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藏书票“花落”余英溪畔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陈香梅女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连串闪亮的头衔:望族名媛、飞虎将军遗孀、华府资深顾问、银行董事、中美破冰外交家……
  如今,这位世界知名人物与德清结下了情缘。6月17日下午,陈香梅签名藏书票捐赠仪式在德清举行,这枚珍贵的礼物辗转落户德清余英溪畔的陆放艺术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版画家陆放精心制作
  


  陈香梅签名的藏书票是由著名版画家陆放雕刻印制的。谈起这枚藏书票,陆放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画飞机。1944年,我只有12岁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起过飞虎队的英勇事迹。长大后才知道,陈纳德是大名鼎鼎的飞虎队指挥官,他驾机在中国上空同日军作战,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正是飞虎队的出击,打击了日本鬼子猖狂轰炸中国后方的嚣张气焰。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中,我决定创作两枚藏书票,作为自己参与纪念的力量。一枚是“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枚是陈香梅藏书票。后来,在上海“2015陆家嘴梅园杯上海藏书票邀请展”上,这两枚藏书票获得金奖。
  为什么要为陈香梅定制藏书票?“一方面是因为陈香梅是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陆放先生说,“另一方面陈香梅在美国政界和商界叱咤风云。从肯尼迪开始,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8位美国总统聘陈香梅为联邦政府顾问,跻身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行列。所以,我非常敬重她。”
  “陈香梅的藏书票,构图是以飞虎队鲨鱼形的飞机为核心,两枚银杏叶寓意中美友谊和两人爱情留存千古。”陆先生介绍说。
  签名藏书票一波三折
  这两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藏书票,是陆放在疗养期间创作出来的。他说:为了赶制作品,经常要加班加点。疗养期间,许多护士都劝他注意休息,每次查房都受到护士的责怪:已经是晚上10点钟多了,为什么还不休息?由于疗养院的灯光不够亮,为了避免雕刻纤细纹路时出现笔误,陆放专门配备了一盏强光灯。
  一番辛苦,一片心血。两枚藏书票终于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日前完工,其中陈香梅藏书票要送到美国去。“考虑到陈香梅女士已经是90岁的高龄,我四哥陆宜每年春节都要往返于上海、华盛顿,四哥的女儿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于是,2015年12月10日,四哥陆宜赴美国,与陈香梅女士见面。转交了我为陈香梅女士所作藏书票,并请求带回一张签名的藏书票。”陆放简要讲述了第一次的交往情况。
  没想到,从太平洋彼岸带来的陈香梅签名藏书票,在大家传看中被茶水弄脏了。沒办法,只得再邮寄到驻美大使馆,请求陈香梅再次签名。可惜的是,陈香梅第二次是用圆珠笔签名的,不久,笔迹就褪色了。
  无奈,第三次又给驻美大使馆寄去一张藏书票。深深感到签名藏书票的珍贵,陆宜决定春节后从美国亲自带回来。
  “这次捐赠给德清的,还是陈香梅第一次签名的那张藏书票。尽管被茶水弄脏了,但是通过清洗干净,然后经过拓裱,完好如初。因为是第一次签名,所以特别感到珍贵。”
  捐赠仪式结束后,陆放说:陈香梅是世界著名的华人领袖以及中美民间大使,邓小平也赞叹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这位高龄老人对这枚藏书票极为夸赞,称之为2015年“最佳的礼物”,并且说:看见此物,仿佛又回到了少女时代,非常激动!非常荣耀!非常幸福!闻知德清建立了陆放艺术馆后,陈香梅女士同意并委托我将藏书票赠与德清。
  陆放还说:最近给台湾的余光中也雕刻了一枚藏书票,已经送到台湾一个朋友手中,希望余光中先生身体早日痊愈后也能签名,然后捐赠给德清。
  如果把作品比喻成艺术家心爱的女儿,那么,陆放把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捐赠给德清,无疑“如同把女儿嫁到了德清”。
  On the afternoon of June 2017, a ceremony was held at Lu Fang Art Museum in Deqing in commemoration of a bookplate autographed by Anna Chen Chennault (born June 23, 1925, also known as Chen Xiangmei). The ex libris was designed and engraved by Lu Fang, a well known printmaker whose art museum is located in Deqing, a county not far from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It was in 1944 that I first learned about Flying Tigers,” recalled the artist. “I was 12 years old back then. After I grew up, I got to know that Claire Lee Chennault was the commander of the Flying Tigers which heroically battled the Japanese Air Force in China. Flying Tigers are heroes in the heart of Chinese people. ”
  He decided to make two bookplates in 2015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China’s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He wanted to make his personal contribution to the celebration of the historic event. One ex libris he named “For Everlasting Memory” and another was dedicated to Anna Chen Chennault. The two bookplates won a top award at a bookplate exhibition in Shanghai in 2015.   “Why did I want to create an ex libris for Anna Chen Chennault? She was Claire Lee Chennault’s wife. And she served as a policy advisor to eight American Presidents from the 1960s on. She is one of the 7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USA. I have respect for her,” Lu Fang explained his motivation.
  He made the two bookplates in hospital. The nurses in the ward cautioned him many times and asked him to rest more. The printmaker brought a strong table lamp into the ward and worked.
  Lu Yi, the artist’s elder brother, goes to Washington every year to visit his daughter who works at China’s embassy there. So the printmaker asked his elder brother to get Anna Chen Chennault’s signature on the artwork. The ex libris was brought back with the precious signature. But it got stained when a cup of tea was accidentally knocked down and some tea water splashed. So a new copy was sent over to Washington again. But the new signature was written with a ball pen and the signature faded pretty soon. Lu Fang sent the third copy of the ex libris to the embassy to get a new signature. Lu Yi brought the bookplate back personally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ntually the first copy of the ex libris was placed in the collection of Lu Fang Art Museum. Anna Chen Chennault said she was happy and excited to receive the gift. She said it was the best gift she had received in 2015.
其他文献
《经济日报》9月15日消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违规出版内容违法图书《不倒过来念的是猪全集》和《我们YY吧》的中国画报出版社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出停业整顿三个月的行政处罚,责令两社30天内将这两本书全部下架收回,集中销毁。山西、河南、山东等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存在偏离办刊宗旨、一号多刊、内容低俗等问题的《中外故事》、《故事世界》、《科技信息》期刊给予停业整顿三个月的行政处罚,并要求其予以纠正并彻
期刊
全国首家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于9月底正式开门纳客。该产业园位于大连旅顺,园区总投资3.5亿元,总占地面积55768平方米,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包括全国首家服装服饰文化博物馆和东方文化博物馆。该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大连市第一个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其中服装服饰文化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大最专业的博物馆。项目内容包括服装服饰文化博物馆和东方文化博物馆、服装研发中心、服装创意中心三部分。
期刊
为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一个政府、行业、互联网、金融、业界人士等高端实效的互联网金融交流合作平台,“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会”将于11月在北京隆重举行。届时,大会将针对互联网与金融发展与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风险与控制、大数据与新媒体营销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同时,组委会还将举行《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军榜》推选活动,通过活动盘点2013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品牌。北
期刊
9月10日至12日,鄂、闽、赣、湘、豫、晋、冀、蒙等8省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中俄万里茶路”水陆枢纽之地河南赊店古镇,共商“中俄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计。去年6月,首次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赤壁举行,形成并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赤壁倡议》,我国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省际合作正式启动。据悉,11月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将再次召集沿线8省区文物局齐聚福州,商议“万里茶路”申报
期刊
相对于1994年好莱坞大片首次引进、2001年入世进入“分账大片20部”阶段,以及我国在美国WTO诉讼压力下被迫增加电影配额,好莱坞攻城掠地抢占市场的野心更明显。在好莱坞的新攻势之下,我国电影应如何应对?怎样维持较大的国产片份额,怎样提升国产片品质?本文试图从历史的回顾,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出发,提出一些宏观的战略思考、一些微观的创作策略。  一、1994年以来分账大片  对我国电影的影响  1.第一
期刊
9月中旬,西十区网和东方票务联合宣布,三大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猫》《剧院魅影》将运用“按需定价”的新运作模式进行营销推广和票务销售,进而全面推行这一模式,以实现产业链的聚合式发展。需求高的,实际价格高;需求低的,实际价格则低,让市场来真正决定音乐剧的门票价格,将进一步刺激和推动音乐剧演出市场的发展。
期刊
黄永玉先生在绘画、木刻、雕塑等领域的成就众人皆知。其实,与沈从文同为凤凰人的黄永玉,在写作方面的贡献更应该引起关注。他回忆表叔沈从文的文章《那些忧郁的碎屑》《太阳下的风景》令人惊叹,他的散文《蜜泪》《比我老的老头》让人怀疑他去从事美术是不是走错了路子?还有他的诗,如绘画般生动形象,又有哲学般深邃的思索。这次,九十岁高龄的黄老终于决定要续写并最终完成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这是一次遥远的回望
期刊
2017年6月26日,第六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在甬拉开帷幕。本届大学生节在宁波市人民政府外事办的引领下,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师生参与。各国大学生怀着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热爱,来到宁波大学图书馆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在“红牡丹”创始人姜红升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接触毛笔的外籍人士在短短的2小时内,画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牡丹花画作。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红牡丹”模式,探索出一条“2小时内让外籍人士
期刊
7月9日,浙江歌舞剧院、浙江交响乐团联合创排的民族歌剧《青春之歌》开排,并将于9月中旬在杭州首演。日前,该剧已被文化部列入“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列入2017年度重点项目,成为浙江献礼十九大的重点剧目。    用歌剧演绎半个世纪前的“青春小说”  此剧汇聚了浙歌最优秀的演员,还特邀了国内一线歌剧主创团队加盟。导演是中国名导张曼君。张曼君曾获得戏剧梅花
期刊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最近在上海博物馆启幕。展览按照时间线索,从人类文明鸿蒙初开,直到我们创造的当今世界,来自大英博物馆的100件难得一见的藏品,讲述了人类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类的漫长历程,浓缩了一部悠久而丰富的别样“世界简史”。这100件珍贵文物来自世界各地,小到硬币,大到纪念性雕塑,有的距今200多万年,有的就在我们身边。它们穿越时空齐聚上海,正与今人进行着一场别具一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