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d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节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怀仁一中教学三要素(即:学案导学、目标教学、三转五让)为指导,运用我校"335"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下进行高效率学习,以充分体现合作的精神、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
  1.课程标准
  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动能的概念较易理解,对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定性关系也能掌握,对它们之间定量的关系可能理论上也能推导,但做到真正地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真正地理解动能定理,必须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学的起始要求不能太高,要循序渐进,从生活中众多实例出发,通过分析、感受真正体验动能定理的内涵。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设计、器材选择、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材分析
  教材在这一节中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可放手让学生自已独立进行推导,这样做,可以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对教学案的处理应用,分析例题之后,分别让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的公式和新学的动能定理求解。这样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同时,可增加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信心。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表达式
  2、体会动能的概念,会应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
  3、体会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4、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和变力做功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
  4、通过实践与拓展,使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表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3、通过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通过推导与延伸,使学生领悟到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
  5.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1、课时安排:1课时
  1)归纳总结出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关系;
   2)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关系;
   3)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做动能定理的验证性实验;
   4)综合实验与探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得到动能定理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5)通过例题,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
  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6)通过实践与拓展来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
   7)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
   8)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重点、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
  1)综合实验与探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得到动能定理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 2)通过例题,总结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处理方法:1)本节课安排了典型的相关例题,其目的是突出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认识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因此,建议在讲解过程中,把处理该类问题的步骤在解题过程中特别列出并强调。(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列出各个力所做的功,明确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
  2)解题结束后,要通过例题归纳出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使学生清楚的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
  3)解题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再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求解 同一问题,并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比较方便。
  学法指导
  1、在探究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外力做功和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两个方向思考,选择受力情况较为简单,而动能变化量又较容易得到的具体运动形式,同时要考虑误差的大小。
  2、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点和方法、步骤。
  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
  1、外力做功和动能的有关知识
  2、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动能;
  3、理解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4、掌握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5、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表述能力、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评价形式:
   1、测标练习(当堂检测);
  2、书面考试(配餐作业)。
  学案、配餐制作前、后的工作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着"335"导学模式课改的理念,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物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重视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的功能及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校学案、配餐制作要做到如下要求:
  挖掘好教材
  学案制作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要研究课程标准以及考试手册,对教材中的每一部分内容考纲中提到怎样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高考中对某一内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由此来确定学案的内容、深度和广度?
  1.深刻理解新课标,吃透教材内容
  通读教材后,熟悉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知识,熟悉高中物理内容前后知识上的连贯性,不能随意增加、拔高有关知识。
  2.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操作或其他途径加以化解。尤其在知识结构中出现转折或起着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核心,讲清讲透。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学案制作要用心琢磨的。比如:高一《追及相遇问题》,结合具体问题建立各种模型是重难点,要考虑由易到难,从身边简单问题入手,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再比如:追及相遇例题,学生很难理解"能追上有最大距离;追不上有最小距离"有不同的求解方式,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例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区分个人所用的计算方式,从而降低难度,学生也能从计算数据中归纳出不同方法如何表达。再通过本节课后的探究问题"追上与追不上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种关系的建立。所以问题设置应有预见性,方能采取措施化解疑惑。
  3.基于教材、超越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是问题设置的核心
  学案中的问题一定要对来自于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研究、拓展和深层次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方式进行选择,互动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通过问与答解决了某个物理问题还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常规思路与方法,或是获得一种物理思想方法。
  对在校学生的程度要进步了解
  教学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问题设置和例题选择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
  1.要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找好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
  2.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设置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可消化",这样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每一位同学都有获取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学习的基础也不同,这是客观事实。有的同学基础好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就快,而有的同学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总是在知识的衔接上感觉到很吃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考虑和重视,以便于区别对待。比如:问题的设置和例题的选择,要考虑如何指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组织学生合作与探究?
  【例】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0.4m的细绳,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的O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0.4kg的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
  (1)请画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及轨道半径;
  (2)请对小球在A、B点进行受力分析,并说明其向心力来源;
  (3)小球通过最高点A的最小速度?
  (4)若绳受以9.8N的力会断裂,则小球通过最低点B时的最大速度?
  上述例题的问题做了进一步分解,再去研究我们在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在必要的时候继续作一些类似的引导工作。
  充分利用和查阅相关资料
  1.教材是学案制作的第一手资料,是教学的根本
  仅依据教材的题目来设置问题,势必导致学生厌倦,毫无兴趣可言,因此,学案制作的时候适当选择配套的同步资料与教材中的内容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丰富,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配餐要考虑本节课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思与巩固
  因此,选择合适的配餐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一个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的有机结合。当然,配餐习题也应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上,同时要重视对探究型、开放型、质疑型问题等的研究,使重在基础性的练习与重在发展性的练习合理搭配、有机整合,建构合理的物理练习系统。题尽量少而精,作业要适量。
  学案的内容要与教学方法、教具相匹配
  学案制作要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启发探究法,实验法,讨论归纳,分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具有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变换,只要能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大胆运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
  另外,涉及到物理学史的内容,学案中可给出科学家小故事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可以讲一讲天体物理学的创始人:伽利略、开普勒、第谷等物理学家,对推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等。适当的物理学史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集体智慧的结晶
  新课程标准下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要处理好学案、配餐的制作与集体备课的关系,简单的来说就是教师注重集体的力量,每次提前一周安排一位老师备课,在教研活动时或其它固定备课时间讲解这一章节内容的设计、问题的设计、例题的选择等环节,其他老师可以讨论、补充。应注意几个问题:(1)平等合作无保留。本着互相尊重,合作的氛围,备课组教师都有明确分工,尤其专项复习时,合作方式更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也给每一位老师自己研究得很大空间。(2)整体安排顾大局。集体备课要纵览全局,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内容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统一的整体。(3)超前意识不拖拉。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还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般提前一周集体备课。(4)反思意识促进步。上周的学案和配餐经实践后,把上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新的改进,使我校学案不断发展进步。
  
  
  
  
其他文献
如何善待学生,是我们每位体育老师所面对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教师春风般的善待中茁壮成长,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在乡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和学生交朋友是善待的方式之一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育要取得很好的较果,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在乡镇农村学校,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世俗的观念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想尽早赢得学生的喜爱,老师首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课程标准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
期刊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提问艺术  一堂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弱,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 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提出阅读教学要巧妙引导、激发行为、引向"最近发展区";活动探究、架构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策略引导、达成知识输出的"最近发展区"。[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英语课堂教学 阅读指导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期刊
[摘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重要推进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引领了相关专业建设、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技能大赛对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 电子专业 专业建设 促进  为了展示中职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领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协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课改倡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用语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因此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
期刊
现代中学教学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也必须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都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永恒的目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学校管理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课程中的学校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新课改 管理 责任  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认为是教育管理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对教育体制进行过一次改革,但是,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的管理机制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教育主管部门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校长不能自主办学,教师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