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十二五” “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海洋与陆地同等看待。作为海洋问题工作者,我希望这是我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即开始摒弃“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与做法,转而采取“重陆兴海、兴海强国、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
在地球家园中,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 71%的地球表面积是海洋。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可以供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其储量远比陆地多得多。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和长达3.2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海域,是我国的“蓝色国土”。从地理构成上来说,中国是陆海兼备型的国家,此一地理特征决定了中国是陆海二元国家。海洋与陆地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海防”与“塞防”也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
从全球发展趋势上看,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日趋减少,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海洋资源。
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泛海洋利益的外向型经济大国。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需求与外在压力并存。海洋,在确保我国主权、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向海洋争空间、要资源,将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也曾是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黄土文明将海洋文明淹没了。文化上,海洋意识淡漠;经济上,重农抑商;安全上,海权意识模糊,“海防”让位于“塞防”,有海无防。“海禁”、“片帆不得下海”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行其道。由于固有的土地观念、大陆观念太强太深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基本上局限于陆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没有把海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沿海国纷纷在海洋上“跑马圈地”的时候,中国近乎是漠然视之,迟迟未把海洋当作“蓝色国土”来珍视,而中国的一些邻国却纷纷抢占我国的岛屿并企图瓜分我国的海域。
如今,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陆海统筹”,无疑是中国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转变,是在分析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未来我国发展战略需求及世界发展趋势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坚持陆海统筹,就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破除长久以来“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强化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意识,将海洋和陆地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加强陆海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援,促进海陆资源互补,力求陆海并举,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在近期发展规划上要突出发展海洋。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应把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对历史上“重陆轻海”的“补课”,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谋划海洋。目前我国的“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峻事态不应再继续下去。要充分认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部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仅涉及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更涉及国家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也是大局,事关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的大局。
坚持陆海统筹,在长远发展战略选择上要“重陆兴海”。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应在确保陆地强国地位的基础上建设海洋强国。向海洋进军,要以陆地为基本立足点和依托。海洋只有在与陆地统筹中才能实现最佳效益。
世界历史上,一些陆地大国试图转型成为海洋大国,但未能如愿以偿。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中国不能“重陆轻海”,但也不能“重海轻陆”,应陆海统筹。
在地球家园中,人类生活的陆地面积仅占地球总面积的29%, 71%的地球表面积是海洋。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可以供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丰富资源,其储量远比陆地多得多。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和长达3.2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海域,是我国的“蓝色国土”。从地理构成上来说,中国是陆海兼备型的国家,此一地理特征决定了中国是陆海二元国家。海洋与陆地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海防”与“塞防”也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
从全球发展趋势上看,进入21世纪,随着陆地资源因长期的开发利用而日趋减少,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海洋资源。
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泛海洋利益的外向型经济大国。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需求与外在压力并存。海洋,在确保我国主权、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向海洋争空间、要资源,将是确保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也曾是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黄土文明将海洋文明淹没了。文化上,海洋意识淡漠;经济上,重农抑商;安全上,海权意识模糊,“海防”让位于“塞防”,有海无防。“海禁”、“片帆不得下海”的做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行其道。由于固有的土地观念、大陆观念太强太深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基本上局限于陆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没有把海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各沿海国纷纷在海洋上“跑马圈地”的时候,中国近乎是漠然视之,迟迟未把海洋当作“蓝色国土”来珍视,而中国的一些邻国却纷纷抢占我国的岛屿并企图瓜分我国的海域。
如今,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陆海统筹”,无疑是中国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转变,是在分析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未来我国发展战略需求及世界发展趋势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坚持陆海统筹,就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破除长久以来“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强化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意识,将海洋和陆地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加强陆海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援,促进海陆资源互补,力求陆海并举,实现陆海一体化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在近期发展规划上要突出发展海洋。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应把海洋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对历史上“重陆轻海”的“补课”,更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谋划海洋。目前我国的“岛屿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严峻事态不应再继续下去。要充分认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部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仅涉及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更涉及国家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也是大局,事关国家生存、安全和发展的大局。
坚持陆海统筹,在长远发展战略选择上要“重陆兴海”。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应在确保陆地强国地位的基础上建设海洋强国。向海洋进军,要以陆地为基本立足点和依托。海洋只有在与陆地统筹中才能实现最佳效益。
世界历史上,一些陆地大国试图转型成为海洋大国,但未能如愿以偿。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中国不能“重陆轻海”,但也不能“重海轻陆”,应陆海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