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对Fisker的债权人来说应当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国万向以1.492亿美元的竞标价赢得该公司的拍卖。从2013年9月份美国能源部公开拍卖Fisker所欠债务直到今天,这家狂烧近2亿美元联邦贷款的混动超跑制造商的命运,终于可以用“尘埃落定”加以表述了。
但这并不是终点,因为根据万向美国公司向法院提交的陈述,Fisker的生产基地将从芬兰迁回到美国复产。所以,找到新东家,对于Fisker来说只是一个复活点。
此次拍卖共历时两天,经历了19轮竞标,最终还是万向的代表团发扬了“土豪”风格,一口气将Fisker拿下:1.262亿美元现金,以及800万美元的债务。这样一来,Fisker的债权人委员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可以获得必要的补偿。此前李泽楷的Hybrid Tech已经支付了2500万美元购买了Fisker所欠的1.68亿美元贷款,并与公司管理层达成了收购协议,但在“最后一分钟”杀出来的万向打乱了李氏的计划。
执著地买下Fisker
为什么万向会这么执著地买下Fisker呢?对此外界的声音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万向要向新能源领域进军,甚至是打造中国的Tesla。还有人说,万向要向整车制造转身,打造自有的汽车品牌。总之,这些猜测都合情合理,因为收购一家破产的小众混动跑车制造商,还会有其他企图吗?那么问题就是,花1.5亿美元买下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
首先我们来看万向此次收购的一个前置条件:2013年1月份,万向集团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已经破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A123 Systems。这家公司是Fisker的Karma车型唯一的电池供应商,也正是因为该公司的破产,导致了Fisker无法继续生产Karma车型。另,A123 Systems是美国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所以,万向在美国已经拥有了最具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然后我们再看,Fisker从成立到现在一共花费了多少资金:2009年获美国能源部5.29亿美元贷款支持(实际拨款1.92亿美元),先后有8.5亿美元、3.92亿美元的融资,Fisker一共获得了发展资金超过了14亿美元。是的,14亿美元最终的结果是:制造了2500多辆Karma混动跑车,每台售价10万美元左右,该公司破产后库存的几百辆Karma还是折价销售的。所以,以1.5亿美元的“白菜价”买下花了14亿美元打造的公司,并不见得有所不妥。
据彭博社报道,在这1.5亿美元的收购中,有18项外观设计与技术发明专利,此外还有至少18项正在审核中的专利。当万向在美国复产Fisker后,还有可能利用起其在2010年从通用手中花2000万美购买的一家工厂。
真正意图
万向前后脚把A123 Systems和Fisker收入囊中,其实真正的意图在于扎根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者说,万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是先在汽车电动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占据高地,然后将产品和生产线辐射到全球。毕竟美国这个国家对待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是其他国家很难企及的,比如声势浩大但毁誉参半的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 Manufacturing(高科技车型生产计划)。
然后又不得不说,万向其实在2002年就已在中国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其主要的产品是电动大巴、电动商用车等。但这些车型只是在杭州当地进行示范运营,并无法量产推行。原因是万向一直未能取得整车生产资质。在2013年10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新增车企名单里,万向已经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但并没有普通乘用车的生产资质。所以在整车制造方面,万向的生产资格还是受限的。
目前,万向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方面均已有一定水平的技术积累,虽然投入巨大,但离真正开展整车生产还有很大的距离。现在最欠缺的,是一个可以推向个人市场的品牌,以及一条国际标准的汽车生产线。而Fisker应该就是第一步。