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创新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创造性或称创造力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它由个体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思维的敏感力、流畅力、灵活力等)、创造人格(好奇心、挑战心、冒险心、独立性、坚韧性等)等多方面心理因素构成,是主体最本质、最能动的身心力量。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够重视。许多学者、专家都著文谈到中美学生的差异,认为中国的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础知识扎实、善考试,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明显不如美国学生。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各类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而我国的科学家却一次也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了我们不能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重中之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修定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很多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 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 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几个?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四、主动探索,引发创新意识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教圆柱体体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圆柱体按切、拼、旋转步骤操作,得出一般的体积公式后,我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将拼成的长方体换一个角度摆放,你又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他们的发现,原来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而得。学生在认知结构更新完善中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开拓。
  
  五、沟通纵横,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及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这样往往使教学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激励成功,体验创新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地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自身的“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语法教学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使抽象、枯燥的语法教学具体化、乐趣化,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关键词:语法 训练 精讲 解答 情景    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有英语的存在。英语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尺度。然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却存在着很多弊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特别是
期刊
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在英语课堂上,师生问答贯穿始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提问方式单一,一问一答多,追问、深问少;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发现问题,向学生提出,引导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始终是提问者,学生是应答者。2.包办回答多,即教师直接或间接给答案。干预回答多,即教师过分引导,勉强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学生独立思考少,明知故问多,师生、生生真实交流少。
期刊
常言道:“幼儿的智慧集中在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做事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一、在趣味游戏中形成动手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是枯燥的,将枯燥的知识技能巧妙地融合
期刊
课堂教学是贯彻实施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并逐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教材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提高素质为目标,将教师的教学功能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让教师成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导航员”,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放飞者。 
期刊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三训练、二积累、一延伸”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尝到了一些甜头,具体做法如下:    一、三训练    1.课堂上训练  课堂上采用听录音、跟读、试读等方法训练学生。要求学生音质纯净、语调准确、语音优美动听、强弱适当、节奏快慢适度。有些优美段落不惜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由朗读到背诵到表演。课堂上选择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
期刊
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而积极的情绪,培养坚强意志及健康的个性,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其途径是:    一、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激励、唤醒、诱发学生的情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始终。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化学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总是将实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个工具性、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就为我们明确了语文语言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何在语文课堂内外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手段,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力争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规范
期刊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在学习物理中享受快乐”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就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究物理知识。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等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即从强调科学知识的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