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营造园林水景时,水生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将景观关学与生态系统保护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本文对水生植物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功能作了介绍,重点阐述了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和应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 水生植物 漂浮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485-01
1前言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对水分的要求和依赖较强的植物。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生长迅速,栽培粗放,管理容易,功能性强。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一些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在园林绿化方面,尤其在湿地公园绿化中用途广泛。
2 水生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2.1水生植物的定义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凡是生长在水域附近,如湖泊、河川、池塘及海边的半咸水和海水中,或长年在潮湿的区域生长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水生植物。
2.2水生植物的分类
依照生长习性,水生植物可分为固着性水生植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两大类。依照生长在水面的位置分可分为五类,其中海生植物为咸水类型,其余四种为淡水类型:① 沉水性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浸在水中,整个生长周期几乎是在水中完成。②漂浮性植物这类植物茎已退化,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随水漂移。③浮水性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茎不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开放时临近水面。④挺水性植物根生长于泥土中,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且直立挺拔于水面,花色艳丽,花开时离开水面。⑤海生性植物,是成水类型的水生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河口交会处或海岸地区泥土松软淤积的潮湿地带。
3 水生植物的功能
水生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加以艺术规划配置于水中,装点人们生活。水生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分泌杀菌素等以净化空气,使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凝视青枝绿叶及鲜艳的花朵与香气,可消除视力疲劳,开阔心怀,使身心健康,陶冶情操。
(一)景观功能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堤岸,加强水体的美感。通过各种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可以丰富景观效果,创造园林意境。如今,越来越多的具自然风格的景观水体在其池边沟畔、岩石缝隙、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自然恬静和怡神的感觉。从宋代苏东坡的《七言散旬》中“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菖蒲就被用作水景园的种植材料,与碎石相配增加景观效果。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及与其他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其构思的巧妙与否,与周围植物的配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景观水体的整体设计效果。
(二)生态功能
水生植物能够能够作为各类型和阶段的指示物种,通过在不同位置的种植,可以很容易监测出污染物质分布的空间类型,显示水体的受污染程度,或者受污染的类型,有利于人们对水质变化的调控。其次,还能吸收、分解、过滤和转化水体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岸边的水生植物还具有固土护岸的作用。再次,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三)创造园林意境功能
中国园林中,水景经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诗中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
4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
4.1 宽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宽阔水域由于面积较大,最好是以营造群体景观为主,主要考远观。要注重整体效果,采用大面积、大色块的种植方式,给人一种大气、壮观的视觉感受。如湖面片植荷花、片植睡莲、岸边及浅水区域片植千屈菜或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等。
4.2 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水生植物配置
在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主要考虑近观效果,一般以单株、单丛景观为好,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高度要求较高,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水生植物配置不能太拥挤,最好不要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水面倒影效果及景观透视线。水缘植物应该间断种植,留出供游^观赏和亲水的间隙。小面积水域在配置水生植物时,可在水面点缀几株睡莲,岸边及浅水处可栽植兀丛鸢尾、菖蒲、慈菇等,使景观更自然、更丰富。
4.3 水體边缘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即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以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一般应该选用浅水植物,如溪荪鸢尾、菖蒲、芦苇等。
4.4 自然河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自然河流在水生植物的配置上要求植物材料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避免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河流两岸可选用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组团,使景观更具有自然的韵味。如芦苇、美人蕉、千屈菜、慈菇组团;水葱、香蒲、菖蒲、睡莲组团。
4.5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及深浅一般比自然河流小,此类水体植物配置主要根据溪流的宽窄、深浅来确定。一般宜选用较低矮的水生植物作点缀,数量及品种不宜过多。如选用溪荪鸢尾、菖蒲、香蒲等几株丛植于置石边,清新灵动,给人工溪流增添不少自然美。
5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5.1湖泊绿化
湖泊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包括自然湖?白和人工湖泊。湖 白通常水面宽阔、视野宽广,可在湖泊水体中合理规划配置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在水体边缘栽植湿生植物过渡。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雨阳公园是水生植物在湖泊中应用的成功的案例,公园人工湖中不同水域选择栽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大量使用垂柳、沼柳、千屈菜;在浅水区栽植黄花鸢尾、芦苇;挺水植物栽植了荷花、水葱、香蒲等;漂浮植物选用荇菜。各种水生植物的应用增添了水面的观赏效果,同时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5.2河道绿化
河道种植水生植物要根据河道的宽度、深浅、水流速度等特点,选择耐水冲,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河岸上种植垂柳、沼柳等;在浅水区域选择香蒲、芦苇、菖蒲等。这些植物品种较扎根深、较耐水冲,被淹后能较 恢复。在水缘线附近自然铺置一些卵石,防止水流冲刷。如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翠溪(内河)公园选用溪荪鸢尾、菖蒲、香蒲、沼柳等,为河道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氛围。
5.3池塘绿化
池塘是较小的水体景观,一些小的园林水面常以池塘为主。池塘种植水生植物可分割空间、增加层次,彰显以小见大的效果,创造宁静幽雅的景观。可在水面上种植少量浮叶植物或漂浮植物,如睡莲、荇菜、浮萍等;池塘边选择菖蒲、莎草、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使整个池塘显的后气氛舒适宁静。
5.4泉、瀑绿化
泉水、瀑布的主要特 是活跃,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泉水瀑布边缘人们常叠石垒山,在山石间配植合适的植物,别具自然野趣。一般宜选用挺水植物,如香蒲、水葱、黄菖蒲等。水生植物在园林中除了有以上应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沼泽、滩涂、驳岸、水簇箱、盆栽等方面。
6 结语
随着生态美学在世界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水景景观必然要向水体景观与生态系统相结合方向发展,向水体景观及其周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应在造景设计时注重景观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巧妙运用各种类型的水生植物营造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环境优雅,生态系统稳定优良的水生植物景观。
关键词:园林景观 水生植物 漂浮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485-01
1前言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对水分的要求和依赖较强的植物。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一般来说,水生植物生长迅速,栽培粗放,管理容易,功能性强。我国利用水生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一些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在园林绿化方面,尤其在湿地公园绿化中用途广泛。
2 水生植物的定义与分类
2.1水生植物的定义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凡是生长在水域附近,如湖泊、河川、池塘及海边的半咸水和海水中,或长年在潮湿的区域生长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水生植物。
2.2水生植物的分类
依照生长习性,水生植物可分为固着性水生植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两大类。依照生长在水面的位置分可分为五类,其中海生植物为咸水类型,其余四种为淡水类型:① 沉水性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浸在水中,整个生长周期几乎是在水中完成。②漂浮性植物这类植物茎已退化,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随水漂移。③浮水性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茎不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开放时临近水面。④挺水性植物根生长于泥土中,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且直立挺拔于水面,花色艳丽,花开时离开水面。⑤海生性植物,是成水类型的水生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河口交会处或海岸地区泥土松软淤积的潮湿地带。
3 水生植物的功能
水生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加以艺术规划配置于水中,装点人们生活。水生植物和其他植物一样,能调节温度和湿度、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分泌杀菌素等以净化空气,使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凝视青枝绿叶及鲜艳的花朵与香气,可消除视力疲劳,开阔心怀,使身心健康,陶冶情操。
(一)景观功能
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和堤岸,加强水体的美感。通过各种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可以丰富景观效果,创造园林意境。如今,越来越多的具自然风格的景观水体在其池边沟畔、岩石缝隙、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自然恬静和怡神的感觉。从宋代苏东坡的《七言散旬》中“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菖蒲就被用作水景园的种植材料,与碎石相配增加景观效果。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及与其他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其构思的巧妙与否,与周围植物的配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景观水体的整体设计效果。
(二)生态功能
水生植物能够能够作为各类型和阶段的指示物种,通过在不同位置的种植,可以很容易监测出污染物质分布的空间类型,显示水体的受污染程度,或者受污染的类型,有利于人们对水质变化的调控。其次,还能吸收、分解、过滤和转化水体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岸边的水生植物还具有固土护岸的作用。再次,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
(三)创造园林意境功能
中国园林中,水景经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诗中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
4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
4.1 宽阔水域的水生植物配置
宽阔水域由于面积较大,最好是以营造群体景观为主,主要考远观。要注重整体效果,采用大面积、大色块的种植方式,给人一种大气、壮观的视觉感受。如湖面片植荷花、片植睡莲、岸边及浅水区域片植千屈菜或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等。
4.2 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水生植物配置
在水域面积较小的地方,主要考虑近观效果,一般以单株、单丛景观为好,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高度要求较高,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水生植物配置不能太拥挤,最好不要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水面倒影效果及景观透视线。水缘植物应该间断种植,留出供游^观赏和亲水的间隙。小面积水域在配置水生植物时,可在水面点缀几株睡莲,岸边及浅水处可栽植兀丛鸢尾、菖蒲、慈菇等,使景观更自然、更丰富。
4.3 水體边缘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即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以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一般应该选用浅水植物,如溪荪鸢尾、菖蒲、芦苇等。
4.4 自然河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自然河流在水生植物的配置上要求植物材料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避免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河流两岸可选用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组团,使景观更具有自然的韵味。如芦苇、美人蕉、千屈菜、慈菇组团;水葱、香蒲、菖蒲、睡莲组团。
4.5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及深浅一般比自然河流小,此类水体植物配置主要根据溪流的宽窄、深浅来确定。一般宜选用较低矮的水生植物作点缀,数量及品种不宜过多。如选用溪荪鸢尾、菖蒲、香蒲等几株丛植于置石边,清新灵动,给人工溪流增添不少自然美。
5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5.1湖泊绿化
湖泊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包括自然湖?白和人工湖泊。湖 白通常水面宽阔、视野宽广,可在湖泊水体中合理规划配置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在水体边缘栽植湿生植物过渡。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雨阳公园是水生植物在湖泊中应用的成功的案例,公园人工湖中不同水域选择栽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大量使用垂柳、沼柳、千屈菜;在浅水区栽植黄花鸢尾、芦苇;挺水植物栽植了荷花、水葱、香蒲等;漂浮植物选用荇菜。各种水生植物的应用增添了水面的观赏效果,同时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5.2河道绿化
河道种植水生植物要根据河道的宽度、深浅、水流速度等特点,选择耐水冲,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河岸上种植垂柳、沼柳等;在浅水区域选择香蒲、芦苇、菖蒲等。这些植物品种较扎根深、较耐水冲,被淹后能较 恢复。在水缘线附近自然铺置一些卵石,防止水流冲刷。如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翠溪(内河)公园选用溪荪鸢尾、菖蒲、香蒲、沼柳等,为河道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氛围。
5.3池塘绿化
池塘是较小的水体景观,一些小的园林水面常以池塘为主。池塘种植水生植物可分割空间、增加层次,彰显以小见大的效果,创造宁静幽雅的景观。可在水面上种植少量浮叶植物或漂浮植物,如睡莲、荇菜、浮萍等;池塘边选择菖蒲、莎草、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使整个池塘显的后气氛舒适宁静。
5.4泉、瀑绿化
泉水、瀑布的主要特 是活跃,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泉水瀑布边缘人们常叠石垒山,在山石间配植合适的植物,别具自然野趣。一般宜选用挺水植物,如香蒲、水葱、黄菖蒲等。水生植物在园林中除了有以上应用之外,还广泛应用于沼泽、滩涂、驳岸、水簇箱、盆栽等方面。
6 结语
随着生态美学在世界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水景景观必然要向水体景观与生态系统相结合方向发展,向水体景观及其周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应在造景设计时注重景观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巧妙运用各种类型的水生植物营造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环境优雅,生态系统稳定优良的水生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