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何指向写作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观看了管建刚老师近几年来的几段课堂教学实录,关注到他这几年一直大力倡導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在研读了管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后,对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特别是阅读如何去指向写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提出来与管老师讨论。
  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的缺失
  没有人会否认,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普遍的共识即是阅读对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的阅读能够提高写作能力。阅读究竟是如何去影响写作的呢?管建刚老师认为,阅读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一种是“怎么写的阅读思维”。他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总是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而忽视了“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无论学生读了多少书,进行了多少次的阅读,最终他们的写作水平依然得不到明显提高。基于这一点,管建刚老师重新去挖掘出阅读课的“怎么写的阅读思维”,让阅读去有效地指导写作,于是就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课”。
  在观看几段管建刚老师所设计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视频后,发现当在阅读课上突出“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后,学生的确能够从一篇阅读文章中集中学习到关于写作的知识,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但是在这种益处的背后也总令人有一种“欠”的感觉,总觉得这样的阅读课、这样培养出的写作能力还是缺少点什么。事后反思,这种“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首先,阅读少了品味、鉴赏,缺了一份“美”。比如,在执教《水》这一课时,管老师一共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检查预习、课文理解与指向写作,前两大环节都是为最后一项环节服务做铺垫,在最具阅读课特点的课文理解环节中,管老师也只是重点训练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的能力。而作为一篇散文,《水》这篇课文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都非常有特色,作者善于使用一些有画面感的词语,读完后你不仅能感受到水的珍贵,还能在一幅幅童年戏水的画面中感受到一份快乐和天真。品味这些有画面感的语言,体会文章所营造出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章,获得一种“美”的体验。在这之后再引导学生去挖掘这种“美”背后的原因, 指向写作,这样可能更为顺理成章、更为合理。
  其次,写作多为一种“术”的教学,缺少“道”的指导。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写作教学无疑是一种“术”的教学,不管是我们常说的“总—分—总”结构、详略得当,又或是按照一定顺序写,这些都是在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的技巧与方法。管建刚老师的“指向阅读的写作课”也是如此,《水滴石穿的启示》主要讲授写议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月光启蒙》主要讲授的是如何详略得当,《水》主要讲授的是有关特写的基本方法。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写文章又绝不单单是一种“术”的运用,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认为,一篇好的文章的产生应该是“心生而立言,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也就是说,写文章最初是源于一种心灵的感觉,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写作教学不能只交给学生写作的技巧、一种“术”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激活自身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即一种“道”的东西。用“道”去指导“术”的教学,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更符合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更有裨益,正所谓:“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二、阅读指向写作的关键:“写得怎么样的阅读思维”
  管建刚老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管是阅读少了品味、鉴赏,缺了一份“美”,还是写作多为一种“术”的教学,缺少“道”的指导,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还是没有厘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绝非单靠一种所谓的“怎么写的阅读思维”就能勾连起来,那么阅读转化为写作的路径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指出的是,管建刚老师所提出的阅读的两种思维,是不全面的,除了“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和“怎么写的阅读思维”,管老师还忽略了非常重要的“写得怎么样的阅读思维”。从思维递进式训练的角度来说,拿到一篇文章,读了一遍,我们最容易获取的即是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在教学上我们常常称之为“整体感知内容”,这训练的就是学生“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诚然如管建刚老师所认为的那样,“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是一种通用性阅读思维,任何学科都需要,也都会有所训练,体现不出语文学科的专业性,学生读根据自身年龄特点编写的阅读教材不会存在什么阅读障碍,读了一遍就能知道内容大意,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完全可以淡化“写了什么的阅读思维”的训练。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接着就直接跳入“怎么写的阅读思维”是不符合思维训练的逻辑的,一套完整的思维训练应该经历“是什么(What) —怎么样(How)—为什么(Why)”这样的过程。在读了一遍文章,知道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再次进入文本,去探讨文章写得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称作“赏析”或者“欣赏”,这训练的即是学生“写得怎么样的阅读思维”,这一环节看似普通,但却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之美、句段之美之后,才能获得一种与文本、与作者相贴近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会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文章写成了这样,顺利过渡到了之后“怎么写的阅读思维”的训练,去发现作“文”的奥秘。这其实也解决了管建刚老师所指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无法提供学生写作动力的问题。
  不难发现,引入“写得怎么样的阅读思维”不仅突出了品味、赏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性地位,还让从阅读生发开去的写作教学有了一种情感的指引与提升,让写作的根深深扎在了阅读的土壤之中,使其更具有人文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和街小学(400010)
其他文献
部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其中语文要素不仅依循着语文内在的知识体系,展现出鲜明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指明了单元学习的方向和训练要点。部编版教材进入高年级之后,每个单元常常设置不止一个语文要素。  很多教师认为这些要素之间各自为阵,缺少必要的联系,比如,首先,部编版教材六下第四单元就设置了两条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其次,“阅读相关资
期刊
童话是学生最喜欢的文本内容,因为有丰富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目光,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从儿童角度出发,精准设问、创设情节、演绎设计、创编组织,为学生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具体想象中建立学习认知。想象是童话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运用想象手段展开教学调度,能够生成更多教学亮点。  一、精准设问,调度生本想象思维  童话有丰富的情节,也有典型的人物形
期刊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有着课堂激情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着激情过度、激情偏移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暴露了对于教学激情及其作用的误读,也体现了对于课堂语言艺术求而不达的困惑。为此,我们有必要慎重地厘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情艺术的定位,准确把握激情艺术的方向和尺度,既能做好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和“导演”角色,也能充分凸显学生在激情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本中跳动的脉搏。  一、激情是一团火,温暖而不炙热
期刊
以思乡为主题的三首羁旅诗词王安石《泊船瓜洲》、张籍《秋思》和纳兰性德《长相思》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思乡”。三首诗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作品中是经典中的经典,可供探究的方面很多,如意象、炼字、情感、场景环境描写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特点、知识背景,以及操作的便利性等,我们选择“意象”来探究,以期达到学生深度感受思乡之情并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我们选择了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明月”,张籍《秋
期刊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文章针对报纸用词不当的语病,从一个普通词语误用的实例,联想到社会上使用语言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切实际的套用现成的说法。全文采用“举出病例——分析病因——作出推论——得出结论”的结构。病例选得典型,分析细致入微,举例充足,论证有力,推论的情况发人深省,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一、议论集中  本文是一事一议的短论,全文只有七百余字,
期刊
【作文试题】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不得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以“乐园”为话题作文  (二)阅读理解短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头年幼的狮子从小就想成为最优秀最完美的狮子。它在追赶羚羊时发现自己的耐力远不如对手,通过观察得知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克服自己的弱点,小狮子便改变自已的生活习性,结果变得体力空乏,
期刊
今天是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各家报纸都刊登了纪念性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朱德元帅》,我读了之后感受至深。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朱德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早在井冈山时期,他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工农闹革命,并称“朱毛”。尽管他身居高位,为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过丰功伟绩,但他总是谦虚谨慎,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一生光明磊落,为人豁达大度。陈毅元帅曾有诗赞颂他:“温温不作惊人语,大度自然是英雄
期刊
《曹刿论战》作为传统的古汉语篇目,被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广泛采用。历经几十载而不衰。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上中学时就感悟了曹刿的风采,当时的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慷慨激昂,台下的我如醉如痴,心驰神往。也正是那时闹出的一段笑话,使几年后走上讲台的笔者常把“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作为廉价的佐料,博得学生肤浅的一笑。一遍遍地讲,连笔者本人都感到有点烦。于是,笔者就想从求异思维出发,开拓出新的东西来
期刊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毋庸置疑,答案肯定是——情节!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反映到小说里,也就产生了故事中的矛盾,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就构成了情节。由于小说主要是通过情节的展开来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情节就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因而掌握小说的情节,如同登上一架梯子,在拾级而上中逐步感知小说的精彩。教学小说时,如果抓住情节这个要素进行重点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读懂小说。下面以语文统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