南在圣索菲亚教堂旧有的拜占庭式的十字架构中增添了新的奥斯曼风格,在保持教堂原状的情况下,把它巧妙地变成了一座清真寺,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精美的建筑之一。我漫步在博物馆内,思索着两种宗教的精髓在同一建筑物中并存,互不干扰,静静地守望着对方,真可谓是真正的世界奇迹。
从圣索菲亚博物馆出来我们前去参观老皇宫。老皇宫(正式名称是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相当于中国的故宫,坐落于金角湾南岸。该宫作为皇宫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位苏丹住过的宫殿。皇宫始建于1453年,建成于1478年,1924年即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的第2年正式改为博物馆。托普卡帕宫博物馆离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不远,旁边就是圣索菲亚博物馆。站在皇宫的高处可以俯瞰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托普卡帕皇宫占地70万平方米,四周围绕着5公里长的宫墙。宫殿有7座大门,4座朝向陆地,3座朝向海洋,最大的一座门即帝国之门面向圣索菲亚博物馆。宫殿分为3个庭院,第一和第二庭院收藏奥斯曼帝国时代的水晶、金银器等,第三庭院设有谒见室、图书馆等,还收藏着服装、珠宝以及世界第二大的钻石等。整个皇宫的外观造型以及内部装饰都表现出了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