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英语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初中英语的导学案的结构与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1、教材理解
首先,教師要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准确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学生理解教材。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3、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平行训练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5、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6、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让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但教师只要引导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7、知识整理
学生的学习进入尾声,就应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起导向作用。这一部分内容应在课上填写。
关键词:英语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初中英语的导学案的结构与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1、教材理解
首先,教師要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准确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学生理解教材。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3、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平行训练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5、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6、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让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但教师只要引导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7、知识整理
学生的学习进入尾声,就应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起导向作用。这一部分内容应在课上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