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试卷政治试题(以下简称2016年政治试题)是展示北京市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的一个微型窗口。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贯穿全卷,有机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内容和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培育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与2014、2015年比较,2016年政治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在内容、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试卷具有科学合理的结构,题型、题量、赋分恰当,试题情景设置贴近学生,试题素材有特色。试题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重视对学科基本能力、基本思想的考查,渗透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高考试题作为测试用具,承载着选拔功能,同时也发挥着育人导向功能、教学引领功能。为落实北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我结合对近两年北京高考政治试题命题指导思想与试题特点的分析,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立德树人,凸显育人导向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反映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24题以大家熟悉的“梦娃”公益广告为背景,通过图文传递“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的价值观。第28、29题以许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奔跑为话题,倡导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传递正能量。
试题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心灵得到滋养。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第25题以保护文物为话题,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26题呈现某国际学术期刊封面图,以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项生物研究成果,让学生感知科学和艺术的巧妙融合,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试题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第38题,情境创设始终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融入了个人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适应时代的变化,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治学科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6年《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新考试评价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在高考这个关键的平台上,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得到彰显。近两年,高考试题要服务于学生成长,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求成为共识。学生成为教育各环节的主人,课程、知识、教师等所有的教育要素都以学生为出发点,这促使教学由以知识体系为主的学科导向,转向以成长发展为主的学生导向。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体现为对学生发展的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书本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实现素养提升。
着眼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试题着眼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3题以北京市某区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对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第34题以一张人大代表选票为题面,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正确认识公民的政治权利,增强权利义务意识。第38(2)题就“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标准、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黑客入侵的安全隐患、车主位置信息的隐私”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做好投身到法治建设实践中的积极准备。第38(3)题提供了三段与科技相关的文本材料,要求学生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哲学知识写一篇短文。将“科技与人的关系”从具体现象的认识、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升到理论思考层面,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价值、科技与人的关系,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富有思辨性,突出了理性精神的培养。
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价值所在。
高考“考验的已经不是考生们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一位教师这样说。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也点出了考试内容改革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之意。如何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考试内容改革,推进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和优势,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基于复杂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当学生养成自主求知的习惯,学习方式才会发生实质性转变。 贴近社会生活,深入推进学科社会实践
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选材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特征,来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个领域,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又有学生身边生活的鲜活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以及身边的鲜活生活事例。例如,第39题以“我为社区献一策”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情境选材和任务设置取材于身边的社区,采用调查报告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查阅文献、确定访谈对象、评价调查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全面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一般意义上的参观、了解向培养学生学习社会实践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推进。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2015年北京市明确要求,要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2016年高考试题第39题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入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对此,很多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与社会实践“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经纶中学组织学生走进居委会,访谈居委会主任,加深对我国基层民主的认知;育才学校“延安寻根”,实地参观杨家岭、延安保小,激发学生们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坚定责任担当;汇文中学的学生们深入天坛周边危改拆迁实地,感受政府依法履行职能。一方面,社会实践架起了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活动中,学生们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反思生活,用书本上的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指导生活,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培养意志,坚定信仰,实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中学生们的体验、感悟、疑问都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源源不断涌入课堂,为课堂提供了开放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注入活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进,也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搭建开放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试题以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例如38(3)题,引导学生聚焦“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由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所学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要求学生或全面论述,或就某一点深入分析,试题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判断、独立思考的空间,答案采用等级评分标准,摆脱单一模式和唯一答案的评价方式,鼓励多样化的作答,留给学生展现其思想的广阔空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搭建开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坚持立德树人,凸显育人导向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反映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
试题的主题和材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24题以大家熟悉的“梦娃”公益广告为背景,通过图文传递“国是家、善作魂、诚立身”的价值观。第28、29题以许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奔跑为话题,倡导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传递正能量。
试题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角度让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心灵得到滋养。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第25题以保护文物为话题,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26题呈现某国际学术期刊封面图,以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项生物研究成果,让学生感知科学和艺术的巧妙融合,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试题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第38题,情境创设始终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融入了个人生活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适应时代的变化,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治学科教学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依法治国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6年《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新考试评价方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强调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在高考这个关键的平台上,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得到彰显。近两年,高考试题要服务于学生成长,满足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求成为共识。学生成为教育各环节的主人,课程、知识、教师等所有的教育要素都以学生为出发点,这促使教学由以知识体系为主的学科导向,转向以成长发展为主的学生导向。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体现为对学生发展的关切;学生的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书本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实现素养提升。
着眼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试题着眼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3题以北京市某区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对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第34题以一张人大代表选票为题面,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正确认识公民的政治权利,增强权利义务意识。第38(2)题就“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标准、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黑客入侵的安全隐患、车主位置信息的隐私”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这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做好投身到法治建设实践中的积极准备。第38(3)题提供了三段与科技相关的文本材料,要求学生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哲学知识写一篇短文。将“科技与人的关系”从具体现象的认识、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升到理论思考层面,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价值、科技与人的关系,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富有思辨性,突出了理性精神的培养。
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价值所在。
高考“考验的已经不是考生们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一位教师这样说。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也点出了考试内容改革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之意。如何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考试内容改革,推进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和优势,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基于复杂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当学生养成自主求知的习惯,学习方式才会发生实质性转变。 贴近社会生活,深入推进学科社会实践
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选材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特征,来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个领域,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又有学生身边生活的鲜活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国内外重大热点事件以及身边的鲜活生活事例。例如,第39题以“我为社区献一策”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情境选材和任务设置取材于身边的社区,采用调查报告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查阅文献、确定访谈对象、评价调查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全面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一般意义上的参观、了解向培养学生学习社会实践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推进。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2015年北京市明确要求,要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进行。2016年高考试题第39题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入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对此,很多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堂与社会实践“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经纶中学组织学生走进居委会,访谈居委会主任,加深对我国基层民主的认知;育才学校“延安寻根”,实地参观杨家岭、延安保小,激发学生们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坚定责任担当;汇文中学的学生们深入天坛周边危改拆迁实地,感受政府依法履行职能。一方面,社会实践架起了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活动中,学生们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反思生活,用书本上的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知识指导生活,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培养意志,坚定信仰,实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中学生们的体验、感悟、疑问都成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源源不断涌入课堂,为课堂提供了开放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注入活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进,也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搭建开放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试题以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例如38(3)题,引导学生聚焦“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由学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所学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要求学生或全面论述,或就某一点深入分析,试题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判断、独立思考的空间,答案采用等级评分标准,摆脱单一模式和唯一答案的评价方式,鼓励多样化的作答,留给学生展现其思想的广阔空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搭建开放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